耿 聯
12月14日至15日,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南京舉行。省委書記羅志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刻認識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全局性重大意義,按照標准再提高、重點再聚焦、內涵再豐富、底線再織牢的總思路,深入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集中力量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確保全省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石泰峰在會上講話,省政協主席張連珍出席會議。
羅志軍在總結了“十二五”期間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后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看真貧、知真貧,對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新時期我國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上月底中央召開了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印發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這是中央著眼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發出的脫貧攻堅動員令、沖鋒號。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經濟薄弱鄉村加快發展作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使命,把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作為“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重要內容,以更高標准、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
羅志軍指出,“十三五”時期我省扶貧開發工作的總定位是更加注重減少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根據“量力而行、規模適度”的原則,省委省政府明確“十三五”時期以人均收入6000元為新一輪扶貧標准。總目標是在今年底完成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的基礎上,組織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的“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要求,確保低收入人口與全省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羅志軍強調,全省扶貧開發工作要確保完成三項目標任務:一是確保300萬左右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二是確保省定800個左右經濟薄弱村更高水平地實現新“八有”目標,村級集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三是確保蘇北六個重點片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12個省定重點幫扶縣(區)分批全部退出。通過共同努力,爭取2019年完成上述三項目標任務,2020年鞏固提升、總結完善。全省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和決心苦干實干,努力在深化精准扶貧、加快脫貧致富進度、提高脫貧水平、健全脫貧機制、探索脫貧路子五個方面走在前列,確保圓滿完成脫貧致富奔小康各項目標任務。
羅志軍指出,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創新政策、創新機制,確保新一輪扶貧開發取得更加明顯的成效。要更大力度地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在精准識別上下實功,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要更大力度地推進重點片區整體幫扶,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大力興辦民生事業。要更大力度地推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建立有效的機制和平台,創新慈善事業制度,發揮各人民團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駐地部隊的作用,堅持並不斷完善“五方挂鉤”機制。要更大力度地推進行業扶貧,黨政機關、各行各業都要立足自身實際,選准突破口,找到結合點,重視抓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保障扶貧等,辦好事、做實事。
羅志軍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推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嚴格落實責任,建立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強力推進脫貧幫扶工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吸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開發。要以全面小康的目標凝聚人心,以勤勞致富的典型激發活力,尊重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更新觀念、拓寬思路,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改革創新讓農村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走出富民強村的新路子。
石泰峰在講話中指出,江蘇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開發工作。2012年起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到今年年底411萬農村低收入人口整體實現年收入4000元的脫貧目標。當前,我省扶貧開發已經從消除絕對貧困轉入緩解相對貧困的新階段,但任務依然繁重艱巨。“十三五”時期,要堅持扶貧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到戶到人精准幫扶和重點片區整體幫扶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和社會保障有效銜接,舉全省全社會之力,確保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如期成效。
石泰峰指出,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必須健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機制,實行建檔立卡、精確識別,有效提升脫貧的精准度和實效性。一是扶持生產就業脫貧一批,對有勞動能力的要實施開發式扶貧,促進低收入農戶轉移就業﹔二是發展醫療教育救助脫貧一批,有效破解因病致貧難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三是探索資產收益脫貧一批,鼓勵各地在不改變資金用途前提下,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當地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四是完善保障制度兜底一批,將所有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家庭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同時要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對因病、因災等特殊困難群眾給予臨時救助。
石泰峰強調,要著力增強經濟薄弱地區發展能力,繼續堅持“推動區域發展和扶貧開發良性互動”的基本思路,全面增強蘇北地區、重點片區和經濟薄弱村發展能力。深入實施蘇北振興戰略,健全南北挂鉤、“四項轉移”、共建園區機制,增強蘇北地區發展內生動力。加大重點片區整體幫扶力度,圍繞片區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謀劃實施新的關鍵工程。加快經濟薄弱村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做到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讓農民從集體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更加廣泛有效地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深化“五方挂鉤”幫扶,強化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
省委常委、副省長徐鳴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對傳達貫徹此次會議精神、部署落實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任務提出具體要求,強調要認真抓好本輪扶貧開發的檢查驗收,突出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的建檔立卡,抓緊組織編制6個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整體幫扶規劃。蘇州市、鹽城市、宿遷市及泰興市、淮安市淮陰區和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
14日下午的會議採用電視電話會議形式,省委常委出席會議,各市、縣(市、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市縣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