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增義 宋 歆 徐 琳
揚帆
光陰摶轉,歲月留痕。
我們在瑞雪紛飛中迎來的2015年,即將在悠揚的鐘聲中遠去。
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路宏大,從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到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從制定“十三五”規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繪就藍圖,到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世界為之矚目驚嘆!
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國開局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啟航之年。
這一年,中國巨輪揚帆遠征,斬浪劈波,在遼闊的大海上劃出一道絢麗的航跡。
這一年,每一天都響徹著變革與進步的號角,注定要在中華民族史冊上留下厚重一筆。
“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我們的奮斗必將是艱巨的。”習主席2015新年賀詞猶在耳際回響,時刻催人砥礪前行。
實現偉大夢想,離不開定力,更離不開偉力。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從容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人心,不斷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神州大地呈現勃勃生機。
征途
世事紛紜,成竹在胸。
治國理政千頭萬緒,戰略規劃關乎長遠。
今年早春,習主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高瞻遠矚地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早日實現中國夢擘畫出一幅清晰縝密的路線圖——
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闡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
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設定路徑,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
春去秋來,“四個全面”交相發力,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高度共識,經緯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感慨:“中國正處於歷史轉折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為了迎接這一挑戰,在這個大變動的時代,中國擁有自己的戰略眼光與方向非常重要。”
“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習主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梳理治國理政中國策綱舉目張。
新近公布的“十三五”規劃,是我國明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后的首個五年規劃。這份規劃洋溢著改革擔當精神,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單列一章,首次把黨的建設內容列入新的目標要求……眾多“首次”的背后,充分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寬廣視野與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
攻堅
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
37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體量邁上10萬億美元大台階。今天,我國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向內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改革陣痛不容小覷﹔向外看,世界經濟雖然平緩復蘇,但基礎並不牢固,存在很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今天,如何成功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這個必須直視的挑戰,中國作出的回答是:“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關鍵一邁”,殊為不易。目前,改革開放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為此,習主席堅定地表示:“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后召開11次會議,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審議通過65份改革文件,繪就一幅幅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圖——
這一年,從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行政體制改革,到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從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種種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籬,在不斷被打破﹔
這一年,黨中央破立並舉,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充分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善於自我淨化、勇於自我革新的勇氣和魄力,極大地凝聚了黨心軍心民心﹔
這一年,從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到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從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到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一系列改革舉措相繼實施,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正如習主席在延安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時所強調的:“要為人民做實事!”
擔當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身居地球村,中國的發展必定寓於世界發展潮流之中,也會為世界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活力、帶來更多機遇。
今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海外持續熱銷,臉譜網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在閱讀。世界為之關注的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未來會怎樣發展?
世界渴望傾聽中國聲音,世界需要中國方案。習主席運籌帷幄,科學謀劃外交全局,一次次出訪,一次次亮相世界重要舞台,一次次重要演講,向世界充分闡釋中國立場,展示中國道路,傳遞中國信心。
從今年首訪巴基斯坦,打造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到出訪印尼,賦予萬隆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從增信釋疑,深化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內涵,到全面推動中英關系發展,開啟兩國交往的“黃金時代”﹔從訪問越南、新加坡,到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安塔利亞峰會,為亞太區域發展揚起新的強勁風帆……世界各大媒體高度關注。
“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被迫關上嗎?”今年10月,TPP基本協議的達成,曾經引起一些人的憂慮。對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開放”列入五大發展理念,重申了“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的堅定決心。
不僅不會關上開放的大門,在亞太,中國著眼促進共同繁榮,推進互聯互通。“一條條血脈網絡在伸展,互聯互通的大格局正在漸行漸近。”
2015年,世界從中國身上感受到陣陣暖意。從積極參加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機制建設,到亞投行協定在京簽署﹔從持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到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助力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出海跨洋,中國“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打動人心。
習主席提出的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與舉措,贏得世界廣泛認同,使得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這既為中國贏得發展的主動權,也為新形勢下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矚望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然而,離目標越近,阻力往往越大。
時至歲末,當中國GDP增速“破七”降為6.9%時,“經濟下滑”“中國崩潰”的唱衰論調再度泛起。這樣的論調雖不新鮮,卻也表明治國理政之艱巨。經濟新常態面臨的挑戰,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難關,我們必須直面。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矚望未來,我們堅信,隻要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指揮,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時刻保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做”的韌勁,真正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就一定能在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考面前,交出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我們堅信,無論前路多艱難,中國都有充足的發展底蘊與不竭動力。2015年的中國發展,穿山越水,蹄疾步穩﹔即將到來的2016年,我們要凝神聚氣,砥礪前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再譜新篇!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