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2015年11月14日09:3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行走不便 他在家裡為學生上課

常中光和學生們。

一排平房,四間教室,一個辦公室,沒有操場,這便是常中光老師工作了36年的窯房村小學。

一幢兩層樓的民房,是常老師的家,一樓的堂屋,被常老師改成了一間教室,一塊黑板,一尺講台,20來張課桌,自12年前患病后,常老師便在這間教室為孩子們上課。

窯房村位於中江縣聯合鎮,距離縣城70公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為了窯房村的孩子們有書讀,36年來,常老師兩度放棄去鄉鎮小學教書的機會,一直扎根村小,他教的班級,畢業考核連年名列全鎮第一。

身患重病行走難

請學生來自家堂屋上課

2003年9月,常中光在上課時,時常感到雙腿十分疼痛,考慮到要給學生們上課,他堅持一顛一跛地去學校,沒有去醫院醫治。直到有一天,常中光被學校老師抬回家,他才同意去檢查,結果被確診為“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為了少耽擱孩子們的課程,常中光沒有住院治療,他拿著醫生開的藥立馬趕回學校,繼續為孩子們上課。學校領導為了讓他安心養病,特地請了一位代課教師,兩周后,代課教師因為路途遙遠、教學環境差離開了。得知消息后,常中光放棄了休養,再次回到學校,但是由於病情嚴重,他站起來要等5分鐘才能走幾步,又要停下來休息幾分鐘才能接著走,短短的十幾步變得異常困難。

迫於無奈,常中光向學校申請把學生帶到家裡,用自家堂屋作教室,繼續為孩子們上課。讓常中光最為感動的是,孩子們每每看他打水生火煎藥,總要搶著幫他,不讓老師太過辛苦。

兩度放棄去鄉中心小學

他的學生常考全鎮第一

常中光自1978年參加工作,便一直堅持在中江縣聯合鎮窯房村小任教。由於工作成績突出,1988年9月學校決定安排他到聯合鄉中心小學任教,面對當時還未教畢業的孩子,他猶豫了。“我覺得自己還年輕,以后機會多的是,於是主動放棄了到鄉上工作的機會。”到了2001年,學校再次決定調他到聯合鎮小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我已習慣了在艱苦條件下工作,這裡的學生離不開我,其他老師也不願意來,孩子們不適應,老師也不習慣。”常老師再次拒絕了學校的好意。

1998年至2001年,常老師每年都擔任六年級的教學工作,每次畢業考核都名列全鎮第一,得到了家長、學生、社會的高度贊揚。

自掏腰包建廚房

免費為學生蒸午飯

窯房村,當地人稱為“窯八裡”,窯房村小學是聯合鎮最典型的偏遠學校,大多數學生上學需花1小時以上。

常中光和妻子商量,決定無償為離學校很遠的孩子煮午飯。就這樣,由開始的個別學生發展到幾十個學生。后來,他又自掏腰包修建廚房,專門給學生蒸飯。(記者劉皓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