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吉林琿春市:同心筑堡壘 邊陲黨旗紅

2015年11月09日15:4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同心筑堡壘 邊陲黨旗紅

琿春市位於吉林省最東端,是我國唯一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窗口城市,素有“雁鳴聞三國,虎嘯驚三疆”之美譽。這裡不僅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開放前沿,更是國防建設的戰略要地,基層堡壘穩固與否,影響著黨的方針政策的落地效果,關系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高低。

著眼於維護政治穩定、邊疆穩固、經濟發展,該市整合機關部門、重點企業、軍警基層連隊和邊境村資源,實施了“局企連村同心筑堡壘”工程,聯建互惠、共謀發展。其實,“同心筑堡壘”活動源於1996年,那時的聯建單位隻有軍警連隊和邊境村,后來逐漸將機關部門和企業資源融入進來。

組織聯建、活動聯辦。結成66個共建對子,每個共建對子分別包含一個機關部門、企業、軍警單位和村,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重心,互幫互促,共同發展。選派17名軍警營級干部兼任鄉鎮黨委委員,198名機關、企業和軍警干部兼任村黨組織副書記﹔共同開展“邊境線上過黨日”“烈士碑前溫誓詞”等系列教育活動﹔開展黨員進農村、進企業、進軍營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近5年來,累計幫扶群眾2000余人次,解決實際問題600余件。

人才聯育、發展聯姻。實施“干部下鄉提素質”“機關專業人才挂職企業服務鍛煉”活動,選派機關年輕干部到農村、企業挂職鍛煉。共建單位幫助村黨組織制定和完善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確定產業項目,培育出多個頗具特色和規模的產業大村﹔幫助村黨組織改(擴)建黨群文化室,修建小型文化休閑廣場。依托黨校以及人社、農業等部門所屬培訓機構建立創新創業培訓基地,重點面向農民、官兵等提供技能培訓。

邊防聯守、責任聯擔。根據點多、線長、管控難度大的邊境特點,緊緊依靠“局企連村”黨組織力量,建立健全“軍管線、警管片、民管點”的邊境管理機制,深入開展聯席、聯議、聯勤、聯查、聯打等聯防活動,有力地維護了邊疆和諧穩定。近5年來,參與邊境管理的黨員、民兵達10萬余人次,提供各類破案線索53條,制止多次非法越境活動。

(本版圖文由吉林省琿春市委組織部提供)

駐地連隊開展“ 標兵連帶小康村” 活動, 積極參加駐地新農村建設。圖為省邊防總隊圈河邊檢站官兵幫助圈河村疏通河道。


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向邊境村、偏遠村提供“菜單式”教學服務。圖為市骨干教師寧玉參為三家子滿族鄉小學生授課。


推動機關部門資源下沉,變“坐等群眾上門”為“主動送服務上門”。圖為市公安局服務小組上門為孤寡老人辦理身份証。


實施邊境一線“亮化工程”,全方位安裝太陽能路燈,方便群眾出行。圖為市住建局路燈管理處黨員干部在近海街道圖魯村維修路燈。


共建單位幫助農村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產業項目,憑富硒蘋果發展致富的板石鎮孟嶺村等一批產業大村涌現出來。圖為市人社局服務隊幫助孟嶺村群眾搶收蘋果。


編印《返鄉創業優惠政策宣傳手冊》,向返鄉農民免費發放,確保政策宣傳入村入戶。圖為市委組織部干部向英安鎮八二村村民講解返鄉創業優惠政策。


以“平安農村”建設為主題,組織黨員干部下村普法。圖為市司法局黨員干部在密江鄉中崗子村設立法律宣傳牌。


推行“一線工作法”,黨員干部主動對接基層,送服務、解難題。圖為馬川子鄉黨員干部幫助五一村村民收玉米。


按照“官兵+民兵”配備方式,組建軍民聯防隊,共同維護邊境安全和農村和諧。圖為軍民聯防隊隊員在邊境線上巡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