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局長變“小”書記

2015年11月04日09:28   來源:四川日報數字版-首頁

原標題:“大”局長變“小”書記

“明天開會征求村民意見,后天拉碎石鋪路……”10月30日下午3點,內江市資中縣發輪鎮廟溝村“第一書記”陳偉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向市委專項督導組匯報近期工作。趁著督導組記錄間隙,陳偉往嘴裡塞了一片潤喉片,“說話太多就這樣了。”陳偉明顯感覺時間不夠用,“我現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

陳偉的緊迫感源於廟溝村的現狀。發輪鎮是資中縣最偏遠的鄉鎮,廟溝村又是發輪鎮最偏遠的村。全村3620人中,留守的老人小孩佔到了六成﹔全村除了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作物,沒有任何產業﹔貧困戶雖然隻有150戶、450人,但脫貧致富卻苦無門路。“說實話,第一天我就有點想打退堂鼓。但我在市裡能干好就業局副局長,為什麼在村裡就干不好‘第一書記’呢?”陳偉選擇了堅持。

到村的第二天,陳偉請村支書孫存建帶他走村入戶了解村情。純土坯的房屋,年久失修,牆體大面積開裂,屋頂開著“天窗”……孤兒兄弟孫學根和孫建波的生活境況,讓作為大男人的陳偉眼眶紅了。“一定要讓他倆盡快住上新房。”陳偉暗下決心。資金有缺口,陳偉四處籌措﹔人員太緊張,陳偉動員村民。“11月中旬,兄弟倆的新房就能動工,春節就能住上。”陳偉信心滿滿。

怎麼能讓更多貧困戶脫貧、村民致富,是擺在陳偉面前的一道大難題。“村裡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廢讓人心疼。廟溝村離資陽和眉山很近,搞點種養業肯定有市場。”很快,陳偉啟動了返鄉創業“回家工程”。“查秀英這個人能干,養兔子養得好,可惜現在出去打工了。”村民向陳偉推薦能人,陳偉馬上要來查秀英的電話號碼。當了解到查秀英家裡還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外出打工實屬無奈時,便鼓勵查秀英回村養兔,並承諾盡其所能地為她提供幫助。“如果在家裡就能掙錢,誰願意離鄉背井到外面打工呢?陳書記幫我協調了10000隻兔苗,爭取到10萬元的返鄉創業貸款,兩年內沒有利息。”提到這件事,查秀英說話的聲音特別大,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陳偉的“算盤”還遠不止於此。他希望通過查秀英的規模養殖,能帶動周邊群眾發展散養﹔同時,針對村裡干部結構老化問題,將年輕、有文化、懂技術的查秀英作為后備干部培養﹔而查秀英的回歸,或許還能帶動更多的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記者 熊潤頻 林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