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展茂光
“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納入國家戰略來謀劃﹔
第一次把解決河北與京津發展落差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來部署﹔
第一次明確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
第一次系統制定了支持河北發展的政策舉措。”
9月召開的省委中心組學習會,一連用了4個“第一次”,並作出這樣的判斷: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是歷史性和轉折性的。
去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親自謀劃部署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給河北帶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一年多來,我省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努力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持續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開啟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局面。
“三個精准”,使承接產業轉移有抓手、能落地、見實效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我省從京津引進資金6000多億元、項目7000多個,創歷史新高】
10月的白洋澱,景色迷人。但比大自然更吸引人的,是一道協同發展的風景——保定市與來自京津等地的13家企業和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白洋澱科技城。這標志著作為我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白洋澱科技城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曹妃甸也是喜事連連。繼8月首鋼京唐二期開工后,9月森田(曹妃甸)國際環保科技園項目等15個大項目落戶,10月8大石化重點項目簽約……京冀共同打造的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掀熱潮。
兩地摘取協同發展果實的背后,都在“精准”二字上下了大功夫。
長期以來,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是個“老大難”問題,其中河北是“短板”。加快補齊短板,河北正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定位,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推動自身發展緊密結合,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做到“三個精准”:精准確定功能分區,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准打造發展平台和載體。
“三個精准”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使承接產業轉移有抓手、能落地、見實效。
精准定位,壩上飄來“智慧雲”。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張北著力打造引領京津冀、輻射全國的雲計算產業基地,截至目前,吸引了阿裡北方雲、中國教育雲數據基地等7個大數據、雲計算項目入駐,5年后雲計算產業規模將達千億元。
精准承接,引來多個版本的中關村。“秦皇島版中關村”是分園,用“442分稅”政策,實現北京研發秦皇島生產,吸引5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落地。“保定版中關村”的亮點,是中關村京外首家創新中心落戶,並10年免費使用,開張伊始就引來14個北京科技企業。“石家庄版中關村”同樣特點鮮明,作為中關村海澱創業園下屬3大孵化基地之一,北京金種子創業谷石家庄眾創空間落地,將成為我省最大的科技孵化器。
精准打造載體,京津產業項目接連“落子”布局。北京現代汽車滄州工廠、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首批10家企業開工建設﹔高碑店新發地農副產品物流園區開業在即,已簽約商戶8000多戶……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多來,我省從京津引進資金6000多億元、項目7000多個,創歷史新高。
打破瓶頸,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
【從去年到今年6月,我省投入1241.9億元對接京津,有5條對接京津的大通道被打通】
一直以來,不少人往返於保定和天津兩地,都為選擇什麼樣的出行方式而糾結。坐火車,普速列車全程約4小時。坐長途客運,即便高速公路不堵車,最快也要兩個半小時。到北京換乘高鐵,雖然時間短了,但一波三折的路程令人頭疼。
“什麼時候兩地直通高鐵?”他們期盼著。
如今,這一問題有了答案。10月20日起,津保鐵路進入聯調聯試階段,確保12月底正式開通運營,屆時從保定到天津隻需40分鐘。
全國路網密度最高、交通運輸最繁忙的京津冀地區,同樣也是路網最不均衡的地區之一。河北高速公路密度僅為北京的1/2、天津的1/3,甚至還存在一些“斷頭路”、“瓶頸路”。
補齊短板,需要“路通”。《規劃綱要》將河北定位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更離不開交通一體化。去年以來,我省先后8次與京津對接,共同繪制“一張圖”規劃,全力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從去年到今年6月,我省投入1241.9億元對接京津,交通面貌煥然一新。
這將是一個通暢、便捷的京津冀——
京港澳高速河北段、京昆高速河北段、京台高速廊坊段、國道111一級路、國道233河北興隆至天津黃崖關段等5條對接京津的大通道被打通。今年計劃新開工的16條高速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太行山高速部分路段開建。今年張承張家口段等5條段、350公裡高速公路將建成。未來,京津冀三地之間公交、地鐵可以一卡通行。
這將是一個乘“機”起飛的京津冀——
河北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委托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管理,“首都機場吃不了,天津機場吃不飽,河北機場吃不著”的格局將被打破。同時,承德機場開建,石家庄機場、邯鄲機場改擴建工程投用,北京新機場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
這將是一個“軌道上的京津冀”——
當前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正在推進京唐城際、京濱城際、廊涿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4個項目的前期工作。未來,京津冀區域將形成“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絡,新建城際線23條,總規模約3400公裡,將編織起京津冀0.5到1小時交通圈。
守住底線,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上半年,我省PM2.5日均值優良區域同比增加0.76萬平方公裡,達到或好於Ⅲ類的水質斷面佔比提高8個百分點】
9月初,連日的藍天白雲,讓人們盡享風清氣爽的喜悅。環保部門監測,大閱兵前夕,北京、河北均創下PM2.5監測以來歷史最好記錄。
藍天白雲,記錄著京津冀環保聯防聯控的努力。但協同治理機制不會因閱兵結束而停止,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將促進京津冀環境協同治理走上“快車道”。
不久前,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並明確提出在張家口建設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按照舉辦“低碳奧運”的理念和要求,力爭2022年前崇禮縣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並逐步在示范區內推廣。
按照《規劃綱要》對河北“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定位,我省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強化生態優先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底線,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
不信藍天喚不回,我省堅決打贏治理大氣污染攻堅戰。繼壓產能、減煤炭、淘汰黃標車等措施后,2015年我省又出台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致力於污染物的減排。大力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升級改造、關停取締實心粘土磚瓦窯、拔煙囪三大專項行動,集中精力打好控煤殲滅戰。全省2780座實心粘土磚瓦窯基本關停取締,退出歷史舞台。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加強河流水網建設、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加快生態環境修復、搞好清潔能源利用……我省多措並舉,力促藍天常見、青山常在、碧水長流。上半年,我省PM2.5日均值優良區域達10.05萬平方公裡,同比增加0.76萬平方公裡﹔監測河流斷面134個,其中一半達到或好於Ⅲ類的水質,佔比提高8個百分點。(記者 吳艷榮)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