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君巴特爾率隊觀摩檢查巴彥淖爾市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2015年10月19日09:24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巴彥淖爾:“十個全覆蓋”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10月14日傍晚,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率領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深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白彥花鎮烏日圖嘎查走訪農戶,了解房屋改造情況。 記者 袁永紅 攝

10月1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率領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來到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王善村文化活動室,了解鄉村衛生院、便民超市等的建設情況。 記者 袁永紅 攝

10月14日至15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率領自治區巡回觀摩檢查組,深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烏拉特中旗和磴口縣50多個嘎查村,就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推進情況進行現場觀摩檢查。

金秋的八百裡河套,高天流雲、五谷豐登。“十個全覆蓋”給河套平原帶來萬千氣象,美麗的鄉村景色令人流連忘返,鄉親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由衷地表達著對黨的惠民政策的贊美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去年以來,巴彥淖爾市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把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作為改變農村牧區落后面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按照舊村整治型、中心村集聚型、旅游觀光型、城郊吸納型、流動覆蓋型、移民搬遷型、特色產業發展型、園區輻射型等多種模式,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全力推進工程建設,不僅使村庄面貌煥然一新,也帶動了農牧民增收致富,實實在在地美了鄉村、富了鄉親,得到農牧民群眾的交口稱贊。兩年來,巴彥淖爾市已累計投入資金60.6億元,完成1474個村的建設改造任務,受益人口達64萬人。目前,明年工程已提前啟動,2016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徹底改變農村牧區面貌。

烏拉特前旗西小召鎮西小召村,把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與發展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依托特色旅游資源,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閑、餐飲、娛樂、商貿於一體的美麗鄉村,幫助鄉親們建起了農家樂、牧家樂,游客們可以在這裡盡情地看草原、享美食,體驗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獨特魅力,也實實在在地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五原縣隆興昌鎮王善村,素有“西北菜籽第一村”的美譽,該村按照“舊村整治型”模式實施危房改造,修舊如舊,原汁原味地展現了古代民居特色,使老建筑創造出新價值,為古老村庄注入新活力,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烏拉特中旗牧羊海牧場去年還是連片的土坯房,如今土坯房變成了紅瓦鋪頂、水泥腰線、涂料刷新的新住所,污水坑變成了彩磚鋪路、小橋流水、亭台錯落的休閑廣場,職工們吃上了有機菜,喝上了純淨水,新農保和新農合等社會保障應有盡有。磴口縣隆盛合鎮新地村在街巷硬化工程中,統籌考慮農村產業發展,水泥路貫通每一座蔬菜大棚,極大地方便了瓜果、蔬菜銷售和外運,為農民群眾鋪就了致富路。

觀摩檢查組對巴彥淖爾市從實際出發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對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農牧民增收致富有機結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觀摩檢查組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切實把“十個全覆蓋”這項關系各族農牧民切身利益、關系自治區發展大局的重大工程抓緊抓好。要在“全面”上下功夫,基礎設施、居住環境、公共服務要全覆蓋,嘎查村和具備條件的自然村、牧區墾區要全覆蓋,邊遠地區的牧民、五保戶、鰥寡孤獨等生活困難群眾要全覆蓋,讓每一戶農牧民都能享受到黨的惠民政策的溫暖。要在“實效”上下功夫,堅持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洋,不擺花架子,不搞一刀切,做到規劃科學合理、措施扎實有效、推進穩步有序、督導嚴格有力,確保取得群眾滿意的實際效果。要在“結合”上下功夫,把工程建設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與日常管理結合起來,與鄉風建設結合起來,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為鄉村面貌更加美麗、農牧民群眾更加富裕注入持久動力、提供有力保障。

自治區領導張力、那順孟和、王中和、吳團英、常軍政、雲光中、楊成旺,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盟市委書記、盟市長,部分旗縣委書記參加觀摩檢查。(記者 魏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李放、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