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60年隨家人來到新疆。1971年,在中國電信新疆無線電通信局工作。我的工作單位在烏魯木齊黃河路一條筆直的街道上,當時路兩邊二層以上的建筑物沒有幾座,路上隻有一趟從東風路到七一醬園的3路公交車,再要走遠點就得換乘市裡僅有的另外幾條公交線路了。那時候人們騎自行車的比較多。下班后十幾個人互相載著,去人民電影院看場電影也是件幸福的事。
由於工作原因,我經常出差。記得工作第2年,一位老師傅帶著我到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出差。早晨7時到碾子溝客運站,坐的那輛班車擱到現在,我感覺應該要報廢了。車在“搓板路”上慢慢晃了七八個小時,我和幾位乘客也被晃得吐了幾次。路面上塵土飛揚,車內到處彌漫著塵土味,當晚住在瑪納斯。就這樣又走了兩天,第三天晚上才到了目的地。那時出一次差基本上要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了路上。我第一次坐火車去西安時,到哈密轉一次車,到蘭州再轉一次車,火車走得慢不說,車上環境也很差。由於人太多擠不上車,有一些人是從窗戶上爬進去的。
工作30多年,我跑遍了全疆15個地州市,也見証了新疆的交通環境在不斷地改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公路、鐵路、航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橋梁縱橫交錯、一個個隧道穿山越嶺、一條條高速橫貫東西、一架架飛機飛越南北……原先去伊犁要走3天左右,尤其是到了果子溝,遇到大雪封山,往往要耽擱好幾天。現在,無論是在疆內或是出疆,甚至出國,可以有很多的選擇。走高速、坐高鐵,甚至打個電話訂張機票就飛了,出個遠門比過去到昌吉、石河子還要方便。
60年前,整個新疆擁有公路僅有8000多公裡,而且多是名副其實的“搓板路”。如今,新疆與世界的距離在逐漸拉近。全方位的國際道路運輸網絡已現雛形﹔鐵路也從無到有,從單線到復線,鐵路布局從“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現在不斷擴展的網狀布局,隨著蘭新高鐵的建成運營,形成了連接內地、輻射歐亞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從航線不出疆,到5小時航空圈,新疆的機場數量居全國之首。無論是地面還是空中,新疆正在建立一個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今年是自治區60歲的生日,我祝福我們美麗富饒的新疆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崔延龍口述 記者韓亮整理)
相關鏈接
1955年底,全區公路通車裡程8820公裡。高速公路裡程為零。
2009年底,全區公路通車裡程15.07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為843公裡。
2014年底,全區公路通車裡程17.5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為4316公裡。
2010年,全疆航空旅客吞吐量1169萬人次,到2014年,全疆航空旅客吞吐量2192萬人次。目前,運營新疆航空市場的國內外公司44家,開通航線184條,其中國內及地區航線157條,國際航線27條﹔與15個國家,81個城市通航,其中國內及地區城市57個,國際城市24個。烏魯木齊已經成為北、上、廣之后全國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城市。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