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前,李紀恆陳豪鐘勉等領導考察紅河“九紅”高原特色農產品。記者 雷桐蘇 攝
23日至24日,全省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現場會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恆在會上強調,要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根本途徑,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為重點,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把雲南農業現代化推向更高水平。
省委副書記、省長陳豪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省委副書記鐘勉出席會議。
李紀恆在講話中指出,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對雲南提出了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要求,這為雲南加快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是雲南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証、是雲南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雲南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應對雲南發展現實挑戰的迫切需要。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雲南“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全面、准確地把握“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深刻認識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是關系雲南全局與長遠的重大戰略任務,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是雲南的朝陽產業,是雲南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是我們必須做好的一篇大文章。”李紀恆就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提出6點要求。一是把增強糧食生產能力作為首要前提,確保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提升農田水利建設水平,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強化農業扶持政策,努力走出一條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維護糧食安全的新路子。二是把提高質量效益作為主攻方向,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積極發展優勢農產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堅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堅持產業化整體開發,優化配置各種資源要素,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區域發展格局,形成一批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一批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培育一批專業村鎮,推動農業生產區域化、專業化、集群化。要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不斷提高農機服務現代農業的質量和規模。三是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民、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為推動力量,夯實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基礎。要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發展和大力扶持各類新型主體,積極鼓勵、合理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規范有序、循序漸進,扶持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四是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農業農村生產力。要加快科技進村入戶,形成有利於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制度環境,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要注重統籌“四化”、城鄉聯動抓改革,通過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帶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工作全局。五是把品牌建設作為生命線,鞏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良好形象。要樹立現代市場理念,加強政策引導,在有特色、深加工、強流通、保安全和會營銷等方面下功夫,開展農業品牌塑造培育、推介營銷和社會宣傳,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有文化內涵的農業品牌,充分發揮品牌的帶動、輻射、示范效應。六是把農業資源環境保護作為重要內容,促進可持續發展。要大力推進農業清潔化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把過量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減下來、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提上去、把農業生態環境“欠賬”補起來。
“各級干部要帶著海一般的深情、火一般的激情、對待愛人般的痴情,認清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入新角色,用心用情用力抓好‘三農’工作。”李紀恆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涉農干部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用工業化理念、城鄉一體化的思維來謀劃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建設﹔要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充分發揮涉農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建立“聚沙成塔”的多元投入模式﹔要求真務實,轉變作風,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和“忠誠干淨擔當”要求,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新跨越。
陳豪在總結講話中說,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有較強競爭力、市場前景廣闊,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就是要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走出一條彰顯自身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當前,我省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還存在農業組織化程度低、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科技運用能力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綜合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出路就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各級各部門要深刻認識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把這項工作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的“多贏”之舉,立足各地實際,堅定不移打高原牌、走特色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闖出一條具有雲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子。
陳豪強調,第一,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糧食生產,必須把穩定糧食生產放在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首位。要充分認識抓好糧食生產的極端重要性,堅決克服鬆懈麻痺思想,保持糧食生產好勢頭,始終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要保護好耕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政策激勵種糧,保護好高原糧倉。第二,雲南的特點是多樣性,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把發展多樣性和融合發展作為主要內容。要改變雲南農業“小、散、弱”狀態,就要彰顯多樣性特點,發揮融合發展優勢,不斷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多樣性、融合性、規模化、智慧型發展。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理念引入農業,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要遵循市場規律、農作物生產規律、區域氣候變化規律,依托我省的多樣性資源,在“特”字上作文章、下功夫﹔要大力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全省農業的產業組織化水平﹔要創新流通方式和流通業態,抓好農產品流通,推進電商與實體流通相結合,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往大市場、大城市流通﹔要注重健全農業全產業鏈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拓展增值增效空間,通過龍頭企業大力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努力培育集群化優勢、高原特色農業競爭優勢。第三,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確保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加快農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大力提高農民素質,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第一線就業創業。第四,我省區位優勢明顯,必須加快高原特色農業走出去步伐,拓展發展空間。明確農業走出去的方向布局,做到近遠結合,各有側重﹔積極培育開放型農業企業,探索建設境外資源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推動建設開放式市場體系,促進要素對接,打破封閉發展,形成大流通格局。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是我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就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陳豪要求,要編制好高原特色農業“十三五”規劃,大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全力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特別是在基地建設、經營主體培育、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營造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良好氛圍。當前,已進入秋收時節,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謀劃、主動有為,抓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會議期間,副省長張祖林率參會代表參觀了紅河州部分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現場,並通過車上流動廣播舉行交流活動,紅河、昆明、曲靖、保山、普洱、大理、楚雄、臨滄等州市和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發言。
省政府秘書長李邑飛出席會議。
省直和中央駐滇有關單位負責人,省政府參事代表,各州市有關領導參加會議。(記者 王永剛 張寅 楊抒燕)
相關專題 |
· 中共雲南省委書記李紀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