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五年來
“國培計劃”自2010年啟動實施5年來,培訓教師700多萬人次,其中農村教師佔96.4%,基本實現了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的全覆蓋。
“那一刻真的是驚喜、感動,覺得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
一次相遇,一次回信,讓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參訓教師沉浸在興奮之中。
“9月9日那天收到了習總書記的回信。在貴陽西北小學一間多媒體教室裡,由班長把這封信讀給我們聽,聆聽總書記的這封信,心裡非常激動。”安順市平壩縣十字中心小學的教師彭珍說。
“之所以寫這封信,是因為我們一直忘不了習總書記當年到我們課堂來參加學習活動的情景,一直都忘不了總書記的囑托。因此,在8月份,大家就自願地組織起來給習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匯報一年來大家的收獲體會。寫的時候我們心想,習總書記那麼忙,我們的信可能會石沉大海。因此,9月9日收到他回信的那刻,那種激動之情可以說是無法表達的。我們沒想到總書記在百忙之中還想著我們貴州,想著我們這些貧困地區的教育。那一刻真的是驚喜、感動,覺得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總書記在信中對我們有著殷切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讓我們大山裡的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人生有出彩的一天。”彭珍說。
現在的彭珍,是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她所在的班級有50個學生,這些學生都是來自周邊的農村家庭。其中,有十來個是留守兒童。孩子們都跟老人住在一起。彭珍同時還兼任少先大隊輔導員。“少先大隊輔導員跟孩子接觸比較多,我們學校有800多名學生,我的工作就是和班主任溝通,和全校的學生溝通。我就把那些在北京優質小學參觀學習的經驗,結合我們這個地方的實際,在工作上做了很多調整,比如多開展隊日活動,語文學習活動等。”
改變、調整顯而易見。“學生們的課外活動中增加了經典誦讀。在學校的室外,如走廊間、校園黑板邊等地方都設置了具備防雨功能的室外讀書角,把我們學校的圖書都分散到這些地方去。在這些室外的讀書角還安置了帶靠背的長條椅,讓學生們在課間、午休的時候就可以隨時閱讀。在每一個班都建起了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閱讀,並定期到圖書室更換,如此往復。這樣下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也隨之有所提高,教學質量也跟著上去了。”彭珍說:“以前工作挺辛苦的,偶爾有怨言,但是見到習總書記給我們的回信,什麼怨言都沒有了,隻想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
“為農村和郊區的孩子輸送自信、陽光”
因為一句“我可以叫您習大大嗎?”,劉軼被大家熟知。
“大家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信后,確實非常激動。”現在,她是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文化小學的老師。
“覺得總書記對我們特別關懷,對我們貴州老師、對西部老師的重視,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力量搞好自己的工作。”她主動請纓從貴州遵義市文化小學來到新蒲新區文化小學執教。
“我工作了這麼多年,我們的教學理念相對一些農村和郊區學校的教師來說,可能會更加先進和豐富一些。我想為教育事業盡一份微薄的力量,讓這些孩子接觸新的事物,也給他們灌輸自信、陽光。”劉軼說。
學生是當地的一些農家子弟,還有在這邊打工的人的孩子。“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教好書,服務好學生是我的使命。我希望在孩子們啟蒙的階段,能給學生帶來精神和知識的引領。比如,一些孩子不太講究個人衛生,身上有味,指甲長頭發亂,我就告訴他們‘衣貴潔不貴華’,作為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時不用穿著多麼漂亮、華麗,但一定要干干淨淨,清爽整潔!看到有些孩子看的課外書少,知識面窄,我又把家裡女兒看過的和在網上買的課外書帶到學校,發到同學手上鼓勵他們與書為伴,相互交換看,培養他們讀書習慣。”
有榮譽感,也更多了責任感。
“總書記在信中提到‘扶貧先扶智’,總書記對國學教育的重視激發了我對國學教育的認識。在班級,我就搞了個課題實驗《弟子規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感覺效果還真的不錯。不僅讓孩子誦讀《弟子規》,更多的時候,讓學生做角色扮演或者講故事的方式,學會《弟子規》中是如何教導我們為人處世,怎麼和朋友、同學、長輩相處的。家長們反映,孩子們通過老師的這種引導,學生們都很有禮貌,都很能體諒他人。班上的氛圍、風氣很正很純。在啟蒙階段,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在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品質方面確實是有幫助的。”劉軼告訴記者。
“我們的老師不會讓我們的教育落后,不會讓我們的孩子落后”
“去年和今年的9月9日都對我非同凡響。”貴州黔西南州普安縣盤水鎮希望小學老師梁冰君說,“習總書記對我們的肯定和教師節的祝賀讓我們都很高興。好多老師都熱淚盈眶的,覺得很幸福,很興奮。我們貴州是比較落后的,特別是我在的縣。我們去貴州開會,包括我們一個班——北京師范大學國培計劃(2014)貴州研修班的,好多同學都不知道我們普安。普安可以說整個縣城是比較落后的,雖然我們落后,但是我們的老師不會讓我們的教育落后,不會讓我們的孩子落后。”
培訓,對老師來說特別的重要。梁冰君深有感觸:“不單單是去那裡聽專家們講座,讓我們到首都去看看其實也是一種震撼。回來我講《長城》這篇課文,還有與故宮、頤和園等相關課文,就同在其他地方找資料講課的感受不一樣。”
當然,一些新鮮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梁冰君也會吸收進來。“我不會像以前一樣,什麼地方都要面面俱到。現在我知道上一節課應該讓學生從中了解什麼,得到什麼。不像以前那樣,我什麼都要抓,我什麼都想要,把什麼都灌輸給學生。”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很多事情特別煩瑣。“其實,你不光上語文,還有寫字、音樂、美術等。在學生的管理上,你看小孩子有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會找你來說,你要很耐心地跟他交流,你要注意他的身心健康。我現在走在街上,有人說梁老師您好﹔或者走在路上,有的家長是騎三輪車的,他說梁老師我送您一程,我就覺得特別滿足。雖然我不可能成為什麼專家,但我會盡心盡力地培養我的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梁冰君體會到,當老師,不光是教學,更是育人。正如習總書記提出的: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記者 靳曉燕 通訊員 王照宇)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