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回鄉農婦養育3個孤兒16載 用大愛筑起溫暖的家

2015年09月21日08: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回鄉農婦養育3個孤兒16載 用大愛筑起溫暖的家

  都說母愛是一個搖籃,在輕輕的搖曳中默默培養孩子成長﹔母愛是一首兒歌,在輕快的節奏中默默傳遞快樂﹔母愛是一座豐碑,在歲月的滄桑中默默鐫刻過去、啟迪未來……而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預旺鎮土峰村婦女馬國蘭不但把這種愛給予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她收養的孩子們。

  16年前,已是三個孩子母親的馬國蘭,雖然日子拮據,但她仍然義無反顧地收養了去世小叔子留下的三個孤兒。

  16年間,馬國蘭一刻也閑不下來,她忙裡忙外,為這個大家庭操持著,用慈愛和善良給孩子們筑起了一個溫暖的港灣,為他們遮風擋雨。

  如今,6個孩子在她無微不至的呵護中長大,有的自食其力,有的步入學堂,可馬國蘭卻被無情的病痛折磨著,但這位堅強的母親始終堅信,隻要信念不倒,心存善念,一切都會好起來。

  感動寧夏·2014年度人物馬國蘭:有愛就有家。視頻來源:央視網

  1.看著3個沒爹娘的孩子 她說:“娃不哭 以后咱就是你們的媽。”

  6月的同心縣預旺鎮土峰村,夾雜著土腥味的干燥空氣中帶著清爽,在通向村民馬國蘭家的水泥路旁,膜下的農作物已經吐綠。還不到晌午,太陽就晒得人抬不起頭。在村支書馬光武的引領下,記者來到馬國蘭的家裡。掀帘而入,不大的屋子收拾得窗明幾淨,陽光透過窗戶洒進來,讓屋子暖意洋洋。

  馬光武指著炕頭旁的婦女說:“那就是馬國蘭,這個媳婦實在不容易,16年照顧3個孤兒,還要養活自個一家老小。”馬國蘭扭動著遲緩的身子,撣了撣炕頭,熱情地招呼記者們坐下。簡單寒暄后,馬國蘭便講起了她的故事……

  放學一回家,養子楊尚新就給馬國蘭端茶遞水,哄母親開心。圖片來源:寧夏文明網

  1999年3月的一個下午,馬國蘭像往常一樣在地裡為一年的收成忙活著,突然一個冷冰冰的噩耗傳來:小叔子突發心肌梗塞,人已經不行了。馬國蘭心裡一痛,顧不上落在地裡的東西,急忙跑回家,把消息告訴了公婆,年邁的公婆頓時癱坐在地上,弟媳婦也一次又一次的哭暈了過去。馬國蘭的丈夫楊瑞才也聞訊趕了回來,在家裡,楊瑞才和馬國蘭都哭成了淚人。楊瑞才說:“兄弟啊,你咋這個狠心,父母的孝你還沒盡夠,娃娃們你還沒抓大,咋個就撇下走咧……”

  楊瑞才處理完兄弟的喪事,又外出工作,幫助弟媳照顧三個娃娃成了馬國蘭最重要的任務。平靜的生活沒有延續太久,狠心的弟媳丟下三個孩子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看著炕上三個餓的嚎啕大哭的娃娃,馬國蘭一把把孩子攬了過來,她說:“娃,咱不哭,以后咱就是你們的媽,走,回家媽給你們做好吃的……”

  馬國蘭回想起當時的情景,眼眶濕潤了。那個時候,馬國蘭一家生活過得也很拮據,每年的收入僅能勉強糊口,可眼看著3個沒了爹娘的孩子,生性忠厚善良的馬國蘭心疼早逝的小叔子,更揪心3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總不能眼睜睜看著3個娃餓死,娃娃咱倆來養……”馬國蘭一句再簡朴不過卻擲地有聲的話語,從此讓這個農民家庭的一生與人間大愛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2.為給養子治病 貧血的她擼起袖子執拗獻血

  在旱塬同心,老百姓都認一個理:多一張嘴就多一份生活的艱難。何況,家裡這一添就是3張嘴,原本捉襟見肘的日子更加艱難了。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馬國蘭已經顧不上想明天會怎樣,只是盡心盡力拉扯著一群孩子。

  當年,小叔子楊瑞林最小的孩子不到三個月,斷了奶水的娃瘦得皮包骨,馬國蘭看在眼裡疼在心上。馬國蘭自作主張將家裡買米的錢拿了出來,走了十幾裡山路,從鎮上拉了一隻剛下過崽的母山羊回來。深夜,看著孩子吃飽睡安穩了,馬國蘭才發現自己腳磨破了,手勒爛了,嘴上的泡也急出來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艱難……也不知是咋扛過來的……”馬國蘭斷斷續續地說。

  兒多的母苦。為了讓孩子們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學上,馬國蘭除了精心侍弄庄稼,還四處打零工,凡是別人不願意干的臟活、苦活,她都爭著搶著去干。“幫別人拉糞、蓋房子、放羊、犁地……啥活他都干過。”馬光武說,“俺們農村人有句話說,打死的家雞不出門,喂飽的野雞不戀家,收養的孩子,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已經很不容易了,還供他們上學,等他們長大了,還認得你們是誰?”但馬國蘭總是反駁說:“沒什麼親生的和收養的區別,都是自個的娃。”

  馬國蘭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拍一張像樣的全家福。圖片來源:寧夏文明網

  日子在平淡中一天天度過,可好景不長,2006年,養子楊尚新患上了門靜脈海綿羊變異疾病。為了給孩子看病,夫妻二人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低聲下氣地到處借錢,帶著楊尚新先后輾轉銀川、西安等地求醫問藥。在西安看病那會,大夫告訴楊瑞才,要給楊尚新治病必須大量輸血,可他們根本出不起那錢,馬國蘭便挽起袖口讓抽她的血。但那會她有嚴重的貧血,如果大量獻血會有生命危險。“大夫,你就抽咱的吧,咱農民一天到晚干活,身體好得很咧。”馬國蘭央求著說。

  拗不過她的大夫,最終還是同意馬國蘭為楊尚新輸血。在醫院陪伴孩子治病的那些日子裡,馬國蘭和楊瑞才每天吃泡面饅頭,將省下的錢給孩子買營養品。“為了省錢,妻子在醫院走廊的椅子上睡了四十多個夜晚,看到她一天比一天憔悴,我心裡總覺得虧欠她太多。”一向堅強的楊瑞才說著也抹起了眼淚。

  三個養子在楊瑞才、馬國蘭夫妻二人的精心照顧下,如今已長成了大孩子了。圖片來源:寧夏新聞網

  屋漏偏逢連陰雨,楊尚新的病情剛有所好轉,另一個養子又得了皮膚病,全身潰爛,馬國蘭再次借錢給孩子治病。夫妻倆節衣縮食、悉心照顧,換來了孩子的康復,但同時也被沉重的債務壓彎了腰板。馬國蘭的第二個孩子楊尚東看到父母辛苦,提出放棄學業,掙錢供養兄弟上學,夫婦二人想想答應了。於是,楊尚東和母親馬國蘭成了家庭主要的勞動力,初中畢業的他幫著母親帶年幼的弟妹,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楊尚東說:“小時候我們還埋怨母親偏心,好吃的都留給外人,但媽媽總是教育我們,要把弟弟妹妹當成一家人。現在,我把名字楊東改成了楊尚東,就是告訴弟弟妹妹們,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蒼天不負好心人,雖然家境貧寒、債台高筑,但是孩子們卻用善良正直的品格、品學兼優的成績回報了她的善良和付出。除了輟學幫她的楊尚東,其他兩個兒子已經考上了大學,養女楊尚華也能自食其力,養子楊尚力念到了中專,當初隻有三個月大的楊尚新,現在也已經上了初二且學習成績不錯。面對這樣一個結果,馬國蘭和丈夫感到了欣慰和幸福。

  3.六個孩子跪求媽媽住院治療 “有媽家裡才有一切”

  2013年,正在田間勞作的馬國蘭突然暈倒,鄉親們趕忙將她送到了鄉鎮衛生院,孩子們得知消息后,急急忙忙跑到醫院看望母親。可馬國蘭卻不“領情”,她說:“你們回來干啥,功課耽誤了不說,來回的車錢也不老少咧,媽媽沒事,趕快回去上學……”馬國蘭強忍著腹痛,黃豆大的汗珠不斷從額頭滲出。孩子們回了學校,可馬國蘭的病卻一天天加重,楊瑞才心疼妻子,強行將她帶到了固原市人民醫院,經醫院診斷,馬國蘭患上了宮頸癌,並且已到晚期,躺在病床上的馬國蘭感到了深深的絕望和無助,她多次和丈夫說:“癌症到了晚期就沒得治咧,咱不花這份冤枉錢咧,回家吧……”可楊瑞才堅決不同意她出院。

  在醫院治療期間,馬國蘭心裡還惦念著年邁的公公、身體不好的兒子,心疼著昂貴的治療費用,她便自下決定,收拾好東西偷偷回到了家。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當馬國蘭跨進門的那一刻,六個孩子齊刷刷地跪在她的面前哭著讓她回醫院接受治療。楊尚新哭著說:“媽,回去瞧病,咱家不能沒有你啊……”養子楊尚力也一把抱住她的腿說道:“有媽家裡才有一切,就是學不念了也要治好你的病。”在孩子們和老人的再三懇求下,馬國蘭才勉強接受了手術。

  手術后馬國蘭顧不上自己是否康復,草草出院了。她說:“楊尚新從小身體瘦弱,還需要加強營養,家裡必須要有一點備用的活錢,手術很成功,就不要再把錢浪費到醫院咧……”面對隨時復發的病痛,她從未抱怨過,她相信困難會過去,這只是生活對她的又一次考驗。

  一放假養子楊尚力就幫馬國蘭干家務。圖片來源:寧夏文明網

  盤坐在炕頭的馬國蘭時不時出神地望向窗外,她慢慢地說:“咱的身體咱自個清楚,如今咱最大的念想就是看著娃娃們都能成家立業,那時候,咱心裡也沒了愧疚……”

  作為一名朴實的農村婦女,馬國蘭從沒有期待生活給自己多大的回報,她最簡單的想法,就是默默地為家人付出。如今,馬國蘭還要繼續接受后續治療,楊瑞才夫婦的艱難日子還很長,可是他們相信,隻要信念不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本文根據《回鄉婦女用柔弱臂彎為三個孤兒筑起家的溫暖港灣》、《中國好人寧夏馬國蘭事跡:有一種愛叫默默付出》等稿件綜合整理,感謝寧夏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作為一名朴實的農村婦女,馬國蘭從沒有期待生活給予自己多麼厚重的回報。她最簡單的想法,就是默默地為家人付出﹔她最簡單的願望,就是全家老小平安健康。偉大蘊藏於質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而廣之,愛吾子以及人之子,這就是母愛的博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