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大少年班2013級學生的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成績統計結果出來了:130名學生,通過125人。其中,550分以上的接近50%,最高者達到660多分。與普通高校學生大學二年級參加四級考試不同,少年班的學生,預科二年級就可以參加四級考試。預科二年級,按照時間點計算,對應的是普通高中的二年級,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高二。
“他們不是神童。”面對足以傲人的成績,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英語教師牛莉開門見山地對記者說,“剛入少年班時,他們的英語基礎與普通孩子沒有多大的區別。好的成績背后,是少年班的獨特教育模式與孩子們辛勤付出的結果。”
30年來,戴著各種光環,同時又廣受爭議的少年班,在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同時,在不斷創新中砥礪前行,努力找尋著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對接的新途徑。
打通基礎與高等教育
不僅是知識和信息量大,與普通高中的教學相比,少年班教學的“與眾不同”,更體現在培養模式的創新上。少年班學生的教材,全部是嘔心瀝血的“原創”。
9月15日,是西安交大少年班2014級學生進入預科二年級,第一天正式上課的日子。來自河北邯鄲的魏笑寒開玩笑地說,“再次被震住了。”魏笑寒說,一節課下來,老師講授的知識和信息量,大大超過了自己的預計。這種感受,在剛剛進入少年班的時候就曾有過。
“初中上課的時候,老師每一節課講授的東西都很少,自己甚至會有‘吃不飽’的感覺。我有預習功課的習慣,預科一年級剛開學時,我像往常一樣,拿著教材好好地預習了一番。沒想到,老師講課的內容,遠遠超過了自己預習的范圍。這在初中時候,是沒有過的。當時就被‘震’住了。”魏笑寒說,“之后,經過自己的調節和適應,已經能很好地接受這樣的授課強度了。預科二年級第一節課,我感受到了更快的學習節奏。”
不僅是知識和信息量大,與普通高中的教學相比,少年班的教學的“與眾不同”,更體現在培養模式的創新上。“少年班學生的教材,全部是我們嘔心瀝血的‘原創’。”西安交大拔尖人才培養辦公室副主任楊森說。
可以不再依附高考的“指揮棒”,讓交大少年班的課程體系設置有了廣闊的自由創新空間。“與普通高中為了應付高考不同,交大少年班預科的教學,目標被定位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如何對接上,不斷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實踐與創新。”楊森副主任說。
作為交大少年班的一線教師,牛莉對此感受很深。
“高中的英語教育,為了應付高考,忽略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的實用性,而把重點放置在了語法和單詞的生記硬背上。交大少年班的教學,則更多的將目標定位在如何更好地應有上。表現在教學和考核方式上,就變得非常地靈活。而在少年班我們會有各種英語演講、辯論,讓學生開口說,去應用它。我們甚至還為這些孩子們開設了學術英語。”牛莉老師說,“大學生英語考試等諸多實踐証明,我們不以題海戰術為目標的教學,反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應用水平。”
不僅是英語教學,如何打破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相互脫節的現狀,實現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對接”,成為交大少年班各學科在預科階段(預科一年級和預科二年級)教學的努力方向。
少年班的學生,入學時年齡均不超過15周歲,並且都是從初中生中選拔。為了更好地實現從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的過度,少年班預科一年級教學被放置在了高中。教學任務分別由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江蘇省蘇州中學和天津市南開中學三所學校承擔。預科一年級的教學雖然在不同的高中,但教學目標和課程體系設計是一致的。三所學校,從地理位置上看,分屬南、北和西部,讓少年班的同學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學霸也有“文藝范兒”
這一批在文理交叉的課程體系中遨游的理工科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作文水平和人文修養在不斷提高,他們因自由而美麗,寫出了完全超乎我們想象的充滿創造力的文字。
孫宇豪,交大少年班預科二年級學生。在西安交大附屬中學完成預科一年級的學習后,轉入至交大本部學習。談到過去一年在少年班學習的收獲,孫宇豪的回答是,讀完了余秋雨的作品。無論是《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還是《千年一嘆》,對於其中的精彩段落,孫宇豪甚至能背誦下來。雖然是這樣,這位尚未滿16周歲的少年,最酷愛的學科卻是物理。他也將自己的發展方向定位在工科領域。
這位立志於將來成長為錢學森一樣偉大科學家的少年,談及為何熱愛余秋雨時,充滿真情地說:“文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是相輔相成的,好的文學作品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提高著自己的辯証思維能力。說不定還會給自己今后的科學研究帶來靈感。”
這些被致力於培養成未來頂尖科研人才的少年們,在很多人眼裡,也許只是不解風情的學霸。走進他們,卻會發現,他們也都如孫宇豪一樣,非常具有“文藝范兒”。注重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品格的打造,也正是西安交大對於少年班的目標定位之一。
打開《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培養方案》可以看到,人文通識、社會科學及人文藝術兩類課程,在專業課中佔據了很大的位置,學分分別達到了19學分和25學分。《方案》明確提出,基礎通識課程還包括了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方面的課程,與工科形成文工交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了解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了解中華悠久文化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建立藝術思維的方式。
黎荔,擔任著交大少年班文學藝術課等多門課程,並將這些孩子們課堂上的作文結集成冊,命名為《因自由而美麗》。在《卷首語》中,黎荔老師這樣寫道:這一批在文理交叉的課程體系中遨游的理工科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作文水平和人文修養在不斷提高,他們因自由而美麗,寫出了完全超乎我們想象的充滿創造力的文字。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作家,我們隻想給學生們的人生增加一些“附加值”。文學修養能讓孩子們激情飛揚,適當的寫作能給孩子們帶來自信。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說,西安交大的杰出校友錢學森先生一直告誡我們,人的智慧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量智和性智。“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藝知識、藝術思維,科學與藝術共同構成“大成智慧學”的重要內容。因此,人才的培養,不僅僅表現在知識和能力上,更要讓我們的學生成長為“大寫的人”,隻有具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最終成為“大家”。這也是西安交大始終注重少年班學生人文藝術素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超級自大狂”,談到少年班的學生,黎荔老師半開玩笑地說。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自信,並在認定目標后,永不回頭的“一路狂奔”。
自理自立能力在提高
“我們之所以能這麼快適應,離不開少年班這個集體帶給我們的溫暖。到了周末,學校會組織很多活動,比如野炊、外出旅游等等。我們是一個溫暖的大集體。”陳垚說。
考取交大少年班時,陳垚剛滿13周歲。由於年齡太小等各方面的原因,要不要來報到,陳垚的父母很是糾結。“我的意見是,不想在高中題海戰術中,白白浪費很多時間。現在看來,自己選擇是對的,預科一年時間就學完了普通高中三年所學的內容。現在進入預科二年級,開設的很多課程已經是大學的內容了。”陳垚說。
雖然課堂上知識講授的速度讓魏笑寒始料未及,但有大量時間可以讓自己自由支配,卻讓魏笑寒欣喜不已。“隻要按時上完必修的課程,其他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了。”魏笑寒說,“暑假裡見到了不少初中同學,正在上高中的他們,不要說自己支配的時間了,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在來到西安交大報到一周后,魏笑寒已經成為了學校好幾個社團的成員。
交大少年班一年的學習生活,留給張修賢印象最深刻的是授課方式的不同。“以語文為例,老師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與課本完全就沒有多大關系。比如,老師會拿出一節課來教你如何欣賞詩詞,如何填詞等等。教室還會成為我們的話劇舞台,很多經典的文章都被我們排成了話劇演出。”張修賢說。
《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培養方案》明確要求:教學方法要體現超常規教育。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講課方式,採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學術演講、綜合作業、信息查詢、課堂實驗等教學組織形式。加大英文輔助教材的學習力度,單獨開班的必修課中,鼓勵採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課,或中文教材+英文參考教材+中文授課方式,強化學生英文閱讀與理解能力,每天規定學生必須閱讀一定數量的英文資料。作業、考核也盡量用英文完成。鼓勵學生參加英語社團及各種英語活動。
少年班的學習和成長經歷,不僅是讓他們在知識方面實現了快速積累,更提高了他們的自理自立能力。“入學后不到一個月,發現的第一件事情是沒有衣服穿了。”陳垚說,“剛離開家的時候,想家的時候就會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打的長的時候,甚至會打幾個小時。”
一年后的今天,陳垚不僅學會了一個人在外生活,也學會了洗衣服,雖然隻有14周歲,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具備了。“我們之所以能這麼快適應,離不開少年班這個集體帶給我們的溫暖。到了周末,學校會組織很多活動,比如野炊、外出旅游等等。在中秋節等特殊節日,學校還會專門為我們組織晚會。我們是一個溫暖的大集體。”陳垚說。(康傳義)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