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1978年3月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內創辦第一個少年班算起,到今年,中國的少年班教育已經走過了37個年頭。如果把這種教育創新比作一個人的成長的話,已逐步走入中年的少年班教育體制,是不是到了該交出成績單的時候

憑啥走進少年班——西安交大少年班調查之一

2015年09月21日08:28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憑啥走進少年班

他們是一個特別而又有些神秘的群體。

他們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曾風靡一時,被罩上無窮的光環。

他們是少數,他們在某些方面的才智明顯優於同齡人,他們就是“少年班”。

從1978年3月,中國科技大學在國內創辦第一個少年班起算,到今年,中國的少年班教育已經走過了37個年頭。

1985年,地處西部的西安交通大學與清華、北大等全國12所高校也開辦了少年班,這一開就堅持了30年,與中國科技大學一起成為目前全國僅存的兩所開辦少年班的高校。30年來,從西安交大這所校園裡,不斷地出去,不斷地進來的都是些什麼樣的超常少年,他們憑借什麼樣的才智踏進少年班,少年班又是怎麼樣設置環節來對他們進行測試和鑒定?

今天,我們從西安交通大學來認識少年班這個群體,並希冀從這個群體身上折射和思考困囿我們已久的一些問題。

少年班:針對智力超常的兒童

這麼多年我們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和大師級的人才,是我們的學生天分不好,還是我們的老師水平不好?

100個人,你給一人一碗米飯,有人吃不了,有人剛剛好,還有人吃不飽。

在生活中,這是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正常現象,同樣的,1000個學生中,按常規的節奏和課程去教學,也必然有些人會覺得剛剛好,有些人會覺得有點難,還有些人則會覺得太輕鬆。讓少年班的堅持者和實踐者們無法理解的是,生活中的現象大家都覺得很正常,放在教育規律中,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人不能理解呢?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社會經濟正處在百廢待興的狀態,國家特別重視科技和人才,而當時缺的也正是科技和人才。李政道教授給中科院寫信,要求快速恢復發展科技、教育,得到當時兼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贊同。同時,一個叫寧鉑的孩子因為智力顯著優於同齡人,受到了方毅的重視。正是在方毅的指示下,中國科技大學於1978年試驗性地針對智力超常兒童開辦了中國第一個少年班。

“不管是在國際還是國內,對於有一些孩子智力突出,在某些方面明顯優於同齡人的現象都是公認的,如果我們不採取特殊的機制和教育手段對這些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些特長就會逐漸被同化,他的特殊才能就會慢慢消失。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其實是因材施教,在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還不現實的情況下,我們有選擇地對一些具有創新潛能、智力超常的孩子進行打破常規的特殊培養以及教育資源的特殊配置,探索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我們認為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訾艷陽說。從古代到現在,都有“神童”的說法。多項研究和現實的例子也說明在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天資差異最大、最明顯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進行有針對性特殊培養,這種天資將會被同化。

2005年,在國內被廣泛關注的“錢學森之問”也同樣觸及著西安交通大學的痛點。“這麼多年我們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和大師級的人才,是我們的學生天分不好,不努力,還是我們的老師水平不好?都不是,那麼我們就需要在機制上找問題,是不是我們這種常規的培養機制還不適合人才的發展成長,那麼我們少年班的開辦就是要在這方面做一些探索,不論這種探索的效果如何,這種探索本身都是有價值的。”西安交通大學拔尖人才培養辦公室副主任楊森說。

正是秉承著這樣的觀點,才有了少年班的開辦,也才有了西安交大30年對這種特殊人才培養機制的堅持和使命。

選拔:心理身體素質同樣重要

以往在選拔過程中過於偏重智力和成績,但心智不健全的話,一個是恐怕進來跟不上,一個是即便成才了,也走不遠。

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具有創新潛能的初中應屆畢業生,年齡不超過15周歲。

這是西安交大少年班對少年班招生開出的條件,看起來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裡面包含的學問和努力是超乎想象的。“少年班的選拔和招考機制可以說一直在完善,從最早注重智力超常、天資過人,到后來強調身心健康和創新潛能等等,但最難也是最決定我們能不能真正選拔出超常和創新人才的在於我們的考試設計,智力超常不是僅僅智商指數那麼簡單,創新潛能就更有點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又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把這些方面有才能的學生遴選出來。”訾艷陽說。

在西安交大,不僅為少年班成立了專門的培養辦公室,而且有一個專門的團隊來研究和設計選拔智力超常學生的機制。在交大的少年班選拔考試有初試和復試,初試主要是文化課筆試,考查學生的文化課掌握程度和靈活應用能力。真正的競爭和淘汰主要體現在復試階段。首先是體能和心理測試,考查學生最起碼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少年班的學習課程多、壓力大,沒有一個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是不行的。以往在選拔過程中過於偏重智力和成績,但心智不健全的話,一個是恐怕進來跟不上,一個是即便成才了,也走不遠,這方面失敗的例子很多,所以盡管家長會有一些吐槽,比如是選人才還是選女漢子之類的,但我們在這方面把得很嚴,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訾艷陽說。

綜合面試是少年班選拔的經典環節,採取“小組比較型面試法”,將不同學校的若干學生分成一組,接受由理工、人文、英語、心理等多學科組成的專家組現場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心理素養以及創新潛能。“這方面的選拔看似隨機但都是精心設計出來的,比如用一張A4紙疊出一個最高最穩承載能力最強的模型,這考察的既是動手能力,又蘊含著工程設計裡面優化的知識,還比如針對一些校外培訓我們除了不斷變換考察方式外,還加入了現學現考的環節,由老師來講大學的初步數理或工程知識,講完現場考試,通過專門的設計由易到難來考察學生的掌握知識和學習能力。”訾艷陽說。通過這些能力的測試,有些考生雖然當下的學習成績不是最好,但如果在測試中發現他創新能力很強,學習能力很強,一樣會被錄取到少年班。

未來:出成果還需要時間積澱

未來我們的校友裡面出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是不可能,但這不能成為衡量我們這種探索成功與失敗的一個標准。

盡管少年班一直在人才創新培養方面做著努力,但來自社會的爭議卻始終伴隨。

“30年來我們的少年班已經走出了不少在各領域頗有成就的人才,但是備受關注的少年班被大家賦予了更高的期望,比如有人也許認為你們培養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就算成功了等等,我們覺得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才觀,諾貝爾獎獲得者當然算成功,但不是唯一標准。一個心智健全,具有一定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人也是成功的。其次,要給我們的改革創新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如果從1985年我們開班算起,畢業生中年齡最大的也不過才45歲,對於衡量一個人的成就以及他的科研成果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積澱。未來我們的校友裡面出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是不可能,但這不能成為衡量我們這種探索成功與失敗的一個標准,我們培養的目標是具有廣博精深知識、良好思想品德與創新精神,能在未來躋身於世界一流科學研究和創新發明的卓越人才,能有出類拔萃的代表性人才當然更好,但我們更看重的是群體和主流。”訾艷陽說。

西安交大少年班創辦30年來共招收1564人,已經畢業713人,其中有20多人在世界一流大學擔任教授和終身教授,80%以上人員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國內外從事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這些學生在他們的少年和青年階段免除了書山題海和中考、高考甚至是研考帶來的應試壓力,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普通學生的健康、陽光的就學和成才之路,完全符合少年班的創辦初衷和培養目標。(賀小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