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學生如何選定專業?有的按照高考時填報的專業志願,也有的是入學后根據綜合成績和雙向選擇等進行專業分流。日前,南華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大類大二的學生們,卻通過抓鬮選定了自己的專業——

抓鬮分專業:折射辦學深層問題

2015年09月21日09:5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抓鬮分專業:折射辦學深層問題

大學分專業,居然靠手氣。這種看似開玩笑的分專業方式,竟然是事實。

日前,坐落於湖南省衡陽市的南華大學城建學院土木工程大類大二的學生們,通過抓鬮選定了自己的專業。有的同學手氣不錯,抓中了想讀的專業,而有的同學卻因此與自己喜歡的專業失之交臂。

據了解,南華大學2014級土木工程大類共有7大專業或專業方向,分別是建筑工程方向、道路橋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工程造價方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該專業大類本科生根據抓鬮結果分到相關專業或專業方向的班級。

抓鬮分專業,我們該如何看待?該現象又暴露了哪些問題?

抓鬮分專業,你怎麼看

在山西某大學學生劉芳看來,分專業不稀奇,但是依靠抓鬮分,有點“搞笑”。“抓鬮考驗的是運氣,並非實力和興趣。但學什麼專業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就業方向,這麼做必然不妥。”

“如果我遇到了這種情況,一定會抵制。”湖南某大學學生馬文名告訴記者,抓鬮的背后,是對學生的不夠尊重——既不尊重學生的興趣志向,也不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利。

“通過抓鬮選定專業,表面上回避了專業選擇競爭可能產生的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教學管理成本上升以及專業選擇可能帶來的尋租行為,甚至容易給人造成教育公平的假象。”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李名梁直言,抓鬮屬於非理性行為,甚至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既未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忽視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未切實遵循學校的學科與專業發展戰略規劃,不利於學校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那麼,現今,學生都是通過何種方式選專業呢?

“一般來說,大學生選定專業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在高考招生錄取時,考生直接填報專業志願,入學后按照錄取通知書上的專業分班就讀﹔另一種是大類招生,一些高校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或是同院系的專業合並形成專業大類,考生按照大類填報志願,通過1年或更多時間學習基礎課,然后再根據綜合成績和雙向選擇的原則等進行專業分流。”李名梁說。

專業“冷熱不均”是根源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抓鬮分專業?

對此,南華大學相關負責人回應說,每個專業發展和就業前景不同,若學生自由選擇,必定出現有的專業人滿為患,有的無人問津。因此,抓鬮分專業變成了一種“無奈”之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專業“冷熱不均”才會出現“抓鬮分流”。“但需要反思與追問的是,為何同一專業大類會有這麼大的冷熱差距,導致學生們隻盯著部分專業?是不是師資配備和課程設置差距較大?高校採取大類招生的一大目的,是拓寬專業面,不讓學生過早學習太專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然而,在讀完一學年之后,學生們紛紛選擇這一大類中的某些熱門專業,表明這一專業大類在各個專業方向的發展並不均衡。”熊丙奇說。

李名梁坦陳,抓鬮選定專業,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教學管理現象,但實則暴露了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惰性,以僵化的行政權力替代了管理育人的創新,反映了當前我國高校在辦學理念上仍有諸多亟待糾偏的地方,在治理能力上仍有亟須提升的空間。“同時,這也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的急功近利。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只是勞動力市場需求的產物,並不代表沒有人才培養的價值和服務社會的價值。”

“抓鬮選專業體現了學校改革的不徹底。”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講師杜瑞軍強調,“當學校按照‘大類’招生時,就需要明確大類招生之后的人才培養問題。大類招生不僅僅是把學生招進來,而是涉及招生、人才培養等綜合改革。可以說,改革隻走了一步,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並沒有跟上。”

調整辦學是關鍵

我們究竟該如何調整,才能避免抓鬮分專業等類似情況的發生?

“為滿足學生的專業興趣,學校應做好兩方面工作:其一,在專業大類框架下,提高每個專業方向的辦學質量,形成專業辦學特色,以此吸引學生主動選擇。通常情況下,專業大類之中的‘冷’專業,往往與缺乏特色、就業出路不理想有關。其二,根據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情況,逐漸淘汰某些沒有學生選擇、本校沒有特色的專業,當然,國家急需或極具特色的專業除外。”熊丙奇強調。

他還指出,大學可以在專業大類范疇內,推行完全學分制,減少專業必修課、擴大選修課的比重,“這樣,同一專業大類中專業的差異就將縮小”。

“長期來看,分專業應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尊重人才培養、學科發展以及學校辦學規律的基礎上,讓教育管理者、專家教授與學生共同參與到學校專業的謀劃布局之中。”李名梁指出,高校給學生分專業,首先應把握好時間節點,究竟是選擇在高考錄取階段,還是大二上學期或其他時段,需要與學校的整體培養規劃進程相協調。其次應掌握好分流策略,在緊密結合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素質和興趣愛好基礎上,本著“學生自願、雙向選擇”的方式,創新更多人性化與科學化的專業分流手段,實現學校與學生的“雙贏”。

“另外,學校還應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並結合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熱門。”熊丙奇最后強調。(記者 晉浩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