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場舞”風靡中國城市之時,位於祖國西北角的邊陲小城塔城也緊跟潮流,傍晚的人民廣場也熱鬧非凡,未因秋風秋葉的凋敝景象影響歡聚的心情:人們邁著輕快或緩慢的步伐,跳著哈薩克、維吾爾、塔塔爾、俄羅斯等各民族舞蹈……相較於其他城市的“廣場舞”,更具獨特的民族風情。
多年來,“民族團結和睦、社會穩定和諧、生態環境優美”成為塔城地區在新疆最著名的名片。在這片10.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漢、哈薩克、回、維吾爾、蒙古、俄羅斯等29個民族同胞,很多不同信仰的民族同胞生活在一個家庭裡,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同形成了塔城地區優良的民族團結基礎。
“塔城地區98萬人口,兩個民族以上的家庭佔總戶數的7.5%。在塔城市,這個比例超過20%。全地區民族團結是以深度的民族文化交融現實為基礎。”塔城地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一位官員這樣說。
哈薩克族姑娘阿麗努爾出生在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一個多民族共居之地。在這裡,蒙古、漢、哈薩克3個民族及其他16個少數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阿麗努爾的家庭就是一個縮影:以哈薩克族為主,漢、回、蒙古、維吾爾、俄羅斯、塔塔爾等7個民族成分讓家族成員不斷壯大。
“在戰爭年代,我哈薩克族的爺爺,用毛驢把我維吾爾族的奶奶娶回了家,之后有了我的爸爸﹔我哈薩克族的姥爺用自行車將我有漢族和俄羅斯族血統的姥姥娶回了家,之后有了我的媽媽。如今到了和平年代,家族隊伍發展壯大,增加了回族的姨父,漢族的妹夫,蒙古族的嫂子……”掰著手指,阿麗努爾一一羅列著。
讓阿麗努爾感到幸福和有趣的不僅僅是家族成員帶來的熱鬧氣氛,還有過不完的節日,品不盡的美食。春節、古爾邦節、聖誕節……在阿麗努爾的記憶裡,打小就是各種節日一年四季輪番上陣,帶來的好處是不同的民族風俗和美食:麻花、馓子、包爾薩克、巴哈力,喝著奶茶、吃著羊肉,有歌有舞有歡笑。
事實上,在新疆塔城,無論是否多民族家庭,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節慶貫穿全年——因為即便自己不過節,也一定有親朋好友在過節。
在塔城市,數百座面包坊和農家樂散落在大街小巷。這座城市因此而浸潤在美食的香氣中。隨便走進一家,各民族地道的傳統美食琳琅滿目。
多民族成分使塔城形成了寬鬆的交往氛圍和良好的文化包容性。學者認為,包容文化是塔城最重要的精神內核,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懷共同構建了塔城地區獨特的包容文化。
在阿麗努爾看來,家庭和睦的真理並不高深。“借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就是‘且行且珍惜’,老一輩打下了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這是我們多民族大家庭保持和睦關系的秘訣。”(記者關俏俏)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