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曾民君:在學習中尋找精神綠洲

2015年09月16日17:1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在學習中尋找精神綠洲

  曾幾何時,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甚至也為個別領導干部所信奉。說起讀書就認為是“書呆子”、“死腦筋”、“老學究”﹔遠不如那些“能應酬”、“會來事”、“搞關系”者那麼“吃得香”、“混得開”。即便要說到讀書,也往往局限於成功勵志、心靈雞湯、人性弱點、官場小說、厚黑學之類很“有用”的暢銷書。誠然,這類書很多時候確實能夠指點迷津、撥雲散霧,以通俗的語言給人以快捷的啟迪和短期的慰藉。究其根本,一則在這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人們最關注的往往是流行的、顯眼的、實用的東西﹔二則現代人迷茫與浮躁心態,造成了讀書的急功近利。

  “學以致用”無可厚非﹔關鍵在於學之為“用”,本應是長期的、全面的、潛移默化的。過於關注形式之“用”,而疏於內核之“用”是一種舍大取小、本末倒置。很多書看似“無用”實則“有用”,看似“小用”實則“大用”。從此意義而言,讀書更是一件以超越“小用”之“形”,實現“大用”之“實”的“終身大事”。

  曾國藩曾言,人的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可見,讀書是可以全面改造一個人的。在求知的道路上,人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巧技,但其關鍵在於是否能持之以恆、日積月累、腳踏實地。而這種閱讀,更多是為提升品位、改造思想、充實生命的閱讀,從而在學習中尋找一片安身立命的精神綠蔭。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組工干部擔負著識別人、培養人、選用人的職責,無論是工作的業務性還是本身的專業性,客觀要求都更高,更應有“大學”理念。其一,應全面地閱讀。既要讀“實用”書,也要讀“無用”書﹔既要“為務正業”而讀書,也要“不務正業”地讀書,廣泛獵取各種知識,全面拓展眼界胸懷,構建獨立思維體系。其二,應靜心地閱讀。文章合為時而著,物換星移幾度秋,每一個時代都有其流行的色調和主題,而永恆的則是那些經過歷史淘洗后依然閃耀光芒的東西。“大學”者應戒驕戒躁,花更多的時間咀嚼那些顯得生澀的經典名著,與先賢對話,與自己對話,用心品味其旨趣,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武器。其三,應“動起來”閱讀。既不能光吸取知識而不使用知識﹔也不能光使用已有的知識而不吸取新的知識。故而,讀書不能滿足於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囫圇吞棗。對於經典文章,要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行,實現知行結合、學用結合。

  (作者單位:江西省分宜縣委組織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