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韓國義士和他們的中國朋友

2015年09月15日09:53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韓國義士和他們的中國朋友

尹奉吉向韓人愛國團宣誓殺敵。

前 言

2015年9月4日上午8點,新近完成修繕的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抹上一層金暉,石庫門前的灌木綠樹充滿生機。上海83歲的老人褚政元接到通知,早早地來到了馬當路上鋪著紅地毯的普慶裡。1932年,韓國獨立元勛金九就在這裡策劃尹奉吉赴虹口公園向日本侵略軍頭目投彈一事。在中國朋友褚輔成的幫助下,金九擺脫了日本軍警的追捕,到嘉興、海鹽避難。

這一天,金九的孫女金美、尹奉吉的孫女尹柱卿(韓國獨立紀念館館長)也來到普慶裡,和褚輔成的孫子褚政元相聚,共敘先輩在民族最危急時刻結成的戰斗友誼。會講漢語的金美對褚政元說:“我們走過祖父金九的避難之路,到過你媽媽的娘家海鹽南北湖。”

10時,韓國總統朴槿惠參加了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修復開館儀式,接見了韓國已故臨時政府領導人的后裔、為韓國獨立運動家提供幫助的中國社會活動家褚輔成的后裔、抗日獨立運動元老等相關人士。她強調:“這裡是韓中兩國互助與友好的象征,韓中兩國將共享這裡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這個初秋,褚輔成、金九、尹奉吉,我們這個故事中三個重要人物的后代,戲劇性地在普慶裡4號相聚,他們延續著先輩的友誼。80年前,那個義蓋雲天的英雄故事,今天,仍像無窮花那樣絢麗而有活力。

馮 喬

尹奉吉邀請韓人愛國團的一個女隊員李東海,和他假扮戀人,去虹口公園觀察地形,目測距離。

丈夫出家生不返

一對情侶看似悠閑,在林木蔥蘢的上海虹口公園裡散步游玩。小伙子名叫尹奉吉,在虹口附近擺過菜攤,體魄健壯干練﹔女青年閨字李東海,穿著緊身旗袍,面容清秀嫻靜。他倆看著日本人在草地上搭台,籌備天長節慶祝活動。

1932年1月28日,日本軍方唆使浪人挑舋,蓄謀制造了“一二八事變”,出動軍隊進攻上海閘北等地。中國十九路軍奮起抵抗,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淞滬戰役硝煙尚未散盡,停火協定還沒有簽訂,日本軍人囂張到極點,大肆宣揚要在4月29日虹口公園慶祝“天長節”,舉行勝利祝捷大會。中國軍民聞此消息,無不義憤填膺。

當時,在上海的韓國獨立運動處於低潮。一些人開始動搖,有的投降了日本人,回國享福去了。金九等人組織了“韓人愛國團”,准備搞幾個有影響的事件,煞一煞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這時,金九想到了不願做亡國奴的尹奉吉。他在虹口挑著菜擔子走街串巷,以賣菜名義打探日軍消息,就是為了尋找報仇機會。4月26日,尹奉吉向韓人愛國團宣誓,寫下了“丈夫出家生不返”的條幅。

尹奉吉邀請韓人愛國團的一個女隊員李東海,和他假扮戀人,去虹口公園觀察地形,目測距離。正巧,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大將也在視察虹口公園會場,近在咫尺。淞滬抗戰中,白川義則命令轟炸機在上海市內狂轟濫炸,致使數萬中國人民和外國僑民喪命。

回家后,尹奉吉怒火中燒:“今天白川這家伙也去看會場的設施,就站在我的身邊,我想今天我身邊有炸彈的話,當場就可把他解決。”

金九卻說:“獵人打獵不射棲鳥及睡獸,一定要使之飛,使之奔而后才射,這才感到痛快。”

“我的表是六元錢買的,你的表隻值兩元錢,再過兩個小時,我這塊表就用不到啦,我們換換吧。”

赴死殺敵換懷表

4月29日一早,尹奉吉去虹口公園前,跟金九交換了懷表。金九的兒子金信回憶說:“我在重慶讀書時,曾看到過一塊鍍金懷表,當時很想拿去玩一玩,可是父親很嚴肅地對我說:‘這是尹奉吉義士留下的表,你不要隨便碰。’ 尹奉吉前去虹口公園行刺日本佔領軍白川大將前,他掏出懷表,對我父親說:‘我的表是六元錢買的,你的表隻值兩元錢,再過兩個小時,我這塊表就用不到啦,我們換換吧。’ 父親送他上了車,隻說了一聲‘黃泉下相見’。兩個小時后,尹奉吉干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尹義士被捕后被押往東京殺害。1945年光復后,韓國從日本挖掘出他的忠骨,日本監獄方面也交回了那塊懷表。如今,韓國白凡紀念館保存著這兩塊表的原物。”

尹奉吉帶著制作成水壺和飯盒模樣的炸彈,搖動著太陽旗,與其他日僑一道進入虹口公園。韓人愛國團女隊員李東海,本來想以戀人身份,掩護尹奉吉一起混入虹口公園。但看到公園日軍防備甚嚴,擔心被盤問時,兩人口徑不一致,反遭敗露,臨時決定讓尹奉吉一個人進公園,李東海則留在公園外接應。

中午時分,尹奉吉將威力巨大的炸彈擲向主席台,霹靂炸響,天崩地裂,侵華日軍白川義則大將、重光葵公使、植田謙吉師團長、野村吉三郎艦隊司令、河端貞次民團首領等日方要員被炸得血肉模糊,非死即傷。

那麼尹奉吉義士的女同伴后來怎樣了呢?上海電視台剛巧保留下一段李東海的珍貴的錄像。爆炸之后,在公園外等候的李東海匆匆撤離。她輾轉廣州、延安、大連等地,后來入了中國籍,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改名李華林。1985年,八十多歲的李華林作為離休干部,來到上海虹口區安頓居住。電視台編導採訪過這個傳奇老人李華林。李華林清楚地說:“尹奉吉,我和他假扮戀人去虹口公園偵察。”

“我跟費夫人裝成夫婦的樣子,同乘費家的汽車,由費先生駕駛,出了大門一看,果然密布著各國的偵探。”

“金蟬脫殼”之妙計

事件發生后,日本軍警惱羞成怒,大肆捕抓韓國人。金九從上海馬浪路(現馬當路)普慶裡4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所在地撤離,躲到美國人費牧師家。5月10日,金九在報紙上發表聲明《虹口公園炸彈案之真相》,毅然把所有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日軍對金九恨之入骨,懸賞60萬元巨款買他的人頭。

金九回憶說:“有一天費夫人對我說,我住在費家的事情被偵探知道了,正悄悄包圍屋子,讓我趕緊離開。我跟費夫人裝成夫婦的樣子,同乘費家的汽車,由費先生駕駛,出了大門一看,果然密布著各國的偵探。但因為是美國人的家,不敢動手。費先生加速開著汽車,經過法租界到了中國地界,轉乘火車避身到嘉興秀綸紗廠去。”

在同盟會元老褚輔成的鼎力救助下,金九從上海躲避至浙江嘉興。褚輔成時任上海法科大學校長,在上海組織抗日后援會,竭力營救韓國志士。

褚鳳章和陳桐生,分別是褚輔成長子和寄子。陳桐生的家在嘉興梅灣街76號,臨水建筑。一樓有個小廳,牆邊暗置壁櫥,打開櫥門,有小樓梯直接上二樓。樓上有三面八角形窗洞,可以觀察動靜。這房間,本來是陳家放雜物的柴火間。金九住在可以眺望南湖煙波水色。二樓地板還有一個機關,抽開地板,放下木梯,經秘密通道就可以直通河埠上小船逃逸。

船娘朱愛寶經常搖船接送金九外出活動。在槳聲水影中,金九與船娘朱愛寶在船上過著漂泊生活。

漂泊歲月船娘伴

有一次,金九散步到嘉興東門,看到一群士兵在廣場練操。金九一直想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來光復祖國,就擠進去觀看。不料,一個軍官走到金九跟前,問他是哪裡人?

金九化名張震球,說話有些生硬:“我和以往一樣回答說是廣東人,哪曉得這個軍官才是真正的廣東人,我立刻被抓到保安隊本部受到審訊。”當時,嘉興的褚家和陳家是名門望族。陳桐生匆匆趕到團部作保,金九獲釋了。

金九回憶說:“褚鳳章君責備我說不知道避身之計,又勸我說,他的朋友中有一位中學女教員,是個寡婦,年30歲,可以和她見面協商,如能結婚住在一起,可以掩藏身份。我認為和知識女性一起生活更容易暴露,不如托身於沒有知識的劃船婦朱愛寶,所以決定常住在船裡,今天睡在南門外的湖水邊,明天睡在北門外的運河岸,白天再上岸活動。”

船娘朱愛寶經常搖船接送金九外出活動。在槳聲水影中,金九與船娘朱愛寶在船上過著漂泊生活。金九自稱:“我和她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類似夫婦的感情,她照顧我實在功勞不小。”

臨時政府不斷遷徙,從嘉興、杭州、鎮江,輾轉到南京。金九扮作買賣古董的古玩商,假托原籍海南島。他在南京淮清橋找了一棟房子,又請來了船娘朱愛寶同居。如警察來查戶口,由朱愛寶對答應付,出面說明一切。金九就可不露面,免蹈覆轍。

1937年秋冬,日本空軍對南京空襲也愈來愈甚。金九住的淮清橋房子在轟炸中被毀,他和朱愛寶幸免於難,鄰居則尸體遍橫。隻見南京各處火焰沖天,夜晚的天空被染得通紅。

金九打算撤離南京,要與掩護服侍他多年的船娘朱愛寶分別。臨別時,金九給了朱愛寶一百塊大洋,讓她暫時回嘉興。從此,金九與朱愛寶失去了聯絡,朱愛寶的下落成了一個謎。

后來,金九之子金信從父親的照相本裡翻出兩張女性照片,讓褚輔成的孫女褚離貞辨認是不是朱愛寶。褚離貞帶著照片繼續到處尋找。從下米棚一直找到了東柵。當地有的老人看到過金九,隱約知道朱愛寶的下落。

據說,朱愛寶從南京輾轉回到了嘉興,棄船上岸,用剩余的錢,在南門河埠開了一家明月茶館。后來,朱愛寶嫁給了一個叫郁金生的燒飯師傅,搬到了東柵居住,改名朱桂寶。朱桂寶曾對居委主任說:“我原來的名字就叫愛寶。”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朱桂寶去世。褚離貞從朱桂寶妹妹那裡找到一張老照片,和金信提供的照片一比較,容貌和穿著打扮重合率很高。經過多方比照,大致確定東柵的朱桂寶,就是朱愛寶。

“褚夫人當時剛生第一個嬰兒才五六個月,穿著高跟鞋,在七八月炎日之下,爬山過嶺,頻頻用手帕拭著汗。”

動人畫面傳后人

日本便衣警察沿著滬杭線查找金九的行蹤,嘉興火車站出現了暗探。褚鳳章夫人朱佳蕊陪同金九,去海鹽縣城武原鎮避難。

金九描繪爬山情景:“褚夫人當時剛生第一個嬰兒才五六個月,穿著高跟鞋,在七八月炎日之下,爬山過嶺,頻頻用手帕拭著汗。褚夫人娘家的女婢帶著我的食物和其他日用品跟隨著。我看到這光景,真想把這場面攝成影片傳給萬代子孫。但這又怎能辦得到呢!

金九在南北湖載青別墅住了半年光景,保留下韓國獨立運動的火種。

83歲的老人褚政元,就是當年的那個嬰兒。褚政元說:“我出生在1932年2月,我母親就是朱佳蕊。金九避難嘉興時,我剛出生幾個月。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情。直到抗戰期間,我們生活在昆明。有一次,韓國臨時政府的幾位官員來看祖父褚輔成,祖父還站在樓梯邊去迎接他們。但母親並沒有告訴我,是她帶金九去她娘家避難這件事,直到我看了金九自傳《白凡逸志》后才得知道。”

朱佳蕊從內地返回上海,居住在復興中路桃源邨28號。鄰居說她氣質高雅,但為人低調,很溫和,誰也不知道她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情。

1955年,在錦州空軍航校的褚政元突然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部隊批准他回家探望。等到褚政元趕回上海時,朱佳蕊在桃源邨溘然離世了,享年51歲。

1996年,鑒於褚輔成救助金九等韓國獨立運動人士的特殊功勛,韓國政府授予褚輔成“大韓民國建國勛章獨立章”,由褚輔成長孫、曾任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的褚啟元代表家屬接受。

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贏得了勝利。1945年11月5日,金九從重慶飛到闊別了十三年的上海,“出了新公園正要去市內時,見到有六千名同胞從早上六點鐘起就開始在此等候。我跨上一個一丈多高的講台,向同胞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后來才知道,那個講台就是十三年前尹奉吉義士向倭寇白川大將等投彈之地。我相信世界上沒有偶然的事情。”

東京灣內,美國戰艦密蘇裡號上,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簽字的日本人,就是先前被韓國志士尹奉吉在虹口公園,用炸彈炸斷腿的日本公使重光葵,侵略者終於低下了頭。

歷史可以過濾掉許多無關緊要的東西,但有些動人的故事一定流芳百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