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者,紀念也﹔戎者,武力也。用大閱兵的形式,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國之大事。
這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
抗戰老兵的車隊率先通過天安門廣場,人們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和誠摯的感謝。他們一代人的故事,已然成為民族的歷史﹔他們一代人的犧牲,換來了民族的生機。當年烽火歲月在他們臉上雕刻出的堅毅頑強,和今天的驕傲自豪,盡在老兵們簡單有力的軍禮之中。
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四萬萬同胞,近十分之一傷亡﹔中東部國土,幾乎全部淪喪﹔近百年的現代化努力,一朝盡喪敵手﹔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細菌戰、生化戰……中華民族已被逼到亡國滅種的邊緣。
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絕不當亡國奴的呼號響徹神州。正面戰場,以巨大的傷亡奮勇抵抗,反復拉鋸,反復爭奪,日軍始終不得入夔門一步。敵后戰場,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一個接一個建立起來,游擊戰、運動戰把敵人拖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使其無法南顧。為存文脈,炮火連天裡,中央研究院、中國營造學社、清華、北大、南開、北師大、同濟、浙大等一大批頂級研究機構和高等學府一路流亡,一路辦學,為民族存續保留了一大批大師和學子。艱苦卓絕的奮斗和犧牲,不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創造了條件,也喚醒了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終於在世界民族之林覓得一席之地。
紀念勝利,並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尋求和平。國共抗戰老兵,都是民族的有功之臣,如今最小的也有90歲。我們已經來不及,再為他們舉辦一次紀念儀式。但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精神,將成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激勵我們不斷反思,不斷努力。他們告訴我們,中華民族隻有自強不息,團結一心,不斷謀求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對“落后就要挨打”,我們的體會實在是太深刻了,才會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頓悟,未來的中國必然是和平的中國、發展的中國。
對於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帶來的苦難,從大屠殺、大轟炸到七三一部隊的人體試驗,我們有著切膚之痛。我們紀念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並非針對某一特定國家,而是為了昭告世人,侵略和掠奪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傷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今天紛繁復雜的世界性問題,建立“合作共贏”的世界新秩序對於避免戰爭顯得多麼重要。
止戈為武。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沒有強大的和平之盾,哪裡會有和平發展的機遇?今天中國軍人的精神風貌昂揚向上,許多武器裝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一切令人振奮,給了我們更多和平發展的信心。我們熱愛和平,但始終需要面對復雜多元的安全威脅。今天,習主席宣布裁軍30萬,並在講話中多次提到“和平”二字,更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傳統和對世界的善意,同時也開啟了軍隊面對新形勢、適應新情況的改革之路。
近段時間國際市場動蕩,我國經濟運行遇到新的壓力﹔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許多問題和矛盾開始凸顯。然而,戰爭歲月那麼艱苦,我們都能堅持下來,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讓我們萬眾一心,風雨無阻,向著我們既定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