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廷輝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於1942年1月由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共同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而在中國東北地區,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法西斯就開始了侵略擴張和殖民統治。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站到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前列,率先開始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歷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先鋒。
世界法西斯勢力崛起擴張 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法西斯勢力逐漸崛起。1936年德意秘密簽訂《德意議定書》,同年11月,德日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德意日法西斯在反蘇反共旗幟下建立起公開的軍事聯盟,聯合起來實現其重新瓜分世界、稱霸全球的野心。
在東西方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過程中,面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嚴峻挑戰,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同侵略者謀求妥協,妄圖將禍水引向蘇聯,坐收漁利。最典型的是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英法及幕后的美國,妄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在歐洲實現普遍綏靖,以求得“一代人的和平”。西方大國縱容默許,聽憑法西斯力量發展,結果養癰為患,釀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一場嚴重的災難。
二戰的爆發,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覺醒,最終促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但事實上這已到了對決的最后關頭。而在此之前,弱小國家慘遭出賣和瓜分,雖有少數國家奮起抗爭,但在堅持幾年后最終歸於失敗,如埃塞俄比亞反抗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和西班牙內戰。
歷史証明,綏靖政策不僅沒有避免二戰爆發,反而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使世界人民深受災難。時至今日,綏靖政策對當今國際政治外交仍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東北抗聯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先鋒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中共滿洲省委於1931年9月19日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和決議,號召全國特別是東北人民奮起抵抗,趕走日本侵略者。隨即,中共滿洲省委做出在各地創建抗日游擊隊、開展游擊斗爭的決定。
1933年,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先后發出《1·17宣言》和《1·26指示信》,隨后,東北黨組織主動爭取各種抗日力量,收編改造各種義勇軍,東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形成。到1933年底,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各地游擊隊已發展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斗爭的中堅。1935年,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先后發出《六三指示信》和《八一宣言》,其內容是實行全民的抗日統一戰線,鞏固和擴大抗日聯軍。東北抗日聯軍的建立,標志著東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以《1·26指示信》為轉折點,東北各地黨組織積極貫徹執行統一戰線方針,擴大抗日力量。在這方面,南滿的楊靖宇和北滿的趙尚志堪稱表率。到1937年前后,東北抗聯達到高峰,先后編成抗日聯軍11個軍,共計約4萬余人,在東北各地燃起抗日烽火,形成燎原之勢。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歷時l4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對日作戰、條件最艱苦、歷時最長的一支抗日武裝。據日偽統計數字,十多年間,東北抗日聯軍和日偽軍發生大小戰斗66611次,消滅日偽軍18萬人。14年的東北抗戰是艱苦的,更是殘酷的。敵強我弱的形勢,使東北抗聯遭受了巨大犧牲,參加抗聯的4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120多位師以上干部戰死,楊靖宇、趙尚志、王德泰、許亨植、童長榮、夏雲杰、陳榮久、汪亞臣、祁致中、宋鐵岩、金正國、魏長奎等40余位軍以上干部為國捐軀。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最早奮起反抗法西斯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是一支極為慘烈、悲壯的英雄隊伍,並且歷經艱難堅持到最后勝利。這與當時其他國家反法西斯戰爭受挫失敗、西方大國奉行綏靖政策形成鮮明對比。從這一完整過程來深入審視、評價東北抗聯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東北抗聯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先鋒。(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產國際與東北抗聯關系的歷史考察”負責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
相關專題 |
· 最新成果集萃 · 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 成果選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