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國資“再集中” 混改成“標配”

2015年08月26日08:16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國資“再集中” 混改成“標配”

近日,各國與會者出席在蘭州舉行的甘肅“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洽談會簽約儀式。甘肅省正在鼓勵省屬國有企業“走出去”,並創新相關合作模式。 新華社發

近日,河北鋼鐵集團邯鋼公司鋼坯車間的工人在忙碌中。 新華社發

  ■閱讀提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是重頭戲。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按照國企改革“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隨著頂層設計方案的漸進,我國國企改革已經步入落實階段。而地方國企改革的探索自去年年初就已鋪開。粗略統計,目前已有20余省份公布了國企改革方案,相關配套政策也已制定完成。

  沿著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監管方式改革這兩條線,地方國企改革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國企改革大潮中的本地特色。

  國資再向關鍵領域集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僅一個月之后,上海市就率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打響了地方探索國企改革的第一槍。一年半以來,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甘肅、山東、江蘇、雲南、湖南、貴州、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廣東等20多個省份相繼出台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

  記者經梳理發現,已公布的地方國企改革方案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國企改革總目標、引入非公經濟、企業治理結構提升、監管方式轉變、區分不同國企功能、經營收益上繳等,但各地在具體實施目標和方法上也有所區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因此,提高國有資本集中度,有利於優化我國的國有經濟布局。

  基於這種思路,絕大多數省份都提出要將國有資本進行一次“再集中”。其中,北京、甘肅、廣西、河南等12省份均提出將80%的國有資本集中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北京公布的《關於全面深化市屬國資企業國企改革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本80%集中至公共服務、基建、戰略性產業、生態、民生領域。

  “國有資本投向要遵守北京‘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要讓國企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承擔更多責任。”北京市長王安順如此解釋。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位於“改革開放先行區”的天津則明確提出,到2017年年底,90%的國有資本將聚集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本布局聚集到40個左右的行業。值得關注的是,該市強調,除了將國有資本聚集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之外,還要向“現代物流”集中。

  此外,廣東提出,省屬國有資本70%以上集中到基礎性、公共性、平台性、資源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浙江提出,通過3-5年的努力,國有資本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的集中度將達到90%以上。

  由此可見,各地均按照自身的戰略定位,將國有資本集中到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優勢產業上。

  與此同時,其中近一半省份還為國有資本証券化率設定了目標。

  天津提出,到2017年年底,經營性國有資產証券化率達到40%﹔北京、甘肅、黑龍江、湖北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本証券化率達到50%以上﹔江西和河南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本証券化率達到60%﹔浙江提出,通過3-5年的努力使“國有資產証券化率達到75%左右”﹔湖南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產証券化率達到80%左右﹔重慶提出,通過3-5年的努力使“80%以上的競爭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實現証券化”。

  “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的資產証券化率必然存在差異,各個地方提出的資產証券化率目標也會有所不同。”有業內人士解讀,“比如,在中部幾個省份裡面,湖南省國有資產的總規模較大,湖南國有企業的上市比例是比較高的。”

  業內人士認為,証券化對現階段的國企改革意義重大,既有利於國有資本股權的多元化,增加公共資本的產權約束能力,又可以增加國有資本的流動性,提升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和經營效率。此外,國有資產証券化還能擴大資金來源,提供一級市場直接融資的途徑。

  混合所有制成“標配”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資”成為已公布的地方國企改革方案中的最大亮點,各地除了對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了部署,還有近一半的地方明確了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時間表和目標。

  重慶提出通過促進股權多元化,推動國有資本與其他社會各類資本融合發展,改制上市,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以及加大重大項目投資開放力度五種方式,在3-5年內將三分之二的國企發展成混合所有制。

  政策一出,就激起市場波瀾。在該市國資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召開的首次項目集體簽約儀式上,有28個國資混改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總金額達835億元。重慶國資委稱,這次集體簽約涉及民營企業13個,其中簽訂正式協議項目15個,金額272億元。

  為吸引更多民營資本,江蘇國企改革方案中提出,一方面,在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和各類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現形式上不設限制﹔另一方面,明確提出將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在50%以下的國企定義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並逐漸放鬆管制,對其施行“負面清單”制的市場化管理。

  時間緊、任務重是各地國企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大特點。

  廣東提出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要超過70%,江西則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70%左右的國企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連市場化水平較低的甘肅也提出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比重要達到60%左右。

  “混合所有制比重的高低是根據各省份國企類別決定的。”業內人士指出,在保障產業安全前提下,競爭性國企將進一步向民企等多種所有制資本敞開大門,這成為繼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

  值得關注的是,各省份在處理國企分類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最早出台改革意見的上海將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三種,這也是北京、甘肅、湖北等省份的分法。有的省份則參考了中央層面國企改革的一些建議,如黑龍江就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公益類,其中商業類企業細分為商業一類、商業二類。還有,像寧夏將國企分為公益類、營利類、功能類等三種。

  對於民營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有業內人士提出,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更多的民營資本將利用專利技術、房地產等非貨幣資產投資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以現金認購股權的方式,對於很多民營企業而言,國有企業體量都很大,參股國企改革需要大量現金,難度很大。”業內人士判斷,用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未來將極有可能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種重要投資方式。

  有人舉例,一些國有企業很可能會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者的方式,將多家下屬單位的股權統一歸口到一家公司管理,或將從事相關性的多家企業組建為一個新的企業集團,原來的股東將多家公司的股權投資到新組建的企業集團中等。

  然而,我國相關稅收政策卻成為橫亙在混改道路上的一道屏障。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掃除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稅收政策障礙,在政策制定上更多鼓勵兼並重組,為混改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有望獲突破

  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也是地方國企改革方案中的重要內容。

  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已出台的地方國企改革方案幾乎都提出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現代公司制管理結構,確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江西、重慶、湖南等地還明確提出要提高外部董事比例,“探索現代企業制度與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職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徑”。

  在選人用人機制方面,地方國企改革方案普遍呈現市場化、去行政化的特點。

  記者梳理發現,北京、廣東等19個省份的方案明確提出要健全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尤其是在經理層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其中,浙江等地還提出要建立企業領導人員流動和退出機制,山東、廣東等地則提出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經營目標責任制為主要內容,逐步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實行契約化管理。提前邁出這一改革步伐的是廣東,其改革方案提出,要在該省產權交易集團開展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實現經營班子完全市場化選聘。

  很多地方還在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方面進行了部署。

  寧夏提出對已改制為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允許員工個人入股或以投資公司、股權信托、有限合伙企業等方式持股。

  山東的政策則更為開放,該省提出,允許員工個人出資入股或以投資公司、股權信托、有限合伙企業等方式持股,並提出,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核心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干持股,鼓勵從事完全競爭性業務、人力資本要素貢獻佔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企業實施員工持股。

  雖然全體員工持股受到市場人士歡迎,但有些專家則持謹慎態度。“股權激勵這一機制對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和骨干人員更為合適,而對於全體員工採用獎金作為激勵方式可能更為恰當,獎金的主要來源可以是企業利益的分紅。”有專家認為,獎金激勵可以確保全員共享企業發展的紅利。

  因地制宜也是本輪地方國企改革的特點之一。比如黑龍江就提出,妥善解決廠辦大集體、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歷史遺留問題。而在外界看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正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重生的前序工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山東、山西、四川等9省份都明確表示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中,由於有沉重的冗員和債務包袱,黑龍江、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提出要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政策支持。如黑龍江提出,通過股權轉讓收益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改革成本分擔機制。遼寧提出,將會分類解決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殼企業”職工安置、廠辦大集體、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困難企業欠繳社會保險等歷史遺留問題。(記者 王 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