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三條航線見証新疆空中絲路繁榮

馮明遠

2015年08月26日13:47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三條航線見証新疆空中絲路繁榮

2012年,南航新疆分公司接收波音777大型寬體客機,目前共執管四架,執行北京、上海等航線。  王曉東/攝

2012年,南航新疆分公司接收波音777大型寬體客機,目前共執管四架,執行北京、上海等航線。 王曉東/攝

    2011年,南航開通北京-烏魯木齊-伊斯坦布爾航線。  任春山/攝

2011年,南航開通北京-烏魯木齊-伊斯坦布爾航線。 任春山/攝

    2015年5月,南航在疆開通烏魯木齊-重慶-桂林航線,成為另一條熱門旅游航線。  馮明遠/攝

2015年5月,南航在疆開通烏魯木齊-重慶-桂林航線,成為另一條熱門旅游航線。 馮明遠/攝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翻開了新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同年,民航烏魯木齊管理處成立,新疆民航事業作為中國民航一支重要力量,開始了不斷發展壯大的征程。從自治區成立之初隻有數條區內航線,到如今首府通航城市遍布世界各地,新疆人民乘機出行的變化詮釋了自治區六十年輝煌發展的歷史,其中的三條航線,也見証了新疆空中絲路的繁榮。

疆內支線折射自治區發展歷史

1955年,新疆飛行員使用裡-2型飛機,開通了新疆民航第一條疆內航線,這條航線從烏魯木齊飛往庫車、阿克蘇、喀什、和田,可稱為新疆民航最早的疆內環線,由於經停四個站點,總航線裡程達1728公裡。

支線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和新疆、內地共同發展的歷史。在新疆民航漫長的三十年發展中,由於機型落后,運力增長緩慢,疆內很多航線一直處於飛飛停停的狀態。直至1985年新疆航空公司(南航新疆分公司前身)在全國民航率先成立航空企業,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先后架設了11條疆內航線,形成了聯結喀什、伊寧、和田、阿克蘇、庫爾勒等10個地州、縣的航空運輸網,使新疆成為全國唯一形成完整航運體系的省區。

加入南航后,南航新疆分公司持續加大對新疆區內支線航空市場的投入,從最早的點對點飛行,逐步開設旅游環線和疆內城市前往國內城市的直達航線。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南航與自治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航空援疆”大力推進“產業援疆”,開通新疆直達19個援疆省市的全部航線,其中就包括了4條由疆內直達內地的航線。

新疆每一個新建或改擴建的支線機場,都有南航新疆分公司率先進行試飛及首航的身影,那拉提、喀納斯、博樂、吐魯番、阿克蘇、富蘊……從安-24支線機隊、ATR支線機隊,到組建疆內最大的E190型支線機隊﹔從“穿梭航班”、“疆內環網”到“疆內直達內地”,南航新疆分公司“小機型、大密度”的支線戰略日益清晰,在以E190為支線主力機型的基礎上,還將737-700、737-800乃至大型寬體客機B777投入疆內航線運行,不斷推動新疆支線網絡的迅速發展。

2015年8月1日,南航正式開通烏魯木齊-富蘊航線。這條停航21年的航線,已經跨越了五十個年頭,幾乎涵蓋了整個疆內航線發展的歷史:1965年富蘊機場通航,主要為可可托海礦區服務﹔1994年受礦區停產和職工外遷影響,該航線被迫停航。時至2015年再次通航,是源自富蘊礦產資源開發和可可托海景區深度開發的需求。如今,新建的富蘊機場已達4C級標准,所執飛得航線也由隻有十幾個座位的運5,升級為98座的E190現代支線客機。幾十年間,疆內航線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夏秋季,南航加快疆內城市直達東線城市的航線開發步伐,執行克拉瑪依-烏-成都、庫爾勒-烏-成都、伊寧-烏-南京等12條疆內直達國內航線。目前,南航烏魯木齊至喀什、伊寧、庫爾勒每日達8-9班,和田、阿克蘇每日6班,阿勒泰、喀納斯、那拉提保持每日2-3班以上的高密度,使喀什、庫爾勒、阿勒泰等城市成為臨空經濟和對外開放水平提升較快的城市,旅客吞吐量在疆內機場中也位於前列。

烏魯木齊-北京:結束“航線不出疆”歷史

1986年,引入第一架圖154客機的新疆航空公司,將目光從疆內支線投向了更加廣闊的國內市場。時任飛行大隊副大隊長的石庚寅和飛行檢查員王慶國帶隊,率先執飛了烏魯木齊—北京首航,邁出了飛出新疆的第一步。此前,因機型限制,新疆民航隻能承擔少量出疆的不定期航班及加班、包機任務。北京的首航,結束了新疆“飛機螺旋槳,航線不出疆”的歷史。

此后,飛行員們陸續首航上海、廣州、成都、濟南、廈門,新疆通往國內主要城市的空中絲路得以打通。隨著新運力引進,IL-86、B737、B757等旗艦機型的陸續加盟,首府開辟跨省區航線保持著每年兩條的速度增長。2001年底,新疆經營航線已達69條,始發跨省(區)國內航線50多條,覆蓋北上廣深、西安、成都、南京、杭州等國內大中城市,新疆通往國內城市的扇形網絡基本形成。

2002年新疆航空公司加入南航后,新疆的國內航線依托南航發達的航線網絡,實施航班代碼共享,優化航線網絡,新辟直飛武漢、南寧、天津、上海浦東機場等新航線,開通敦煌、三亞、海口等旅游精品航線,一條條航線不斷向東擴展延伸,使新疆航線網絡的東西兩翼,得以率先在東翼得到新的突破。

2010年,南航積極推進新疆民航戰略規劃的實施,將烏魯木齊作為繼廣州、北京之后的第三大樞紐,積極打造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快線,開通國內最長的喀什-烏魯木齊-廣州航線,新開標志著南航全部開通19個援疆省市直飛新疆的烏魯木齊—重慶—南昌航線,承運喀什—香港包機,開通烏魯木齊直飛台北定期航線,使新疆飛往東部城市的航線網絡覆蓋內地和港澳49個大中型城市。

依托廣州樞紐,南航在烏魯木齊門戶樞紐建設方面取得不俗表現。2015年夏秋季,南航在疆執行航線76條,其中新疆往返國內城市航線達到45條,南航烏魯木齊前往北京、西安等城市航班密度達到每日5-8班,前往廣州、上海等城市達到每日4-5班,90%的旅客到達烏魯木齊后,可以順利轉向下一個目的地。

烏魯木齊-阿拉木圖:開啟國際向西發展征程

1989年7月28日,對於王祥春、王慶國、董豐娃三位機長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們駕駛著圖-154M型飛機,順利降落在阿拉木圖機場。這是中蘇民航、民航新疆區局停止運營烏魯木齊-阿拉木圖航線后,時隔30年后的再次開航,成為改革開放后新疆的第一條國際航線。

新疆是中國距離中西亞及歐洲最近的省區。但受機型、運力影響,新疆通往國外的航線起步較晚。隨著不斷引進圖-154、IL-86等新運力,新疆民航開始嘗試將航線向西延伸、向國際市場拓展,先后首航烏魯木齊-新西伯利亞-莫斯科、烏魯木齊-葉卡捷琳堡-莫斯科航線,開辟塔什干、伊斯蘭堡、比什凱克航線。至2001年底,新疆航空公司經營通往5個國家的7條國際航線。

加入南航后,南航新疆分公司並未停止向西探索的腳步,前后開通杜尚別、德黑蘭、巴庫、阿斯塔納、胡佔特航線,試水烏魯木齊-漢城(現為首爾)、烏魯木齊—喀布爾航線,使南航在新疆執飛的國際航線在2010年達到12條。

日積月累的國際航線飛行經驗,為南航新疆分公司贏得了更多飛往世界各地的特殊任務,從麥加、吉達朝覲包機任務,到蒙羅維亞、朱巴、布瓊布拉、尼亞拉等地的維和包機任務,從喀布爾救援包機到吉爾吉斯撤僑包機,南航新疆飛行員的航跡,遍布中西亞各國以及非洲、歐洲……

2010年起,南航新疆分公司將目光對准向西的國際航線,不斷加大在國際航線上的投入,率先將烏魯木齊至莫斯科航線延伸到廣州,利用廣州樞紐與烏魯木齊樞紐的充分對接,深度開發莫斯科航線。五年來,南航接連開辟烏魯木齊至第比利斯、阿什哈巴德、伊斯坦布爾、首爾、迪拜、聖彼得堡等六條國際航線,這在新疆民航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速度。今年7月16日開通的蘭州-烏魯木齊-聖彼得堡航線,是南航新疆第18條國際航線,也是第三條從烏魯木齊樞紐直達俄羅斯的國際航線,更是新疆第四條直達歐洲的航線,為向西開放的新疆繼續邁向歐洲,又踏出了堅實的一步。而南航籍此圍繞烏魯木齊向西構建而成的5小時航空圈,恰與當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高度契合,無疑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打下了寶貴基礎。

南航在新疆開辟的18條國際航線,每一條均為國內首家航空公司執飛航線。精心的培育,長期的堅守,使新疆與中西亞、歐洲13個國家之間的空中橋梁越來越通暢。烏魯木齊-阿拉木圖航線經過26年的精心運營,如今已成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間的黃金航線,不僅見証了自治區60年對外開放的全過程,也見証了十余年來南航在新疆持續深耕國際航線的歷史。

歲月滄桑巨變,甲子回眸愈堅。從織密疆內航線網絡、架起國內空中走廊,到繁榮國際絲路,南航新疆分公司伴隨新疆,走過了六十年發展壯大的光榮歲月。目前,南航新疆分公司執管52架歐美制先進客機,旺季期間南航在新疆運力投入達到71架。三條航線只是其微小縮影,南航搭建的空中絲路,正覆蓋新疆更廣闊的天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