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珠海何以蟬聯中國最宜居城市?

羅文范 林群賢

2015年08月24日09:25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珠海何以蟬聯中國最宜居城市?

  資源環境的天生麗質和后天堅持不懈的保護,是珠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的重要原因。圖為珠海情侶路。

  社區體育公園免費為市民開放。

  珠海將在香爐灣打造一個“凹”字形的人工沙灘,再現當年黃金沙灘的情景。圖為珠海香爐灣。

  最近與珠海有關的消息持續火爆。在這裡舉辦的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裝洽會”)掀起陣陣熱潮。而就在幾天前,“珠海觀察”微信公眾號(nfrbzhgc)發出的“珠海蟬聯全國最宜居城市”的消息也刷爆了朋友圈。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編制發布的《2014年中國宜居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珠海在289個城市和地區中排名第一。這是繼2013年首次超越香港榮登榜首之后,珠海再度問鼎“中國最宜居城市”,意味著珠海成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領頭羊。

  宜居珠海緣何能持續領跑全國?本次課題主要參與者、《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5》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后王雨飛認為,資源環境的天生麗質和后天堅持不懈的保護,是珠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的重要原因。珠海尤其在城市規劃、制度建設等方面值得其它城市學習。

  據介紹,此次衡量宜居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包括人口素質、社會環境、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市政設施等5大項15個子指標。珠海多數分項指標表現優異,每萬人餐飲場所指數全國第一,綠化覆蓋率、人均道路面積等子指標也十分“搶眼”。

  成果

  珠海綜合排名居首 一枝獨秀特點突出

  在此次評選中,衡量宜居城市競爭力的指標包括人口素質、社會環境、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市政設施等5大類15個子指標。經過科學的計算,珠海綜合得分第一,問鼎全國最宜居城市。排名二到十名的有香港、海口、廈門、深圳、三亞、舟山、無錫、杭州、蘇州等城市。

  在全國289個城市和地區中,有168個城市低於全國宜居競爭力指數均值以下,佔比高達58.13%,表明多數城市的宜居競爭力處於“中下”水平。除港澳地區外,宜居水平較高的城市集中在東南沿海、中部和環渤海地區,東北、西南、西北幾個區域相對落后。

  王雨飛表示,課題組在構建宜居城市競爭力指標體系時,採取了將各因素歸類的辦法,在數據可得的情況下,按照指標數量最小的原則,選取了一個類別中最核心和最關鍵的數據指標,使得指標體系的衡量結果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地宜居的實際情況。這些指標的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中國天氣網、各城市六普公報等。

  從2014年宜居競爭力全國十強的具體指數看,前十強差距相對較大,珠海一枝獨秀特點突出,指數在0.9以上的城市隻有香港,僅三座城市指數在0.8-0.9之間,0.8以下的城市佔據一半。

  “珠海各項指標得分均高於全國水平。”王雨飛說。在分項的15個指標中,珠海每萬人餐飲購物場所(198.1947個)、人均道路面積等指標表現突出,排名分別為全國第一、第二。另外,綠化覆蓋率、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用水普及率等指標名列前茅。

  這是繼2013年超越香港榮登榜首后,珠海再度成為中國最宜居城市。王雨飛表示,與上次評選相比,珠海在收入房價比、人均道路面積以及排水管道密度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收入房價比的標准化由原來的0.806上升到0.811﹔人均道路面積的標准化由0.721提高到0.952,另外排水管道密度由原來的1316公裡上升到1379公裡(注:標准化是為了便於計算,根據各個城市的得分以及在全國的排名,折算成指數0-1,其中1表示最高)。

  “收入房價比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標志,這個比例越高,証明城市宜居競爭力越強。珠海收入房價比提高,是因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她分析。

  分析

  高端規劃引領城市建設 制度創新護航宜居實踐

  對於珠海蟬聯全國最宜居城市,王雨飛認為,資源環境的天生麗質和后天堅持不懈的保護,是珠海今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的重要原因。

  課題組也指出,珠海城市文化氛圍濃郁,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且具備經濟推力的“大文化”也塑造了城市的人文宜居魅力。

  在王雨飛看來,珠海在城市規劃、制度建設等方面值得其它城市學習。目前部分城市的規劃建設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個體規劃建設也都以自己的偏好和利益最大化為准﹔政府缺乏有力、系統的規劃,導致城市化建設擁擠、零亂、不協調等問題凸顯,而珠海的城市規劃做得比較好,整個城市看起來相當干淨、整潔。

  據了解,珠海一直特別重視“全球視野、高端規劃”的引領作用,邀請國內外的一流專家和規劃機構,對宜居城市建設進行了高端的謀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城市概念性空間發展規劃、情侶路浪漫風情海岸帶改造、“幸福村居”建設、四大新城建設……這些自上而下、注重城市特色的規劃,從頂層設計上鑄就了宜居的格局。除此之外,珠海還在全省率先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建設規劃等“五規合一”,力求讓眾多規劃實現“形散神不散”,集中力量打好國際宜居城市建設的大戰役。

  “制度保障始終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珠海生態文明品牌成型的一大支點。”《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4》藍皮書曾指出,珠海利用特區立法權和較大市立法權,先后制定了《珠海市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城鄉規劃條例》、《珠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珠海市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條例》等眾多法規,編織了一張“綠色法網”為環境宜居建設“保駕護航”,制度化的建設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

  對珠海蟬聯中國最宜居城市的消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細康並不感到意外。“這並非偶然,而是珠海三十多年來堅持綠色發展、科學發展結出來的碩果。”他表示,珠海發展較為從容,主動舍棄高耗能產業,大力發展“三高一特”產業體系,同時注重環境治理,努力打造發展高端產業、集聚高素質人口、打造高質量生活的城市,這使得珠海在宜居建設中獨樹一幟,領跑全國。

  “中國環境好的城市並不在少數,珠海除天生麗質外,后天的努力必不可少。”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馬向明認為,長期以來,珠海保護了山海相擁、陸島相望的城市大格局,並重視社區體育公園、綠道等“微環境”的建設,這是珠海宜居環境脫穎而出的關鍵,也值得其它城市參考。

  方向

  東優西拓城鄉協調 加速邁向國際宜居

  珠海目前取得的宜居城市建設成效,正受到各界持續的關注和肯定。然而探索並沒有止步。在成為全國最宜居城市的基礎上,珠海已吹響了建設國際宜居城市的號角。

  按照計劃,到2030年,一座生態安全和諧、功能與國際接軌、空間集約高效、設施綠色低碳、生活和諧幸福、管理高效便捷的國際宜居城市將在南海之濱崛起。

  從中國最宜居到國際宜居,珠海還有哪些差距,應如何精准發力?

  “需要指出的是,珠海要繼續著力關注排水管道密度、千人小學數、人均住房面積、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提升。”王雨飛坦言。比如,城市洪澇災害已經成為城市生活風險的重要策源地和影響城市宜居的和核心型難題。珠海是沿海地區,台風降雨天氣多,建議進一步加大地下管網的建設,減少城市內澇現象的發生。

  她指出,作為國際宜居城市,澳大利亞墨爾本有幾條經驗值得珠海學習:一是注重城市人脈的保護和傳承,實現歷史建筑與現代建筑的統一,凸顯人文宜居的重要地位,二是優先安排居住區的公共設施配套,將居住區配套設施的達標程度作為房屋預售的前提﹔三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因地制宜地選擇地鐵、輕軌、公交、BRT等交通方式﹔四是注重城市管理在宜居城市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和治理的多元化。

  長期關注珠海發展的趙細康認為,珠海還需克服公共交通、生活配套、教育設施缺乏等短板,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結合幸福村居的建設,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防止人口過度集中在香洲主城區。另外,目前珠海市區機動車增長較快,應該以前瞻性的規劃控制交通堵塞和大氣污染﹔城市組團之間的交通命脈也需進一步打通,提高通勤效率,減少資源損耗。

  馬向明則認為,珠海現有人口僅有一百多萬,在高速發展、城市擴容后能否繼續保持宜居,還需要高水准規劃的引領。“珠海東部臨海,自然環境十分好,而城市往西邊走,其自然特色變得不太明顯,珠海應該主動做好西部‘水網密布’的文章,強化微環境的建設。”

  經濟發展為宜居城市注入宜業活力

  ■專家聲音

  本次宜居城市競爭力研究,沒有直接涉及到經濟發展等硬指標。

  在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席彭澎看來,宜居城市有不同的評判標准和尺度,經濟發達的城市不一定是宜居城市,環境優美但缺少就業的城市也不一定宜居。

  “經濟發展與宜居城市建設息息相關。”彭澎解釋,宜居城市還涉及每千人小學數、人均道路面積、每萬人醫生數等指標,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發展作為支撐,這些基礎設施也無從建設,宜居也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宜居的環境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優勢。

  他認為,珠海目前的生態環境已非常宜居,經濟發展也正處於高速上升的勢頭。珠海通過大力招商引資,重點發展包括先進裝備制造業在內的“三高一特”現代產業,並通過“裝洽會”、航展、馬戲節、WTA等品牌活動,增強對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的吸引力,為城市發展注入宜居宜業的活力。

  在剛剛閉幕的首屆珠西“裝洽會”上,珠海簽約項目28個,涉及智能制造、海工裝備、3D打印等多個先進裝備制造業領域,投資額354.6億元,位列“六市一區”首位。不少企業家就表示看中珠海優美的城市環境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可以預見,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攜手共進的原則下,未來珠海的產業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將進一步提升,極大地推動國際宜居城市建設。

  ■宜居標本

  社區體育公園

  58個公園提升“家門口”的幸福感

  綠樹和紅花的掩映之下,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場等健身場地一應俱全,人們在北山社區公園裡嬉笑打鬧,不亦樂乎……

  這樣的社區公園比比皆是。從2012年始,珠海主城區香洲區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統籌謀劃的原則,充分利用區內未經充分綠化的“邊角閑置地塊”和尚未充分利用的“街頭山邊綠地”,在全區核心地段高標准、高效率建成了58個社區體育公園,免費為市民開放。這些公園個個綠意蔥蘢,百花爭艷,曾經的市容“黑點”變成一道道宜居的風景線。

  作為一名資深的足球愛好者,今年36歲的龔江峰成為北山社區公園的“常客”。“以前經常找不到踢球的場所,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約上朋友一起競技,太方便了。”龔江峰說,經過半年多的鍛煉,他的體重有所下降,人也變得更加健康了。

  像他這樣受益的市民還有很多。自首批公園建成以來,珠海社區體育公園已累計接待了200多萬名市民與游客,並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好評。在已經建成的58個公園中,隨時可以看到市民闔家結伴,或者鄰居之間三五成群,散步、聊天、賞花、種菜、打球、健身、讀書、做游戲。這58個公園在“不征地、不動遷、不改變用地性質”的原則下,實現了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和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的雙贏。

  通過3年多的建設,香洲社區體育公園已初步形成了群眾體育、濱海浪漫、生態林蔬、商業鬧市、歷史時空、城鄉結合等六大特色,在全國率先確立了社區體育公園的定義,並使得廣東省在全國率先總結出完整的、具有科學量化數據的社區體育公園規劃建設標准,樹立了“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的典范, 成為其他城市借鑒的樣本。

  以規劃引領建設,珠海香洲區將在2017年前建成132個社區體育公園,分區、鎮街、社區三級,全部建成后將與綠道網、慢行系統連接起來,構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低碳立體全民健身網絡。

  香爐灣沙灘修復

  1.5公裡黃金沙灘提供休閑空間

  四艘滿載黃沙的工程船一字擺開,源源不斷地往珠海香爐灣海面吹沙。按照計劃,到今年底,珠海漁女旁將出現一條長達1.5公裡、灘面寬50米的人工沙灘,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的空間。

  據介紹,香爐灣是一個半月形的海灣,上世紀70年代,香爐灣一帶岸線綿長,形成自然沙灘,吸引市民和游客在此嬉戲、玩樂。后來,由於在原址上修建了情侶路,香爐灣的沙灘逐步退化甚至消失,恢復歷史沙灘是人們共同的願望。

  經過多方的調研和准備,珠海將借鑒巴塞羅那人工沙灘建設的經驗,在香爐灣打造一個“凹”字形的人工沙灘,再現當年黃金沙灘的情景。

  修復后的人工沙灘將建設寬30米的綠化帶,並配套涼棚、座椅等公共設施。除此之外,人工沙灘將創新雨水管理系統,強調再生水資源在城市中間的導流、源頭淨化、儲存、緩慢排放至下游,融入城市的環境和生態的修復中。雨水花園、透水路面、集水草溝等系列措施將在該區域運用。

  沙灘修復工程只是香爐灣野狸島濱海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的一部分。根據規劃,佔地3.6平方公裡的香爐灣片區將以“山海鏈”和“山海戀”為設計理念,從交通組織、公共設施配套、濱水活動策劃等方面著手,打造為城市山海中央公園、國際文化藝術海洋。

  據此,香爐灣片區將整體形成1個動感圓環,1個文藝綠島,1個浪漫海灣,5條繽紛海岸等8大景觀形象主題區,同時借鑒世界優美海岸線交通處理的經驗,提高濱海空間的公共性和步行可達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