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教授 劉相平
2015年8月初,李登輝又“投書”日本雜志《Voice》,聲稱:“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既然是同一個國家,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我當時投身日軍高射炮部隊,兄長李登欽投入日本海軍最后戰死,當時台灣的同胞們,毫無疑問都是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大家身懷保護國家而死的覺悟”。好一個令世人驚詫的“祖國論”啊,讓李登輝奴顏婢膝、認賊作父的丑態畢露!
這是李登輝繼7月23日在日本發表“當年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做了大量的好事……台灣人是感謝日本的”、“尖閣列島是屬於日本的領土,不屬於台灣”等言論后,再一次大放厥詞。
在全世界都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海峽兩岸都在紀念抗日戰爭暨台灣光復70周年之際,李登輝逆潮流而動,連連拋出厚顏無恥的言論,令人發指,也令人不齒!
被殖民者對殖民者感激涕零,受虐者對施虐者“以身相許”,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李登輝病得不輕。只是,癲狂的李登輝想綁架台灣民眾,企圖讓台灣人民和他一起癲狂!
李登輝的幻想注定是要破滅的,因為,殖民主義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日本是李登輝及其家人的“祖國”,不是台灣同胞的祖國﹔李登輝可以自認為“日本人”,台灣同胞不會!台灣同胞,有著優秀的愛國主義傳統,他們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軍國主義的事跡,如歌如泣!
在1895年的反割讓斗爭中,台灣軍民浴血反抗,楊載雲、吳彭年、吳湯興、徐驤、姜紹祖、楊泗洪等一大批義軍首領紛紛戰死,同時也擊斃了包括日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旅團長山根信成在內的侵略者4600人,擊傷2.7萬人。在日本首任台灣總督宣布“台灣全島已全部平定”后,吳得福、林大北、林李成、簡大獅、詹振、陳秋菊、陳捷升、盧振春、許紹文、胡嘉猷等人紛紛起事,新的自發式的抗日運動如火如荼,而台灣“三猛”(簡大獅、柯鐵、林少貓)則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1903-1919年間,台灣民眾繼續武裝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先后爆發了蔡清琳領導的北埔事件、林啟楨領導的“林圯埔事件”、黃朝領導的“土庫事件”、羅福星領導的“苗栗事件”、羅臭頭領導的“六甲事件”、余清芳、羅俊等人領導的“西來庵事件”、莫那·魯道領導的霧社起義等等。而林獻堂、蔣渭水等人領導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合法抵抗”運動,為了台灣同胞的權利和福祉,斗爭不息﹔不少台灣同胞懷抱“欲救台灣,必先救祖國﹔欲致力於台灣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於中國抗戰的勝利”的信念,奔赴大陸,組織“台灣同盟會”等眾多抗日組織,直接參加祖國的抗日戰爭。李友邦領導的“抗日義勇(總)隊”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為抗日戰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1945年台灣光復后前往台灣的同胞,他們和他們的兄弟姐妹,在抵御日本軍國主義長達14年的侵略戰爭中,艱苦卓絕,前仆后繼,犧牲無數,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們,才是台灣同胞的真正代表!他們,絕對不會認為日本是自己的“祖國”﹔他們,至始至終都認定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1920年,在日本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25年后,日本學者到台灣考察教育,發現“台人毫未同化於日本”。事實正是如此。
1924-1925年,台灣發生著名的“治警事件”,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蔣渭水、陳逢源、蔡培火被捕。在法庭上,陳逢源即慷慨陳辭:“若要排斥中華的文化,人民必起反抗心。所以若視漢民族如視琉球那般沒有文化和歷史的民族一樣就錯了”。蔣渭水則慷慨陳詞:“台灣人不論怎樣豹變自在,做了日本國民,便隨即變成日本民族,台灣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直到1939年,在日本對台灣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40多年后,日本人在總督府內部參考資料《警察沿革志》第二編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的總序中還說:“台灣人的民族意識之根本起源乃系於他們原是屬於漢民族的系統,本來漢民族經常夸耀他們有五千年傳統的民族文化,這種民族意識可以說是牢不可破的。台灣人固然是屬於這漢民族的系統,改隸雖然已經過了四十余年,但是現在還保持著以往的風俗習慣信仰,這種漢民族的意識似乎不易擺脫”,“台灣人視中國為祖國的感情,不易擺脫,這是難以否認的事實……。”日本殖民主義者的哀嘆,反証了台灣同胞的愛國心、民族情:中國,才是他們的祖國!中華民族,才是他們生命的皈依!
“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殖民者則在台灣全面推行“皇民化運動”。1940年2月,日本殖民主義者在台灣推行“改姓名運動”,到1941年底,台灣改姓名者隻佔總戶數的1%,總人口的1.2%,直到台灣光復,台灣改名者的人數不超過7%。其中,有些被迫改名者,還不顧日本殖民主義者的禁令,將自己的姓氏與祖國鏈接起來,追根溯源,比如將“陳”改為“颍川”、將“黃”改為“江夏”……台灣同胞不是沒有感受到日本殖民者的壓力,只是他們心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情感支持著他們走過這艱難的歲月!
歷史事實証明,日本殖民者並沒有把台灣民眾當成自己的人民。“總督獨裁制”、“保甲制”以及各種法令把台灣民眾死死捆綁住,台灣人民沒有任何的自由和權利。充其量,在日本的殖民體系裡,台灣人不過是“二等公民”而已,備受奴役。台灣人民怎麼可能把日本當成自己的“祖國”?
誠然,二戰期間,1942年1月以后,有些台灣民眾在日本殖民者的“感召”、哄騙、強制下加入了日軍,充當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的“炮灰”,並不光彩,但是考慮到特殊的歷史原因,世人也能諒解。但李登輝之流,把自己參加過日本侵略軍炮兵、其兄長參加日本侵略軍海軍並戰死這種歷史造成的恥辱當成榮譽,把參加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爭看成榮耀,這就是歷史記憶的錯亂、心智的迷失、人格的墮落!
至於李登輝在他的“投書”中,還謊稱“九二共識,完全是偽造的產物”,這實在是罔顧事實,信口雌黃。“九二共識”是歷史事實,不容否認。“九二共識”的形成,李登輝完全心知肚明。他現在矢口否認,要不是裝瘋賣傻,就是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外還患上了嚴重的“失憶症”。
1992年兩岸兩會香港會談以及隨后的函電往來,確認兩岸達成了共識。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海基會則以1991年通過的“國統綱領”、台“國統會”1992年8月1日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為基礎,具體表述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雙方的共同點是:1)雙方各自向對方承諾:要共同謀求國家統一﹔2)雙方各自向對方承諾: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同時,雙方在對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的看法上,海基會是“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則提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雙方的兩段話表明:雙方求“追求國家統一”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之“同”,存“一個中國政治含義”之“異”。眾所周知,“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礎,如果否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必然重回動蕩之中,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或許有人說,台灣又要進入選舉期了,有些選舉語言,不用太當真。的確,台灣有的人為了自己或小團體的利益,借著選舉胡言亂語,渾水摸魚,世人皆知。李登輝此時再次以“鬧得越大越好”、“制造麻煩”的手法信口雌黃,固然有召集“皇民化”遺老遺少重新“歸隊”的企圖,但他借著選舉的名義,推銷“台獨”、“媚日”等歪理,綁架台灣人民,羞辱台灣人民,“毒化”兩岸,卻是令人不得不齒寒!只是,徹底暴露“皇民化”嘴臉的李登輝,必定會被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所唾棄,也必定會被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