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新鄉。 資料圖片
新鄉,南臨黃河,北依太行,地處中原,扼守八方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經過2000多年的歷史積澱,這片中華民族古代文明重要發祥地,一躍成為中原經濟區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區重要城市。
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東風,為新鄉帶來了加快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新鄉正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借力發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經濟實力,加快城市發展。
借力 區位優勢帶動商品流通
8月12日,一列載滿貨物的火車從新鄉市現代公鐵物流園(以下簡稱公鐵物流園)緩緩駛出,沿著貨運專線駛向亞歐大陸橋。
公鐵物流園,位於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的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新鄉經開區),該區域入駐了中兵、中航、廣州立白、北京雙鷺、白鷺化纖、新飛集團、英國聯合生命、法國達能等一批大牌名企。
公鐵物流園,是省重點工程、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省重點培育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規劃中的公鐵物流園一期總佔地面積約2000畝,總投資17.8億元,分鐵路站前貨場區、綜合倉儲區、商貿集散中心區、海關集裝箱堆場區和綜合服務配套區等五大功能區。
公鐵物流園,既是公鐵聯運的發貨點,也是終點站。作為擁有鐵路貨運專線與火車貨站的物流園區,公鐵物流園設計年吞吐量超過300萬噸。2014年12月21日,新鄉經開區鐵路專用線與火車貨站正式開通。
這條貨運專線,從新菏鐵路塔鋪站接軌至此,全長8.175公裡,設計運量為80萬噸/年(目前正在擴建為150萬噸/年),將滿足區內及周邊工業企業原材料運輸和產品物流的需要。
格力電器4萬多件、延津化肥廠6萬多噸、心連心化肥幾十萬噸……憑借運輸便捷,價格便宜等優勢,貨運專線開通半年多來,鋼材、糧食、原酒、農資和五金機電等大宗本地產品源源不斷運往外地。
通過新菏線、京廣線,公鐵物流園直通“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鄭州,匯集公路、鐵路、航空、城際鐵路等於一身,形成中原地區獨一無二的公鐵聯運體系。
據公鐵物流園招商經理杜永躍介紹,目前,他們正在籌備申請在園區內設置海關保稅物流園。“如果實現海關保稅,物流園將以‘保出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對入駐該園區的企業提供多項政策優惠,一站式辦理進出關業務。”
“公鐵物流園全部建成運營后,將實現年交易額50億至80億元,年繳稅額3億至5億元。”新鄉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湘告訴記者,公鐵物流園對於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以及推動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新鄉是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原經濟區、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緊鄰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區位優勢明顯,是豫北地區通往中亞、俄羅斯和歐洲腹地陸地通道的重要節點。
新鄉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交通運輸樞紐城市,鐵路南北大動脈京廣鐵路和太石鐵路在此交會。京港高鐵、新焦鐵路、新月鐵路、新菏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濟高鐵(規劃)縱橫交會,107國道、京港澳高速、濟東高速、大廣高速公路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新(新鄉)—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憑借著交通區位優勢,新鄉市建設了小店綜合物流園區和南環綜合物流園區等一批重點物流園區,並加快發展與交通運輸網絡配套的物流設施,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
實力 龍頭企業驅動對外貿易
事實上,新鄉有很多企業早就成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受益者。
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龍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精密銅管生產廠家,國際制冷精密銅管制造業的龍頭老大,是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有色金屬行業20強,河南工業企業10強。
“作為一家國際型的企業,金龍集團的產品出口路徑一直都與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相吻合。”金龍集團董事長李長杰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遠銷波蘭、德國、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伊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及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是該集團制冷空調產品的生產基地和傳統精密銅管產品銷售區,2012年至2014年連續3年銷售銅管產品達10多萬噸。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給金龍集團帶來很多發展的商機。金龍集團沿著日韓等國空調制冷企業的布局路徑,讓銅管產品一直向南拓展市場,產品出口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等,年出口量上萬噸。
新鄉白鷺化纖集團(以下簡稱白鷺化纖),是我國生產化纖紡織原料的大型一類企業,擁有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雙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個上市公司和新鄉白鷺化纖集團設計研究所等5個子公司,總資產56億元。
粘膠長絲、粘膠短纖維、氨綸白鷺化纖主要產品共三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近年來又相繼研制出了有色粘膠纖維、竹漿粘膠纖維、蛋白粘膠纖維、蘆薈粘膠纖維等10個品種的功能化纖維,申請國家專利50多項。
6月初,白鷺化纖總投資17.5億元年產2×2萬噸的超柔軟氨綸纖維項目一期順利投產,標志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連續聚合與干法高速紡絲技術落戶新鄉。至此,白鷺化纖的化學纖維年生產能力達26萬噸,其中粘膠長絲6萬噸,粘膠短纖維16萬噸,氨綸4萬噸,並擁有世界最大的粘膠長絲連續紡生產線和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連續聚合干法紡絲氨綸生產線。
“我們公司的產品不僅國內暢銷,還出口到德國、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出口量佔總產量的50%到55%。”白鷺化纖副總經理朱學新告訴記者,“一帶一路”戰略將為該公司產品出口帶來更多便利。
除此之外,新鄉本地的華蘭生物、科隆集團、護神特種紡織等龍頭企業也有大量的產品出口國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緊密的貿易聯系。
據海關統計,今年1至7月,新鄉市進出口總值41.44億元,其中出口27.85億元,進口13.59億元。新鄉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達17.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5.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發力 多措並舉推動經貿發展
2013年10月22日,新鄉海關正式開關運行。2014年1月,新鄉海關首家保稅倉庫——河南綜合信興物流公用型保稅倉庫挂牌成立。項目一期佔地215畝,投資1.76億元,擁有現代化倉庫面積7.5萬平方米。通過保稅倉庫,新鄉本地企業進出口商品時將不需繳納稅款,所有未辦結海關手續的貨物都可以存入保稅倉庫。企業還可以在保稅倉庫內開展增值服務,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刷碼、分裝、分揀等流通加工。
今年5月1日,新鄉海關納入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板塊,從根本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關區的行政界線,極大地簡化了海關手續、降低了物流成本、便利了企業通關、節約了社會資源,形成“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的通關一體化格局。
通關一體化,使企業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區域內企業無論在沿線10個海關的哪個現場辦理業務手續,都享受同樣待遇和標准。企業在各個海關辦理注冊、備案、核銷等手續,完成的商品預審價、預歸類、原產地預確定等海關專業認定,辦理的稅款保函、電子支付擔保等,在10個海關均互認通用。
自通關一體化改革啟動以來,新鄉海關已接受一體化報關單466票,貨值5.2億元,貨重2.1萬噸。目前,新鄉市已有390家企業享受到了此種快速、便捷的通關服務,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實現“十關如一關”。據海關測算,這項改革可以為企業節省20%至30%的通關成本。
為了給進出口企業帶來更多便利,新鄉海關改革了多項制度。新鄉海關上線實施“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啟動進出口信用管理系統企業年報功能,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不再需要每3年到海關辦理換証手續,証書改為長期有效﹔降低進出口貨物查驗率﹔取消紙質出口貨物報關單証明聯﹔開啟了“一個窗口”模式,將涉及的6項審批事項全部納入該窗口集中受理等等。
為了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新鄉市政府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東盟博覽會、亞歐博覽會、廣交會等國內知名綜合性展會,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對有出口潛力、出口質量穩定、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在參展補貼、參加出口信用保險補貼、進口貼息、實施出口產品技術改造項目扶持資金、外貿區域協調扶持資金等方面積極為企業爭取各項政策資金扶持,盡力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新鄉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建設的年產450萬張羊皮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二次投資建設年產100萬張牛皮生產線項目已完成立項。(記者 王國慶 李虎成 柯楊 新鄉觀察記者 宋紅勝)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