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50年·大美新西藏)蘋果紅了 玉米熟了
——西藏林芝特色農牧業豐收美景一瞥
位於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市,平均海拔3000米,面積11.7萬平方公裡,人口21.2萬人。這個處於“太陽寶座”上的城市,因充沛的太陽光源,成為西藏農牧業發展輻射地。
近年來,林芝市圍繞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這個首要任務,以特色資源為依托,推進特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打造農牧業特色產業,全面推進“一帶四基地”,即:林果產業帶+藏香豬養殖加工基地,藏藥材種植基地,茶葉種植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迄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15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有401家,特色農牧業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水平顯著提升。
截至去年底,林芝市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0.9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026元,全市特色農牧業總產值達5.4億元。
米林農場是西藏自治區4家國有農墾企業之一,創建於1960年,現由福建省龍岩市對口援助。全場有土地9800畝,已發展成為西藏最大的高原優質水果生產基地、果苗馴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態養殖基地、高原葡萄種植基地、特色花卉繁育基地、藏藥材種植基地。
在米林農場的葡萄大棚,林芝市的藏族全國勞模扎西告訴記者,他的葡萄園已經營12年,共承包100多個溫室,年收入20萬元。
扎西說:“以前這裡水果品種很少,援藏干部帶來了瓜果新品種。我們開始栽培葡萄,種西瓜和蘋果,從此結束了高原沒有葡萄和西瓜的歷史。”
福建龍岩市的援藏干部、米林農場場長肖華鑫說:“打造米林農場高原優質水果繁育基地,打造西藏最大的水果種植基地,閩藏攜手,服務西藏和諧穩定大局,造福西藏人民。”
據了解,米林農場今年被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全區農牧業產業化先進企業”。藏族職工佔99%的米林農場去年職工種植瓜果蔬菜的收入達400多萬元,承包種植戶年人均收入5萬元以上。
林芝市的米瑞鄉以種植業為主,傳統的農作物是青稞、小麥,現在種植“鄭單958”優質玉米品種,每畝單產1000公斤。目前,米瑞鄉共種植6萬余畝玉米,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7390元增長到現在的13808元。
在初秋的青藏高原,米瑞鄉黨委書記盧俊平指著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對記者說:“那片姆多村去年僅靠玉米種植,收益就達184萬元。今年該村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到1420畝,還種植其他飼料玉米1100畝,預計玉米收入可達8000余萬元。”
秋高氣爽,米瑞的蘋果也豐收在望。盧俊平介紹,這裡生產的蘋果,都包上“四季平安”字樣,銷往全國各地。眼看當地的水果暢銷,他頗感欣慰:“林芝市的綠色水果產業發展,正在全區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截至去年底,林芝市水果種植面積達9.4萬畝,茶葉種植面積5800畝,其他藏藥材7058畝,養殖豬規模達40萬頭。特色農牧業,正帶動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米林的蘋果紅了,米瑞的玉米熟了,豐收之年的藏族民眾正奔向紅紅火火的小康之路。(新華網西藏林芝8月20日電 記者秦春)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