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炮兵的“轉型樣板”

——記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遠火營”

2015年08月16日09:4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炮兵的“轉型樣板”

  “遠火”發射瞬間。本報通訊員 楊廣輝攝

  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從滑膛炮、線膛炮、火箭炮,到最新型的遠程火箭炮,我軍武器裝備每一次升級換代,都使炮兵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當威力巨大的某新型遠程火箭炮列裝到濟南軍區某炮兵旅,首任“遠火營”營長王海濤拿到那枚具有象征意義的“點火鑰匙”時,他便知道,這款被稱為陸戰“撒手锏”的“遠火系統”武器,直接把他們推到了中國炮兵轉型的最前沿。

  改制換裝幾年來,這支具有紅軍血脈的“鐵軍”部隊,瞄准未來戰場,不斷磨煉一劍封喉的過硬本領,把“遠火”打造成克敵制勝的“新質鐵拳”,榮立集體一等功,堪稱中國炮兵的“轉型樣板”。

  鳳凰涅槃煉重生

  新組建的“遠火營”幾乎集中了全旅最優秀的干部、最過硬的兵——本來已確定年底退伍的三連“金牌炮班長”許方明,毅然撕掉退伍申請書,強烈要求加入“遠火方陣”﹔車輛維修“一摸清”胡印章,放棄修理所“技術權威”頭銜,主動要來“遠火營”“從零干起”……

  年輕的“遠火營”官兵是中國炮兵轉型的探索者和先行者。“當年具備作戰能力!”“遠火營”黨委立下“軍令狀”。這一諾,重若千金。

  那段時間,官兵們像一個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每周訓練7天,每天14個小時,全營4個月用了1年的訓練用電,1個營用了全旅半年的訓練用油。

  在“遠火營”至今流傳著教導員王培成與妻子結婚前后4年,總共見4次面的故事:第一次見面是相親,第二次見面是結婚,第三次見面女兒出生,第四次見面女兒已經會跑了。有一次,女兒拽著媽媽的衣角,怯怯地盯著這個“陌生人”說:“你這個爸爸,怎麼還不回自己家啊?”

  “遠火營”官兵把青春、熱血和情感,都奉獻給“遠火”。列裝第一年,“遠火”首次亮劍大漠戈壁,發射10多發火箭彈,首發命中、首群覆蓋命中率達到100%,創造全軍同類裝備射擊精度的最高紀錄。

  擁抱創新礪“鐵拳”

  軍事領域是一個推崇創新的領域,誰在創新上領先一步,誰就離打贏靠近一步。

  開展技術革新、改革組訓模式、創新戰法訓法……“遠火營”在一次次的創新活動中,磨礪著“遠火”這柄“新質鐵拳”。

  列裝之初,“遠火”的指揮信息通過數據鏈上傳下達,這種“無聲操作”極易產生視覺疲勞,按錯電鈕、誤填選項等情況時有發生。后來,他們在訓練實踐中逐漸摸索出“有聲操作”的新組訓模式,有效降低了各系統、各戰位操作失誤率。“遠火系統”氣象探測裝備一次能獲取上萬組數據,氣象技師、四級軍士長古德銀發現其中有很多數據用處不大,既影響作戰指揮判斷,又影響信息傳送速度。經過不斷摸索嘗試,他運用系統自帶軟件對數據進行“二次過濾”,使操作數據處理速度一下縮短了2分鐘。這些年,官兵成功研制“改進型簡易發射裝定線路檢測裝置”“手搖電動裝置”等12項技術革新成果,其中6項被全軍同類部隊借鑒運用。

  “戰場上從來都不是隻拼裝備、拼火力,打贏拼的是腦子,靠的是智慧。”第二任營長軒繼東說。

  關鍵時刻敢“亮劍”

  “遠火營”官兵為勝利而進行寂寞的長跑,在一場場演練中加鋼淬火。他們給火炮廠家工程師們的強烈印象是:“胸膛裡奔騰著一股英雄氣”。

  2013年6月,“遠火營”進駐西北大漠准備實彈發射。那天上午8時,炮車全部進入發射陣地,各項作業有條不紊地展開,突然,天降大雨。

  “雨天實彈射擊,炮管尾部的點火觸頭容易進水,極易出現啞彈留膛的險情。”隨隊保障的生產廠家技術員找到營長軒繼東,建議更改發射計劃,等雨過之后再進行實彈射擊。

  “戰場天氣不可預測,更不容選擇,敵人不會等天晴才發起進攻。”軒繼東回答。經過集思廣益,官兵們採取在觸點外包裹一層保鮮膜的防水措施,來解決面臨的問題。因為,在點火觸點瞬間,產生的高溫可以燒穿保鮮膜完成點火。

  “發射!”收到指令后,各炮長果斷按下點火按鈕,霎時間多炮齊射。生產廠家技術員不禁感慨:“關鍵時刻敢‘亮劍’,這種膽識,讓人欽佩!”

  正是這種瞄准實戰“靶心”的努力,讓遠火營的官兵在一次次接近實戰的挑戰中,突破消極保安全的桎梏,不斷促進著武器裝備作戰能力的躍升。

  (本報記者 溫慶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趙娟)
相關專題
· 特寫·側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