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車禍瞬間推開學生自己被撞成重傷 危難時刻見師魂

2015年08月12日08: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車禍瞬間推開學生自己被撞成重傷 危難時刻見師魂---中國文明網

2015年1月19日16時50分,正值放學期間,廣西河池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山區教師蘇慧敏在護送學生過馬路時,一輛高速行駛的摩托車向放學的學生隊伍飛馳而來。緊急關頭,蘇慧敏推開了3個孩子,但她自己卻被摩托車撞飛14米,不省人事。蘇慧敏在學生生命受到威脅的關鍵時刻,舍身推開學生。她的壯舉在瑤鄉傳為美談,她被很多人稱為廣西版的“張麗莉”。 面對學生和家長的感激,出院后的她只是說:“在危急時刻救學生是教師分內的事情,放在每個教師身上也許都會做出同樣的舉動。”

蘇慧敏正在護送學生過馬路。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1.她舍身救學生 面對感激隻說這是分內事

林堂小學,緊鄰國道。對面,巍峨的大石山﹔腳下,圓弧形210國道,道彎、坡陡,當地人稱這裡是“龜背路”。從2003年開始,每天中午、下午,學校的值周老師都要護送外宿生過馬路,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2015年1月19日16時50分,如同往常,蘇慧敏穿上那件隻有值周時才穿的紅色衣服,因為細心的她知道,舉著紅旗、穿著紅色衣服,更加醒目,能為學生們增添一份安全感。她叮囑22名同學過馬路時注意安全:“要走斑馬線,不要嬉戲打鬧,不要倒退走……”她高舉小紅旗,環視過往車輛,護送孩子們穿行。“1個、2個、3個……”學生們魚貫而行,很快,19個孩子已通過,“快點!快點!”隊伍末尾,張夢娜、潘婷、潘笑笑3名女同學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走著,蘇慧敏催促她們加快步伐。

突然,一輛摩托車以近乎80公裡時速,從陡坡飛馳而來,沒有減速,沒有剎車,眼看要沖向學生,剎那間,蘇慧敏下意識地用盡全力,推開潘笑笑(11歲)。潘笑笑一個踉蹌撞上潘婷(13歲)、張夢娜(13歲),3個孩子都閃開了。蘇慧敏卻被摩托車撞個正著,飛出14米,摔在地上不省人事。家長王喜正等著接孩子,看到眼前一幕都嚇癱了:“如果沒有蘇老師挺身而出,至少有兩個孩子重傷或死亡。”潘笑笑事后想起發生的這一幕,仍驚魂未定:“如果沒有老師推那一把,也許我就不在這個世上了。”

蘇慧敏帶領學生過馬路。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事故發生的那天下午,蘇慧敏的丈夫王遠歡正在大興中學上課,得知妻子出事的瞬間,他打了一個踉蹌,隨即發瘋似的跑向大興鄉衛生院……

學生得救了,蘇慧敏卻右鎖骨骨折,左耳廓斷裂,頭皮血腫,腦震蕩。大興鄉衛生院——都安縣人民醫院——解放軍三0三醫院,蘇慧敏被輾轉救治,傷情十分嚴重。潘笑笑的媽媽韋玉梅得知事情經過,攬著女兒不禁落淚:“蘇老師,真是對不起,我們可以平安過年,您卻躺在醫院裡。”

面對家長們的感激,蘇慧敏的真情自白卻是:“我沒有那麼偉大,只是做了一個老師分內的事情。”

2.學生眼中,她勝似媽媽 老師眼中,學校有她便可放心

瞬間壯舉,並非偶然。她愛崗敬業,愛生如子。

有一次,蘇慧敏正在上三年級語文課,教室的角落裡,忽然傳來一聲低低的啜泣聲。蘇慧敏循聲望去,看到一雙含滿淚水的眼睛,“蘇業旺,你怎麼了?”蘇慧敏走過去,輕聲問道。“昨晚媽媽精神病發作了,把我的課本全部燒掉了。”蘇業旺傷心地說。“不要難過,老師給你買!”蘇慧敏替蘇業旺擦掉眼角淚水,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對學生而言,蘇慧敏不是媽媽,勝似媽媽。2014年12月,林堂小學為蘇業旺、韋寶君申請了貧困資助,但需要村裡出具証明,眼看截止時間快到了,家長們還未送來証明,校長韋權急得團團轉。“韋校長,我去辦!”蘇慧敏主動請纓,不由分說,騎上摩托,直奔村委幫辦好了証明。

蘇慧敏正在為學生整理被子。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咚咚咚……”2014年9月的一天夜裡,一名驚慌失措的女學生,突然敲響蘇慧敏的門。“蘇老師,韋柳丹病了。”蘇慧敏立即起床,來到宿舍,發現韋柳丹高燒不退,神志不清,她趕緊到廚房,燒了一鍋熱水。沒有退燒藥,隻好喂開水,用毛巾敷頭。毛巾換了一次又一次,開水燒了一鍋又一鍋,蘇慧敏一直守在身邊。這一夜顯得格外漫長,好不容易捱到天微明,蘇慧敏趕忙將孩子送往醫院。韋柳丹家在丹江村,離林堂村20多公裡,她與妹妹在校寄宿,蘇慧敏常問寒問暖。夏天,為她們買蚊香﹔冬天,給她們添衣物﹔課后,幫她們補功課。“好好學習,走出大山。”蘇老師的教誨,姐妹倆銘記在心。

學校教學樓的二樓有一間少先隊活動室,是蘇慧敏的“宿舍”。周一、周二學校事情比較多,蘇慧敏很少回家,就住在學校這間宿舍裡。平時,老師們有事外出,或者需要回家,都樂於找她幫忙。她總是說:“我在學校裡,你們放心吧!”

蘇慧敏低調、謙遜,對過去的成績隻字不提。而記者卻通過側面了解得知,在河池師專數學系,她單科成績第一名﹔在永安鄉安福小學、大興鄉林堂小學工作期間,她多次被評為鄉級優秀教師﹔2013年,在廣西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水平測試活動中,她榮獲二等獎﹔她的論文《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之我見》,經《大觀周刊》雜志評審,獲得優秀論文一等獎……

3.牢記爺爺教導:老師要把學生當做親生孩子對待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保安鄉弄蒼屯,一個從鄉裡要走1個小時山路才能到達的偏僻山寨。一間簡陋不堪的木瓦房屋,蘇慧敏從小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

67歲的蘇健華終生患有耳疾,64歲的妻子韋彩霞常年身體抱恙,他們育有7個孩子,蘇慧敏排行老四。

如今已91歲高齡、癱瘓在床的爺爺蘇斌,是一位“老革命”。為了子孫們的成長,爺爺平常要求嚴厲,教育他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早日能夠為家鄉建設做貢獻。蘇斌立下規矩:隻要看書就不用干農活,以此激勵子孫們“讀書改變命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由於環境閉塞,蘇慧敏和姐妹從小就立志當醫生或老師。在她們眼中,醫生和老師是最能幫助別人的職業。

在爺爺的熏陶下,雖然生活艱苦,但蘇慧敏和姐妹讀書異常刻苦用功,最終也都通過讀書走出“農門”,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

蘇慧敏正在備課。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五妹蘇紅杏至今仍牢記,在每一位孫女的“慶功宴”上,爺爺都語重心長地教誨:“老師就是學生的第二父母,一定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看待。”

艱苦的生活,磨礪了蘇慧敏“事事想人先”的品質。蘇紅杏記得,小時候父母身體不好,家庭貧寒,7個兄妹面臨失學。很多次,四姐蘇慧敏偷偷和父母商量:“實在不行,就讓弟妹們上學吧,我出去打工掙錢。”

生活的磨難更練就了蘇慧敏勤勉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弄蒼屯沒有公路,村民趕集、小孩上學,都要走三四公裡山路,才能到公路。山路不好走,下雨天泥濘,又容易滑倒。2013年,村民們提議建一條屯級路。

蘇慧敏得知消息后,動員家人出錢出力。那時,家裡的老房子已破舊不堪,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瓦片往下掉,父親蘇健華打算修繕一番。蘇慧敏便對父親說:“爸,我們先捐錢給屯裡修路,等路修好了再建房子吧!”見父親沉默不語,蘇慧敏又繼續說:“現在屯裡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公路,等路修好了,也方便把材料運進來啊!”

最終父親同意了女兒的建議,於是,她和父親一起,拿出7000多元支持修路。

4.挺身而出,她將“分內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

2003年9月,蘇慧敏從河池師專分配到都安縣下坳二中實習。王遠歡當時擔任該校的班級主任兼體育老師。在幾個月的教學交流中,王遠歡慢慢被蘇慧敏的責任心、善良所吸引,兩顆心慢慢碰撞出愛情火花。

“她僅僅是一個實習老師,但班上學生的學習,甚至吃喝拉撒她都兼顧到位,學生對她甚至比我還好。”王遠歡說。2005年,王遠歡、蘇慧敏兩人成婚。3年后,兒子出生。

成家后,夫妻倆與王家幾兄妹,一起住在下坳街上一棟3層的樓房裡。多年來,10多個人呆在一個屋檐下,和和睦睦,蘇慧敏幾乎沒和家人拌過嘴。

“很驕傲,我們王家有個好媳婦。”在家公王老的眼裡,蘇慧敏是一個難得的好媳婦。因為工作關系,王老幾個子女經常不在身邊,照顧老人的重任基本都落在了蘇慧敏身上,她對家中大小事情都親力親為,無怨無悔。

2014年9月,王老患上腎結石,疼痛難耐,蘇慧敏親自攙扶家公住進下坳鎮衛生院。蘇慧敏的學校離衛生院30多公裡,但她每天下課送學生回家后,都跟丈夫騎摩托車到衛生院照顧老人。

“我心疼他們,叫他們別來了,但他們堅持要來。我是真的感動和自豪,我們王家有個好媳婦。”王老說。

沒有分家,沒有爭吵,在下坳鎮,王家家風好、人心善,王家大哥提及弟妹蘇慧敏,他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蘇慧敏康復后在丈夫的陪伴下一同回家。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王家親戚眾多,家裡人來人往,蘇慧敏從不怠慢,也不輕視。堂哥、堂弟的孩子和表弟的孩子在下坳鎮中學讀書,每逢周五,他們都要到王家過周末。在當地,有句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可是蘇慧敏都把他們當成骨肉至親。因為家在農村,起初孩子們到她家有點生分、拘謹,蘇慧敏見狀,熱情地說:“這裡是親戚的家,也是你們自己的家。”每周六,她都主動幫4個孩子洗衣服、刷鞋子、補功課。

蘇慧敏,這位都安瑤族大山裡的一名普通老師。她的日常所為,都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細碎事情:掏錢幫孩子買課本,為孩子補功課﹔照顧寄宿學生,夏天為他們買蚊香冬天添衣裳,夜半看護發燒生病的學生……沒有豪言壯語,隻有諸如“我沒有那麼偉大,只是做了一個老師分內的事情”等等的真情自白。生死剎那間,她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為身邊的孩子們將“分內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樹立起一個好人的堅實身影,也出了一份好老師的優秀答卷。

編輯點評

平凡園丁育花人,危難時刻見師魂。在危險來臨的緊急關頭,她奮力推開學生,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給了學生,她的“這一推”,飽含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情懷,彰顯著舍己救人、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擎起了言傳身教、身正為范的為師標杆。蘇慧敏,作為一個平凡普通的山村女教師,她用實踐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