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巍
記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但經濟下行壓力還存在,穩增長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們注意到,我省審計機關近一年來已經持續進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工作。您能介紹一下,審計機關為什麼要開展這項跟蹤審計工作嗎?
葛夢彬:我省審計機關開展這項工作,並且把它當做當前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國務院的明確要求。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工作方案》,要求全國審計機關進一步發揮審計對促進穩增長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保障作用。第二,是國家審計署的統一部署。按照審計法規定,“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去年9月,審計署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的通知》,對這項工作進行了統一安排,要求各級審計機關要把監督檢查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觀調控部署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第三,是審計工作職責所在。中央對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穩增長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非常重視,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當前一項中心工作任務。而作為經濟監督的審計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是審計法賦予的職責。因此,全省審計機關進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工作,是一項應該做、必須做的重要工作。
記者:省審計廳提出“審計要促發展”的工作方針,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葛夢彬: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高度,對新形勢下加強審計監督、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對強化審計的保障和監督作用、健全審計工作的保障機制也作出了具體規定。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全國各級審計機關,要當好重大政策落實的“督查員”﹔要牢牢盯住公共資金使用,當好人民利益的“守護神”﹔要瞪大“火眼金睛”,及時發現和揭露違法違紀問題和重大風險隱患,切實起到審計反腐“尖兵”作用。當前,我省經濟領域還有大量細致工作需要做,審計機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主動作為,最大程度發揮審計作用促進穩增長政策落實。因此,省審計廳黨組提出了我省“審計要促發展”的工作方針。
記者:這六字方針說起來很容易,但實施起來似乎是個大命題,不是很容易。
葛夢彬:是啊,審計人員少任務重,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必須要明確審計工作重點。我們提出了“五個圍繞”,要求全省審計機關在圍繞重大建設項目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重大政策貫徹落實、簡政放權審計監督、防范經濟領域風險隱患跟蹤問效等“五個圍繞”上狠下功夫,確保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這“五個圍繞”目的就是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記者:審計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審計機關對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揭示?
葛夢彬:概要地說,就是要以問題為導向,重點揭示那些阻礙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制定政策不科學、執行政策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影響全省發展進程的違紀違規問題。審計監督要為河北經濟發展清除障礙,保駕護航。
記者:審計機關對這些問題如何判別和處理呢?
葛夢彬: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審計署的要求,我們要歷史地、辯証地、客觀地看待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既不能以現在的制度規定去衡量以前的老問題,也不能用過時的制度規定來衡量當前的創新事項。
工作中,我們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對重大違法違紀、重大損失浪費以及亂作為、假作為、不作為等重大履職盡責不到位問題,要堅決查處,絕不姑息。對突破原有制度和規定的創新舉措或應變措施,隻要符合改革方向,有利於科學發展、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有利於調結構、轉方式、利長遠,有利於整合資源、提高績效、集中力量辦大事,有利於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利於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有利於化解矛盾、防范風險,就要予以支持,並促進總結完善,推動形成新的制度規定。對深化改革、探索創新中出現的一般性不規范行為和工作失誤,要從促進提高規范的角度,及時予以提示提醒,促進改進完善。對審計中發現不適應甚至阻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制度規章、體制機制,要主動揭示反映,提出改進完善的建議。
記者:您提到的這幾個原則,非常實事求是,也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發展規律的。目前跟蹤審計工作進展如何?
葛夢彬:自2014年8月起,我們連續一年組織市縣審計機關對我省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跟蹤審計。大體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自查摸底階段,要求相關部門結合部門工作職能,圍繞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主要做法等開展自查。二是重點審計階段,在匯總自查情況的基礎上,重點審計各地各部門政策出台、項目落地、資金使用和落實成效等內容,揭示政策不到位、項目推進遲緩、資金使用不合規等問題。三是長期跟蹤階段,從今年起,結合年度工作任務,將部分審計內容捆綁到市長經濟責任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投資審計等項目中一並實施,並對重點整改問題,實施長期跟蹤。
記者:從目前審計結果看,發現了哪些主要問題?
葛夢彬:總體上看,我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國務院有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相應出台了與之相關的文件,各部門也按照職責范圍和分工對工作任務進行了層層分解,工作進展較為順利,並制定和完善了相關制度。各地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和省政府關於審計整改的要求,制定具體措施,並依據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明確了責任主體,建立健全了保障機制。重點項目基本上能夠按照時間表和任務路線圖執行,已取得了部分效果。
但是,審計中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市縣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主要涉及棚戶區改造、社會救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部分政策執行不到位,主要涉及養老及健康服務政策、小微企業支持政策、信息消費政策等落實執行不到位。項目建設進度較慢,主要涉及鐵路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高標准基本農田建設、水利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等水利項目。項目手續不全或不符合規劃,主要涉及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部分項目財政資金閑置,使用效益不高,主要涉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節能環保和促進生態保護等。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從規則和制度上進一步完善,更加科學更加嚴密,以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另一方面需要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積極進行整改。
事實証明,審計能促發展。我省各級審計機關積極主動作為,助推了穩增長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