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親人戰友眼中的張楠:一個優秀的兵 一個厚道的人

王 博

2015年08月04日08:4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一個優秀的兵 一個厚道的人

2011年10月2日,張楠在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練習狙擊技能。(新華社發)

■閱讀提示

哀樂低回,白菊含淚。張楠烈士遺像前,人們鞠躬悼念,此刻,豆大的雨點像眼淚一樣掉落下來……

8月2日下午,滄州市烈士陵園。在親人的護送下,張楠烈士回到家鄉。

張楠烈士是滄州吳橋縣人,生前是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上士班長、我國駐索馬裡使館警衛小組成員。索馬裡當地時間7月26日16時30分許,中國駐索馬裡使館所在酒店遭遇恐怖分子汽車炸彈襲擊,正在使館執行安保任務的張楠在襲擊中頸部動脈破裂,最終失血過多,搶救無效犧牲。

落葉歸根。遺像裡,永遠微笑著的張楠臉上充滿了陽光。這也是他在親人、戰友們眼裡的形象。他們說,這個短短28歲的生命裡,寫滿了擔當。

“錯過這次機會,我會遺憾一輩子”

8月1日,建軍節。當覆蓋著國旗的張楠烈士靈柩被緩緩抬下飛機時,前來迎接的親人和戰友們早已淚水漣漣。他們沒有想到,出發前那個與戰友們一一擁抱、互道珍重的好小伙,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歸隊”。

2014年9月,上級選拔赴索馬裡使館執行警衛任務人員。作為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的一名特戰骨干隊員,張楠毫不猶豫報了名。

但大家都知道張楠的情況特殊。他家中姐弟倆人,就在一個月前,姐姐患乳腺癌去世,父母年事已高。第二天,支隊政委就打來電話:“張楠,申請參加警衛選拔是你自願的嗎?”

“政委,我好好想過了,錯過這次機會,我會遺憾一輩子。”張楠語氣堅定地說。

“可是你都28歲了還沒找對象,父母能同意嗎?”政委想勸張楠改變主意。

“父母的工作我會做好的,您放心吧。”政委從張楠的話裡聽出了決心。

兩天后,他接到了參加索馬裡警衛選拔的通知。

今年2月,張楠通過層層選拔,最終以全優成績從500多名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隨隊進駐索馬裡首都摩加迪沙,成為一名使館警衛戰士。

索馬裡執勤的日子異常辛苦。

作為警衛小組骨干,張楠經常帶隊護衛大使外出參加外事活動,不僅要充分預判和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有時還要深入險地,勘察路線和地形。每天他都與戰友匯總梳理當日任務信息,分析研判使館安全形勢,常常夜以繼日。

今年4月14日17時,我駐索馬裡大使館外兩公裡處遭受炸彈襲擊,造成21人死亡。警衛隊員聽到爆炸和槍聲后,迅速保衛使館人員。張楠在透過窗口觀察情況時,一顆流彈擊中他的左胸。頓時,鮮血噴涌而出。張楠咬緊牙關,仍然持槍屹立,直到戰友將其送往醫院。經檢查,他胸部受傷位置,距心臟隻有1厘米。

“現在傷口恢復得怎樣?我們都很惦記你!”武警山東總隊司令員李蘇鳴打去了慰問電話,“總隊黨委已經決定另派隊員接替你的工作,請你回國治療。”

司令員的話音剛落,張楠激動起來:“我的傷真的不算什麼,我要繼續留在這兒!”

令總隊黨委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們就收到了張楠躺在病床上寫下的“請戰書”:“我要繼續和警衛小組全體戰友生死與共、一起奮斗,完成黨和組織交給我的這項光榮使命!”

說起這一幕,臨沂支隊一中隊副中隊長崔效才流著淚,數度哽咽。

就在一個多月前,他接到張楠的電話,“要半年總結了,我想匯報一下思想。”

直到張楠犧牲后的第二天,他才收到這封從異國他鄉寄來的思想匯報,整整7頁紙,全部用鋼筆工工整整寫就:“帶著各級首長的親切囑托和殷切希望來到這陌生的國家,我心甘情願、無怨無悔,願意為祖國的外交事業貢獻出一切,甚至甘願奉獻我的全部……”

“既然來當兵,我就不准備再回去”

8月2日中午的獅城滄州,天空被霧氣籠罩,悶熱的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息。陣陣蟬鳴將滄州市烈士陵園襯托得越發寂靜。雖然張楠的骨灰還在趕回家的路上,但家鄉滄州早已在烈士陵園准備好一切,像年邁的父母站在家門口翹首等待許久未歸的孩子。

14時50分,離張楠“到家”的時間越來越近,滄州市烈士陵園門前的光榮路兩側已站滿了前來送別的鄉親們,人們自發舉著黑色條幅,“張楠,家鄉人民的驕傲!”、“迎接張楠回家”……

11年前,當張楠走出故鄉時,心裡便種下了英雄的種子。

張楠的第一個偶像是他的父親——一位有著11年兵齡的老軍人。父親認為,生在吳橋雜技之鄉,不會一些功夫不叫男子漢。為了鍛煉兒子的毅力,入伍前,父親曾將他送進一所雜技學校,一年的雜技專業學習,讓張楠懂得了怎樣才能學到真功夫。

這為他進入部隊打下了基礎。

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教導隊大隊長張廣忠是張楠入伍時的新兵連排長。提起張楠,11年前的事清晰如昨。

他說,張楠入伍時,帶著兩樣特殊物品:一把長劍和一條3米長的長鞭。聽說張楠來自雜技之鄉,每當訓練間隙,大家總讓他耍上幾招。

雖然有一身好武藝,但張楠學習擒敵動作卻很慢,很多時候理解有偏差,做的動作不到位。張廣忠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便想試探一下他來部隊的打算。“排長,既然來當兵,我就不准備再回去!”聽到張楠這樣說,張廣忠感到,這一定是個好“苗子”。

在臨沂支隊,說起張楠,戰友們都會說:“張楠是一個連警犬都跑不過他的兵。”

有一次,擔任訓犬員的他帶著警犬訓練。跑步中,他和警犬較上了勁兒,看誰能堅持到最后。結果,張楠跑了70多圈,警犬卻累得跑不動了,隻好趴在地上伸著舌頭喘粗氣。

2013年5月,一次40公裡武裝越野的軍事集訓正在進行。在最后一段長達1公裡的陡坡上,大家的腿都已經麻木了。隻見張楠邊沖刺邊取下一根曲別針,不斷用針尖刺著大腿往前沖。有戰友看到后,勸他說:“一次比武,用不著這麼拼命吧!”

就這樣,張楠堅持到最后,結束后,他的大腿腫了一大片,滲出的血都已經風干了。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敢拼命的勁兒,在比武中,他獲得狙擊應用射擊競賽第一名、反恐分隊軍事比武中狙擊專業個人第三名。目前他仍是山東武警總隊狙擊應用射擊項目紀錄保持者。

艱苦的日常訓練使張楠積蓄起巨大的能量,當險境真正來臨的時候,英勇和智慧就瞬間爆發出來。

幾年前,蒙山森林公園突發山林大火,碩大的火苗映紅了半邊天。臨沂支隊受領滅火任務后,一中隊作為尖刀力量迅速出動。官兵到達山腳下才發現,山路崎嶇陡峻,而另一側就是深達百米的懸崖。此時,張楠率先站了出來。他冒著生命危險探明路況、做好標識后,又孤身站到了懸崖邊,不停提醒大家時刻小心。

到達扑火現場后,戰士侯建虎丟了白毛巾。此時,一個火浪突然襲來,全體人員迅速轉身臥倒,用白毛巾蘸著水捂嘴。張楠毫不猶豫地把毛巾塞給了侯建虎,自己扒開一個土窩,把臉放了進去。

經過三天兩夜的努力,大火被扑滅。當他們返營時,戰友們看到滿臉是灰的張楠,手被燒得滿是水泡。

“大家對我的關心我永遠不會忘記”

8月2日上午,張楠烈士告別儀式在濟南市粟山殯儀館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上千名群眾前來與張楠告別。

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很多小伙子都哭紅了眼,他們多半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張楠生前的戰友。

看到昔日戰友的遺體,27歲的劉剛眼淚嘩嘩外涌。“記得當年,一位老戰友去世了,孩子剛幾個月大,父母的身體也不好。一天,張楠拉著我向領導請了事假,買了水果和營養品去看望那位老戰友的孩子和父母。我問張楠,是不是要告訴領導我們去看望老人了,張楠說,這點小事,就不用再提了。”

26歲的范永喜得知老班長遇難的消息,也連夜從蓬萊趕來。

2009年,他剛到臨沂支隊就跟著張楠馴犬。在他的記憶裡,張楠照顧著五六隻警犬,不論刮風下雨,每天都要提著兩大桶狗糧到狗舍裡喂狗,“一般戰士照顧一兩隻就很吃力了,班長照顧著五六隻。”

“班長和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不要打狗’。”范永喜說,張楠對警犬比對他自己還要好。范永喜記得,一隻名叫“查理”的警犬自出生就由張楠來帶,他總是把自己早餐中的雞蛋和牛奶喂給“查理”。

“好人一個!”很多戰友都用這樣簡單質朴的話來評價張楠。

張楠從索馬裡寄回來的最后那份思想匯報中,提到之前的一次受傷時,他說:“人的一生最不可缺少的是感恩,在我受傷期間,戰友們不顧周邊仍持續的槍聲,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搶救我的生命。戰友們在我出院后還很關心我,使我在拆線后第二十天就能參加勤務了,大家對我的關心我永遠不會忘記……”

當骨灰將要安放在一片青鬆翠柏之下,兩鬢斑白的母親被攙扶著上前。

“兒子,媽媽愛你……”母親輕聲訴說著,聲音顫抖低沉,淚水干了又流下來……

這是母親送給兒子的最后一句話。

母親辛苦養大的兒子,是一個孝子。

在即將奔赴索馬裡的前一天,張楠拉著好兄弟劉志心來到臨沂一家超市,給媽媽買了一個水杯寄回了家。如今,那個水杯靜靜放在老家的茶幾上。這是張楠送給母親的最后一個禮物。

“張楠的QQ名叫‘平平淡淡才是真’,他的最后一條動態是在今年6月21日父親節時發出的,‘爸爸我愛您,您辛苦了。’”戰友井躍華的話剛出口,淚水就涌了出來。

“楠楠,兵媽媽想你了。”這是在濟南市粟山殯儀館告別廳前,一位捧著鮮花的老阿姨打出的條幅。

她今年60歲,名叫周呈镕,是張楠在臨沂支隊服役時結識的兵媽媽。

7年前,周阿姨到臨沂支隊參加擁軍活動認識了張楠,成了他的兵媽媽。逢年過節,她就把張楠請到家裡來,“楠楠在我家過了三個春節,每次來家裡,都幫我干活。”周阿姨說,“他特別細心,幫我疊的衣服都是整整齊齊的。”

■相關

善行的約定

“我在索馬裡,因為工作原因很久沒和大伙聚聚了,等回去了有機會找大家聊聊。”6月19日,張楠在吳橋縣職教中心004班的QQ群裡對同學們這樣說。

逢年過節送祝福,與同學們嘮家常,畢業幾年來,張楠一直是這個QQ群裡發言的積極分子。可同學們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發言,竟成為他的最后一次。

同學中,有一個人身份特殊,她叫李芳,是河北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名記者,也是張楠從小學到初中九年的同班同學。得知張楠遇難的消息后,李芳成為省內第一個採訪報道張楠的記者。

“最早聽到索馬裡有一名武警遇難時,心裡一緊,不會是張楠吧!一晚上的心一直沉著,第二天一早看到新聞,真的是他!”李芳回憶,她趕緊打開QQ看到,張楠平時總是亮著的QQ頭像已經變灰了……

這幾天,從濟南到滄州,再到吳橋,李芳全程護送老同學回家,一路上發布採訪稿數篇,“用我的方式來懷念你,我的好朋友,我的老同學……”李芳在微信中這樣寫道。

連日來,張楠的同學們都在用各種方式追憶他。

“張楠的父母住院了,咱到醫院去慰問慰問……”說話的是張楠初中時的班主任謝保營。前幾天,他一直給學生們打電話,召集大家去看望張楠的親屬。

與此同時,004班QQ群裡的發言多了起來。同學們說,畢業后,群裡從未這樣過。

他們在討論一個大計劃。

“張楠父母在短短一年內失去一對兒女,以后的日子多孤單啊,我們應該去輪流照顧他們!”一名同學發出這樣的建議。

一時間,幾乎所有同學都出來點贊,那些平時習慣潛水的同學也不再沉默了。

“我們可以學習河北農大果樹93(01)班嘛!”

“讓張楠父母感覺到,我們都是他們的兒女。”

……

連日來,這個QQ群裡充滿了關愛。

據了解,目前,已有人正在收集全班同學的聯系方式,之后會把通訊錄送到張楠父母手中。同學們都表示,一旦有需要,他們會第一時間出現在老人身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