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為突破瓶頸打破“條條框框”出主意,形成建科創中心承載區實施意見

楊浦解放思想討論匯集588條建議

2015年07月27日08:43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為突破瓶頸打破“條條框框”出主意,形成建科創中心承載區實施意見

作為上海“科創22條”提出建設的六個重點區域之一,楊浦定位於“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打造重點承載區,“痛點”何在,如何承載?不能靠老經驗、老感覺,“關鍵要在思想觀念、發展思路、措施方法和體制機制上有突破”。在區委推動下,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在楊浦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園區、街鎮以及各界人士中推開。

最近,楊浦區關於建設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的實施意見初步形成,5大方面15條政策“干貨”,匯聚了各方智慧。

重要承載區建設,是一場改革

“一切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摒棄,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都要大膽革除,一切束縛創新創業手腳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徹底改變。”楊浦版實施意見中,總體要求的第一條,是“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排在楊浦一直強調的“三區聯動”、以及各界普遍關注的“營造環境、建立機制”之前,有點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從中折射出的意圖明顯:對於楊浦來說,重要承載區的建設,其實是一場改革,要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且是對政府自身動刀。

“改革,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楊浦區委書記諸葛宇杰說,當前楊浦正處於經濟發展動力、城區功能定位、空間布局框架、綜合配套不斷清晰和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又遇這次重大機遇,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行動自覺,機遇轉瞬即逝。

改什麼,楊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排摸調研,以問題為導向,了解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和園區存在的體制機制瓶頸問題。在供討論的一份37頁的課題報告中,記者發現,簡單陳述高校集中、人才聚集等資源稟賦優勢后,整整9頁寫的都是問題。比如,政府管理和服務與萬眾創新需求之間的不適應,創新人才未能有效支撐創新功能的提升等,“找准問題瓶頸,才能對症下藥”。6月初,在調研基礎上,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在全區舉行。“全區上下對如何突破瓶頸一起想辦法,為楊浦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筑牢思想基礎。”楊浦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史文卿說。

588條建議,豐富“意見”血肉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布局中,楊浦“落子”建設“萬眾創新示范區”。“示范區”與“承載區”是何關系?在大討論中,這個問題不時被提起。

有人說,這是並列的,“承載區”做高端,“示范區”做草根﹔也有人說,楊浦承載科創中心的功能就是“萬眾創新示范區”,是重合的。后來另一種觀點逐漸得到大家認同:“承載和示范,是包涵關系。承載是大概念,楊浦要有全局眼光,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各項要求,示范區是承載區的重要內涵,在全面對接科創中心建設的同時,在萬眾創新方面先人一步,走在上海前頭,甚至代表上海走在全國前列,躋身全球創新創業城區行列。”思路越辯越明。歷時一個多月的大討論,總共匯集了588條意見和建議。“楊浦要建設的,是綜合型開放性的創新中心,是全球創新網絡裡的重要樞紐和世界科學技術發明的重大策源地。”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提供了框架性思路。“科創中心建設不是‘量’的疊加,而是‘質’的締造。楊浦要建一些大的產學研結合的平台,要有創新的‘土壤’和機制。”褚君浩院士也給楊浦提了建議。

很多意見吸收到了實施意見的修改稿中。這份行動綱領明確了楊浦萬眾創新示范區、知識技術策源區、技術轉移集聚區“三大戰略”建設,“西部核心區+中部提升區+東部戰略區”的空間布局,以及“互聯網+”科技服務新業態、知識性現代服務業、智能制造產業等三個層次的產業布局。

時間表也已明確:楊浦將圍繞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到2016年底完成基本布局。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相對應的,楊浦到2020年前,將著力形成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框架體系,建立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城區,具體目標還包括要新增上市、挂牌的科技企業200家,培育引進具有總部功能的跨國公司及亞太地區總部、研發機構30家。到2030年,要初步成為“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代表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城區”。

“更多具體操作性的意見,將吸納到相關細則和具體政策中。”楊浦區委政研室主任韓國飚說。

用創新創業者思維營造環境

此次實施意見中,有一條關於“資金保障”的政策,引人關注。“政府三年之內出資10億元,設立各類母基金、參股基金,帶動更多的社會投資共同撬動駐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建設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讓各類創新主體、創新要素活躍起來,政府需要營造好環境。”韓國飚說,但這種環境營造需要創新創業者主體來評價。就拿初創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來說,扶持資金如何發揮作用是個難題。一方面政府以往慣於“撒胡椒面”,或者設置的條件讓“四新”企業難以享受到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過多介入市場行為,也會被人詬病。

在討論中,不少人也都提及政府資金投入問題。“早期投資風險大、周期長,商業機構傾向做短期投資逐利。”啟迪科技園孵化器副總經理韓威說,從整體發展、長期效應看,希望政府能做更大投入,起到長遠作用。但他們同時又希望能“以市場之手完成資源配置”。

在綜合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楊浦區確定了“三年10億”的投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投入並不以“房租”等場地資源來抵折,全部用於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希望以此撬動75億元至100億元的社會資金規模。“難的是退出機制,我們希望通過五年內可原值向天使投資其他股東轉讓的辦法,激發社會資本的動力,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放大效應。”

在大討論中,楊浦更清楚意識到,環境營造要以創新創業者的思維來做。創業者需要低成本、要素齊全的創業場地,楊浦就依托區域豐富的舊廠房、有歷史價值的老舊社區等資源,建造一批“眾創空間”,重點打造創智天地、國定東路、長陽路等創新創業街區和社區。針對企業投資難、群眾創業難、科技成果轉化難,楊浦也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關系。“把政府主要責任放在引導市場和加強服務上,重新認識和調整政府的工作流程和服務模式。”(記者 張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