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人數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互聯網對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深化。農村網民增速高於城市、移動商務應用用戶規模快速增長,成為目前互聯網發展的亮點。此外,在加速農業、現代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轉型升級,以及發展個性化應用和民生服務等,互聯網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總數新增1894萬人,手機網民增加3679萬人,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提升3.1個百分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上周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用大量基礎數據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總結”,也為“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農村市場大有可為
“互聯網對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進一步深化,從基於信息獲取和溝通娛樂需求的個性化應用,發展到與醫療、教育、交通等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務。互聯網還在加速農業、現代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轉型升級,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截至2015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48.8%,較2014年底僅提升0.9個百分點,整體網民規模增速繼續放緩。但在新增網民的1894萬人中,農村網民佔48.0%,比整體網民中農村人口的佔比高出20個百分點。“這表明,農村網民增速高於城市,未來幾年內,手機上網依然是帶動農村地區網民增長的主要動力。”劉冰表示。
農村地區“觸網”速度的提升,基礎是網民使用移動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成本不斷降低。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廠商和傳統家電企業紛紛進入手機市場,促使智能手機價格持續走低,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同時,政府加大對於移動上網的扶持,通過督促運營商降低上網資費,提升網絡覆蓋能力等措施優化網民上網環境,降低了手機上網門檻。
不過,“數字鴻溝”在城鄉間依然存在。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分別為64.2%、30.1%,相差34.1個百分點,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劉冰看來,未來農村地區互聯網發展將由政府與互聯網企業共同帶動。“政府方面,應加大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政策扶持,提升農村人口對於互聯網的認知及使用。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鼓勵輸出地資源對接輸入地市場帶動返鄉創業。在這一過程中,農民工可以發揮既熟悉輸入地市場又熟悉輸出地資源的優勢,借力‘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現代商業,實現輸出地產品與輸入地市場的對接,進而帶動農村地區互聯網的發展。企業方面,需要針對農村地區特性提供更貼近農村地區需求的應用,提升農村人口使用互聯網的意願。”
商務應用帶動轉型
移動端即時、便捷的特性,更好地契合了網民的商務類消費需求。伴隨手機網民的快速增長,2015年上半年,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76億、2.7億和1.68億,半年度增長率分別為26.9%、14.5%和25%,移動商務類應用成為拉動信息消費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拿手機旅行預訂為例,正呈現出全產業鏈拓展的態勢。”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分析師陳晶晶看來,這種態勢正幫助更多傳統企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比如,景區門票已經成為在線旅行預訂企業較為成熟的產品業務。除此之外,它們還在拓展汽車票業務,滿足用戶中短途出行方式多樣化選擇需求。從而構建和完善在線旅行預訂一站式服務體系,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這都為傳統企業的進入提供了機會。”
從更廣泛意義上的消費互聯網來看,商務應用對傳統企業的提升還不僅體現在渠道變革上。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3.74億,較2014年底增加1249萬人。網絡購物市場逐步發展成熟,電商平台和網絡賣家開始試圖通過技術的發展來推動創新變革,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隨著3D打印、無人機送貨、虛擬試衣等技術的研發和完善,在提升體驗的同時,更有助於推動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平台展示等運營模式的變革創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分析師譚淑芬表示。(記者 陳 靜)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