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珂珂
王富洲 資料照片
中國登山名宿王富洲,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7月18日在北京辭世,享年80歲。他是世界首位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登山運動員,同時也是中國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運動員。
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神聖,高潔,藏語中的“聖母”“女神”,無數登山探險家對她魂牽夢繞……1960年之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多次從南坡成功登頂,但北坡還沒有成功登頂的先例。曾在這裡數次“折戟沉沙”的英國探險家得出結論:想從北坡攀登這座“連飛鳥也無法飛過”的山峰,“幾乎是不可能的”。
1960年5月25日北京時間4時20分,作為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突擊隊長,王富洲與隊員貢布(藏族)、屈銀華、劉連滿四人經過近19個小時的搏斗,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成功地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中國登山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地球之巔,為中國贏得了榮譽,為世界登山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征服世界最高峰,是新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泱泱幾億人口,群眾性體育運動無人問津,競技體育基礎薄弱,國民體質羸弱,被外界恥笑為“東亞病夫”。新中國成立后,登上“地球之巔”成為老一輩登山家們的最大夢想。1960年,國家體委決定由中國人單獨組隊,從北坡挑戰珠峰。1958年,擁有地質學背景的王富洲在北京地質學院畢業后調入國家登山隊成為一名登山運動員。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登山隊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紀錄。
創造紀錄的背后,是難以想象的艱辛和無所畏懼的勇氣。在距離頂峰還有50多米的高度時,攀過一米高的岩石,竟然需要半個多小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努力向前,直到攀過最后一塊山岩。在登頂珠峰的過程中,王富洲嚴重凍傷,卻一直負責整個隊伍的物資運輸和技術安全工作,並始終動員鼓舞著其他隊員克服困難為國爭光。
1964年,包括王富洲在內的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實現了人類首次登頂世界第十四高峰的壯舉,並創造了一次十名隊員集體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紀錄。1975年他隨中國登山隊再次出征珠峰,並參與組織領導工作。這次集體登頂珠峰人數之多,科考成績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登山隊配合測繪工作者第一次實地測繪了珠峰高度,被全世界普遍承認和採用。
隨著中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作為世界最高峰,珠峰成為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見証和親歷者。2008年,在北京奧運聖火登頂珠峰時,記者採訪了抱著電視看聖火登頂的王富洲,由於從事登山運動,眼疾、手指截肢、高血壓等傷病困擾著王富洲的晚年生活,但他依然貼著電視屏幕看了奧運聖火登頂珠峰的全過程。“我當時參加登山隊,就是為了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那時候是一定要登上頂峰,要樹雄心,立壯志,不把珠穆朗瑪踩在腳下誓不罷休。和我一起登上珠峰的人有的被凍掉了耳朵,有的被凍掉了鼻子,還有的十個腳趾都被凍掉了,我的傷殘算不了什麼,”王富洲當時這樣感慨,“1960年,正是我國最困難的時期。我們肩負著黨和國家的重托和人民的企盼,首次成功征服珠穆朗瑪峰。在那時候,中國人首次征服珠峰的壯舉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戰勝困難的士氣。現在,奧運會在北京召開,看到奧運聖火在珠峰頂上傳遞點燃時,作為一名老登山工作者我無比自豪與感動。登山和奧運的精神一樣,都是不斷向上攀登,永遠發揚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
7年前的話語猶在耳畔,這位登山名宿已將人性的光輝定格在高山之巔。對於老一代登山家的離世,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李致新表示,盡管王富洲常年飽受腦血栓,聽力、視力障礙的折磨,早年登山時被凍傷而截肢,但還是覺得王富洲走得太突然。這位中國登山界名將的離世讓自己內心充滿了悲傷。李致新說:“他是我們的英雄,同時也是中國登山界的開拓者。”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