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 王棟梁
圖為80后俄羅斯女畫家音娜在公園裡創作油畫。 王舒 攝
圖為音娜和她的男友伊利亞在尋訪哈爾濱的古典建筑。 王舒 攝
圖為音娜和她的男友伊利亞在尋訪哈爾濱的古典建筑。 王舒 攝
在哈爾濱一處普通公園的黃昏裡,一頭棕色長發的俄羅斯女畫家音娜在河畔柳間豎起了畫板,夕陽墜下、在她身上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公園裡鍛煉的中國老人們不時駐足、欣賞她畫作的同時用俄語給予問候﹔音娜每每用中文的“謝謝”回復並送上腼腆的微笑……
在與俄羅斯接壤的中國北疆黑龍江的省會哈爾濱,這座中國北方的中產階級城市裡,一股俄羅斯油畫風在近兩年悄然刮起,各式俄羅斯油畫展如雨后春筍般涌起,僅去年哈爾濱官方成立的俄羅斯油畫交易中心至今就已售出600余幅俄羅斯畫家的油畫﹔黑龍江成為了俄羅斯油畫在中國銷售的集散地,甚至建成了一條通往上海自貿區的直供通道,這讓許多莫斯科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畫師、畫家們來到了哈爾濱就地創作、推廣,今年27歲的音娜·科羅特科娃就是其中的一員。
音娜·科羅特科娃,出生在中國東極對岸的哈巴羅夫斯克,今年27歲的音娜從10歲開始學習油畫創作,是哈巴羅夫斯克地區小有名氣的油畫家和攝影藝術家,哈巴羅夫斯克地區油畫派系是俄羅斯著名的古典和現代交融的畫法,因此音娜也的畫風也受到這種影響,對古典建筑情有獨鐘。
哈巴羅夫斯克與中國的撫遠接壤,這也讓音娜對中國從小就充滿了好奇,“我喜歡毛澤東,我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他的故事,到中國來是我從小的夢想。”音娜在交談中告訴記者,這個夢想是得到了她在哈巴羅夫斯克的父母、親人、生活圈中絕大多數人認可的。
2012年,音娜帶著夢想第一次來到中國旅行,在旅行中她認識了她現在的男朋友、同樣來自哈巴羅夫斯克的伊利亞。音娜喜歡西安、成都這樣的古都,伊利亞流連於上海、深圳現代化大都市……在一年的旅行中兩個人的感情越發升華,留在中國的願望也更加強烈。
2013年,音娜和伊利亞雙雙報考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我們從那時起就有兩個家,一個在俄羅斯,一個在中國”,音娜和伊利亞在哈爾濱留學起,就被這座與俄羅斯家鄉極為相近的城市所吸引。她和伊利亞在兩年時間裡幾乎走遍了哈爾濱各處歷史建筑,創作了大量城市題材的油畫和攝影作品。
“我們喜歡哈爾濱,這裡有很多歐式的古建筑,它給了我們很大的歸屬感……”音娜告訴記者,哈爾濱保留的許多超百年歷史的老建筑外觀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她專門挑選了50座老建筑現場拍攝取景,而她的男友伊利亞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碩士,跟她一起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和老建筑的舊圖紙,最后用“多次曝光”的手法將老建筑新舊對比面貌重疊,變成了一幅幅藝術作品。
2015年年初,音娜的作品冠以“過去和未來之間的哈爾濱”為名,在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舉辦了展覽。展覽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許多俄羅斯當地媒體對她的作品展進行了報道……同時,音娜的碩士畢業作品選擇了為哈爾濱的歷史建筑制作“二維碼”。
“我們在兩年裡找到了很多老建筑,發現了很多歷史‘印記’,一些老建筑裡還能見到當年用中東鐵路的鋼軌搭建的房梁……”音娜說,她探查時得到了老建筑中許多會俄語的中國老人們的幫助,她把這些都記錄成了關於老建筑的文字和故事﹔現在,通過她制作的“二維碼”,就可以掃描出哈爾濱老建筑的新舊對比和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2015年7月份,音娜已經碩士畢業,她正在位於北京的俄羅斯文化中心舉行她的個人畫展,而她的男朋友伊利亞也在被中、俄兩家企業“爭搶”作為建筑師,“我現在主要在網上辦公,把時間留下來陪著音娜在中國創作,因為她做的事情是對中俄兩國有好處的……”伊利亞告訴記者,音娜現在的油畫和攝影作品大多是不會出售的。
“我們並不那麼需要錢,所以現在對音娜來說,創作的動力更多的是來自她的對於中俄建筑藝術的熱衷。”伊利亞認為,音娜的作品是對兩國文化交融的一種展示,音娜會把她在哈爾濱創作的作品帶回俄羅斯,讓更多的俄羅斯人也能了解哈爾濱這個中俄文化交融生輝的城市,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意義的事。
未來,音娜和伊利亞還會繼續留在中國,探尋中國各地的城市“印記”,去記錄中俄兩國不同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