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市95個氣象站最高溫破40℃

駱倩雯

2015年07月14日08:5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全市95個氣象站最高溫破40℃

汗流浹背

昨日,驕陽似火,汗水已浸透了交警的后背。張耀攝

環衛工頂烈日

昨天,在灼熱的陽光下,環衛集團第三分公司天安門作業隊的環衛職工王愛麗和同伴正在天安門城樓前廣場進行清掃作業。本報記者 方非攝

水衛士護水源

昨天,在南水北調團城湖明渠水閘口,南水北調水質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採集水樣,仔細記錄各項數值,保障本市用水安全。本報記者 饒強攝 

入伏第一天,高溫就給京城來了個“下馬威”。氣象部門介紹,昨天全市有95個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了40℃﹔代表“北京溫度”的南郊觀象台,最高氣溫最終定格在38.9℃,比前一天提升了0.2℃。今天白天,京城的最高氣溫還將達37℃,高溫黃色預警中,大家出行注意防暑降溫。從明天開始,雷雨天氣接棒,氣溫降至30℃上下,此輪高溫天氣告一段落。

大觀園最高溫42.8℃

昨天,熱情的高溫為京城獻上了頭伏“見面禮”,今年最大范圍的高溫應景來襲。華北大部、黃淮、江淮西部、江漢、江南中西部、華南大部以及重慶、陝西關中等地都有35℃至37℃的高溫天氣,部分地區達39℃至40℃。

“你那熱嗎?我這快烤熟了。”熱騰騰的氣溫下,有市民發出了這樣的調侃。昨天9時剛過,南郊觀象台的氣溫已經沖至了34℃,而天壇等地早已破了35℃﹔午后,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向40℃逼近。截至16時,全市已經有95個氣象站的最高氣溫超過了40℃,接近三分之一﹔除延慶、門頭溝和房山的西部山區外,其余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9℃至40℃,其中,中心城區大觀園最高氣溫高達42.8℃,奪得昨日高溫的冠軍﹔南郊觀象台的最高氣溫最終在14時許定格在38.9℃,比前一天提升了0.2℃,是目前為止今年最熱的一天。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為高溫熱浪。此輪高溫天氣從上周末開始至今天,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高溫熱浪。

今年高溫“遲到”一個月

據北京市氣候中心統計,1951年以來,北京常年首個高溫天氣出現在6月10日,性子最急的一次出現在5月7日。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直到7月12日才出現首個高溫天氣,比往年足足晚了32天。

為何今年高溫是個“慢性子”?市專業氣象台專家全紅月認為,這主要是受兩方面影響:一是前期北方冷空氣頻繁活動,雷雨天氣多發,尤其是6月下旬起北京幾乎天天都能遇上一場雷雨,氣溫難以升高﹔二是能夠制造高溫天氣的副熱帶高壓系統前期一直沒有北上,基本處於長江以南,也沒有機會給北京帶來高溫。

今年的高溫天氣雖然來得晚,但威力不可小覷。據悉,這是今年來最大范圍的高溫天氣,尤其是華北平原和黃淮地區,大部分地區都超過了40℃,但對華北地區來說出現如此范圍廣、強度大的高溫天氣也並不罕見。據介紹,往年5月份華北地區都有可能出現35℃以上的高溫。對北京來說,7月中旬史上最高氣溫為41.1℃,出現在2002年﹔而北京歷史上出現的極端最高溫為41.9℃,發生在1999年的7月24日。

明起頻繁雷陣雨

這兩天雖然高溫,但午后至傍晚都有一陣“小型”的雷陣雨打擾,部分地區出現了微量降水。不過,雷陣雨只是小打小鬧,高溫仍舊霸佔了主角地位。根據預報,今天白天,全市的最高溫仍有37℃左右。市氣象台昨天17時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將之前的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降級為黃色。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三伏天”裡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出行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及時補充水分。

此輪高溫天氣將於今天結束。從明天開始,雷陣雨將強勢接棒,目前的預報顯示,從本周三至周日,京城天天有雷陣雨造訪,氣溫也將下降至30℃左右。雷雨天氣多發在午后至傍晚,大家出門記得攜帶雨具。

高溫下的堅守

公交司機:右腿捂得都是痱子

姓名:吳海峰

時間:13時

地點:公交車駕駛室

崗位:366慢車司機

當時溫度:超過45℃

13時許,身高將近1米8的吳海峰彎腰,鑽進一輛366路慢車,一股熱浪扑面而來,汗順著發梢往脖子裡滾。座椅被烤得燙手。吳海峰齜著牙,半坐在駕駛席上。

這趟線用的車還是老款的14米通道車,沒空調不說,還是前置發動機,相當於在司機旁邊配了一個旺火爐。跟他搭班兒的售票員叫王雷,一上車就手腳麻利地巡視車內,將車窗最大限度地敞開。

倆人算是車隊的中堅力量,都是80后。車隊書記韓旭說:“別看是倆大小伙子,心細著呢。比如天氣特別熱的時候,車跑了一圈回來,很多售票員願意擦地降溫。不過王雷每次都得算時間,如果剛回來就要出車,一般他都不擦,因為水蒸氣一蒸發,車廂裡再一上人,更容易悶得慌。這些小技巧都是倆人自己總結的。”

發動機一著,駕駛室瞬間變成桑拿房。一分鐘不到,吳海峰藍色的公交制服褲已經被汗浸透,尤其是右腿,褲子已經貼在了腿上。

吳海峰腳旁放著兩瓶凍礦泉水。每瓶都是冰疙瘩。吳海峰告訴記者:“開不了幾站地,冰就都化成水了,到了總站,水都發燙。”366慢車從木樨園往返黃村火車站,一圈下來不堵車需要140分鐘左右。雖然兩頭都有場站,不過司機們很少敢喝冰水降溫,就怕萬一鬧肚子。雖然司機頭頂有個不停轉動的小電扇,不過吹起來的都是發動機散發的熱氣。吳海峰的工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濕噠噠地貼在后背上。靠近車窗的左臂晒得發紅。吳海峰的妻子陳麗穎,也在366慢車車隊,是一名售票員。她說:“我倆都是一身痱子,我最嚴重在后背,他是在右腿。關鍵是離發動機太近,一出汗悶的。”每天,吳海峰和同事們都要在高溫下工作至少五六個小時。本報記者 劉冕

交警:前胸后背全濕透

姓名:谷金國

時間:14時

地點:西直門橋北

崗位:交通執勤崗

當時溫度:38℃(地表溫度60℃)

昨日14時,驕陽似火,路面熱浪滾滾,行人紛紛撐起太陽傘,司機也將空調調低幾度。47歲的西城交通支隊民警谷金國站在西直門橋北,正在指揮來往車輛通行。

西直門橋上沒有樹蔭,地表溫度飆升至60多攝氏度,溫度計已經“爆表”。每當有車流從身邊駛過,都有陣陣熱浪扑面而來。雖然身邊就是移動警務站,但是按照規定,必須有一名交警在車外執勤。

谷金國額頭的汗水流到臉頰處就干了,警服上沒有汗水濕漉漉的痕跡,隻剩下一圈圈白色的汗鹼。“路面烤、太陽晒、熱氣蒸,這樣的天氣,出的汗瞬間就被蒸發。”谷金國當了28年交警,早已經習慣了高溫暴晒,他並不覺得炎熱難忍。

大街上都是短衣短褲的清涼裝扮,谷金國和隊友武慶豐卻穿著長袖制服,沒有換上短袖夏季制服。“這是騎摩托車落下的病,肩周炎特別怕風吹。”為了穿過車流迅速趕到事發現場,一線交警都要騎摩托車處理事故。“再熱的天兒,一騎上摩托車,風都往袖口裡鑽。”谷金國說,長期飲食不規律讓他得了胃病,高溫天裡也隻能喝熱水。

這兩天陽光格外刺眼,司機容易眼花和精力不集中。14時30分,人民醫院北門兩車發生剮蹭事故,谷金國迅速登上摩托車去現場處置。剛解決完這起事故趕回執勤崗,谷金國又攔截了一輛闖進二環的外地大貨車。在他執勤的6小時中,各種突發事件都有可能發生,“時刻要保持冷靜,行動敏捷。”

“為了讓民警涼快些,交管局剛下發通知,允許我們在這樣的高溫天裡脫掉反光背心。”谷金國黝黑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汗鹼已在他的前胸和后背上繪成一幅畫。“希望市民在出行時,少出些交通事故,多幾分順暢,我們流再多汗都是值得的。”本報記者 孫宏陽

環衛工:穿長袖防晒脫皮

姓名:蔡鳳輝

時間:15時

地點:金水橋步道

崗位:人工清掃崗

當時溫度:地表51℃

14時45分,中山公園門口,十來位環衛工人正在召開簡短的碰頭會。“正陽門城樓前草地上有白色垃圾,金水橋步道上口香糖要抓緊清理,天太熱容易化。”幾句話部署了清掃重點,環衛集團北清物業公司天安門作業隊人工部經理蔡鳳輝抬頭看了看烈日炎炎的天兒,補了一句,“保障組記得一會兒開始送綠豆湯、冰坨子和溫開水。散會吧。”

作業隊負責整個天安門廣場的除機動車道外的路面保潔工作。28萬平方米的作業面積,因為不能採用大型機械作業,隻能靠人工和小型機械清掃。

人工部有180人,採取24小時三班倒,蔡鳳輝昨天應該是15時到21時的班,但作為班組的帶頭人,上午9時不到她就已經上崗了,“暑期客流多,人手緊,大家都要輪著加班加點。”頂著毒辣的太陽,她在整個廣場走了好幾圈,仔細地檢查每個崗位的作業情況,認真地記錄在本上,厚厚的棉質工作服已經結上了一層白色汗鹼。

大熱天穿長衣長袖也是無奈之舉,“穿短袖抹再多防晒霜也是白搭,半天就會晒脫皮。”蔡鳳輝的責任田是金水橋畔的步道,東西長度近500米,寬近30米,上萬平方米的作業面積每次由10個人負責。15時整,地面溫度已超過50攝氏度,站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步道上,1分鐘不到就汗流浹背。戴上草帽,抄起各類工具,騎上三輪電動車,蔡鳳輝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各種紙屑、礦泉水瓶、包裝袋,一邊走一邊用夾子夾進車背后的垃圾箱裡,不一會兒,箱子已經裝了小半袋垃圾。

在金水橋西側的步道邊,整潔的地面上粘著一小塊已經變黑的口香糖,格外刺眼。停下車,蹲下身,蔡鳳輝先是掏出礦泉水瓶洒上一點水,然后用鋼制毛刷把口香糖一點點刷下來,最后用小鐵鏟把剩余部分鏟掉。麻利的動作讓整個工作隻用了2分鐘不到,但地面的熱浪依然讓蔡鳳輝額頭挂滿了汗珠,背上更是滲出一層汗。本報記者 劉可

志願者:烈日下的微笑

姓名:王瑾

地點:故宮北門

崗位:志願者

時間:13時40分

當時溫度:39℃

“大姐姐,請問去東四地鐵站怎麼走?”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兒跑到王瑾面前問,烈日下,小男孩兒已是滿頭大汗。小男孩兒有點閩南口音,“肯定是暑假和父母一起來北京旅游的孩子。”王瑾心中迅速判斷,果然小男孩兒的身后,還跟著一對中年夫婦。

雖也是滿臉汗水,王瑾依舊努力地笑著,她俯下身,對小男孩兒說:“到那邊,坐103路公交車,坐三站,然后就到5號線東四地鐵站了。”擔心小男孩兒聽不明白,王瑾還拿出手機,點開地圖,耐心地給這一家三口講解著路線。

王瑾是北方工業大學的大二學生。這個暑假,她主動報名到京城人氣最旺的旅游景點——故宮當志願者,為游客提供指路服務。她本來應該在7月17日、18日、19日上崗,但因為有志願者請假,王瑾昨天臨時替補。

暑期客流猛增,周一閉館規定暫停。昨天,王瑾從上午9時一直值守到下午3時,為游客服務。陽光照射在皮膚上,火辣辣的,王瑾的臉紅通通的,頭發帘兒在汗水的浸泡下緊緊貼在腦門兒上。好在神武門外有兩排鬆樹,實在耐不住熱,王瑾就轉移到樹蔭下,繼續為游客服務。

“今天游客並不算多的”,王瑾說著,從地上拿起水瓶猛灌幾口,“平時人多的時候,神武門前的這塊空地全是人,想逆著往回走都不容易。”

喝完水,王瑾一抹臉上的汗,又為游客服務上了。“我們熱點兒沒事,隻要能及時幫助游客,讓他們在北京玩得開心,看見他們笑,我也特別快樂。”王瑾微笑著說,那笑容如陽光一般。

本報記者 賈曉燕

特警:作戰靴裡“泡腳”

姓名:劉雙進

時間:14時

地點:王府井南口

崗位:一分鐘增援處置崗

當時溫度:38℃

昨日14時,氣溫高達38℃,市民多以清涼裝束出行,街頭執勤的特警隊員們卻要“全副武裝”,穿著作戰服、作戰靴,在炎炎烈日下完成大概10個小時的執勤任務。

在王府井南口,特警總隊機動一大隊的特警隊員們輪流站崗。特警隊員劉雙進和隊友們一天都要值3班崗,每班崗時間為3至4個小時,由3名特警隊員值守,其中2名隊員在反恐防暴車中待命,1人在街頭站崗。在上勤間隙,他們還要保証日常的體能訓練和技戰術訓練。一天的休息時間,加起來也隻有六七個小時。

中午,反恐防暴車中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為了保証特種車輛燃油充足,車內不能一直開空調。為此,特警總隊今年為防暴車配備了小型交流發電機,為車內的空調供電。此時,劉雙進的上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臉上和脖子裡都在淌汗。“太熱的時候隻能喝冰水降溫,還不能喝太多避免頻繁上廁所,車上還有處突裝備要護衛。”

王府井為北京14處1分鐘處置點之一,若有暴恐案件發生,特警隊員要穿戴15公斤的裝備,在一分鐘之內對案件進行處置。平日,特警隊員也需身穿作戰服,腳蹬作戰靴,他們手持的防暴槍就有7斤重,舉半小時才能換人。雖然換上了夏季作戰靴,但高腰靴仍然非常捂腳,劉雙進和隊友們的雙腳早已被汗水漚紅,“脫了鞋都能滴水,跟泡了腳一樣。”劉雙進說,雖然天氣炎熱,但感覺每天執勤的時間過得挺快。為游客解答各種問題,不會覺得枯燥。特警隊員還進行了專業的急救培訓,防暴車中也配備了急救箱,可以為出現暑熱症狀的游客進行緊急醫治。

實習生 武婧琪 本報記者 孫宏陽

水面巡邏員:哪兒熱去哪兒

姓名:侯景祥

時間:11時

地點:北海公園太液湖湖面

崗位:水面巡邏員

當時溫度:超過45℃

“這個季節,不戴眼鏡,真不好意思出門。”侯景祥慢慢地摘下墨鏡,侯師傅的臉果然有“特點”,整個臉龐黝黑發亮,隻有眼圈是本來的膚色。“我們后勤班11個人,幾乎每人都這樣兒。”侯師傅說。侯景祥今年49歲,擔任水上巡邏員已經8年,在北海太液湖這片將近40公頃的水面上,他負責400多條游船的安全巡查和水面衛生。

上午11時許,驕陽似火。太液湖上多了不少游人,侯景祥駕駛著巡邏艇,在湖面上巡視。“可能很多人以為我們的工作輕鬆又舒服,其實錯了,游人都去有樹蔭的涼快地兒,我們得哪兒熱去哪兒。”烈日當空,水面上濕度更大,一股股熱氣直往身上臉上沖。不到五分鐘,沒遮沒擋的巡邏艇就被烤得發燙,座位燙的坐也不是,靠也不是。船身上的一圈金屬防護欄更是不敢碰。

夏季是公園游船隊最忙碌的時候,從早上8時開船到晚上8時收船,水面巡邏員的眼睛和嘴都閑不住,他們就像水面上的交警,隻要發現游船有隱患,就得第一時間駕船過去糾正。特別是到了暑期,劃船的孩子多了,巡邏員們更得繃緊神經,兩隻眼睛緊盯水面,不停的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說話間,侯師傅發現不遠處的一條電動船有些異樣,他駕船飛馳而去。電動船上,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將腿伸出船,耷拉在水中,兩隻小腳還不時地踢著水,一旁開船的家長微笑地看著孩子,未加阻攔。“孩子,快把腿收回去,這樣太危險,船身一歪就容易落水。”侯師傅一邊將巡邏船靠近,一邊喊著。“天熱劃船,有人把腿伸到水裡,有人為了躲陽光好幾個人都坐到一邊,這麼做很容易出事,我們巡邏時都得制止。”侯師傅說著,把船開走,不時回頭看看那個淘氣的男孩。汗水已打濕了侯師傅的頭發,他扶了扶墨鏡,開動巡邏艇,向著湖心而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