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好夫妻"虧損辦廠8年 為智障員工撐起一片藍天

2015年07月09日08:13   來源:中國文明網

原標題:虧損辦廠8年 為智障員工撐起一片藍天---中國文明網

1997年,易勤和丈夫劉宏濤創建了一家小型食品廠“東方紅”,為了讓智障“孩子”有個“家”,“東方紅”成了福利企業。易勤和劉宏濤不放棄,手把手地教,付出終有回報,他們生產的食品,經衛生部門檢查全部合格。但由於效率低下,公司虧損了80萬元。雖然經營困難,但每月20日,員工們都能按時領到工資,帶薪享有國家法定節假日和暑假。“好夫妻”易勤、劉宏濤的事跡引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長江日報》等新聞媒體紛紛點贊“好夫妻”用倔強的愛為殘疾人撐起美好的家。

1.八年起早貪黑 給智殘員工一個家

每天早上7時許,“東方紅”的廠門口都會出現一道獨特的風景:在易勤的招呼下,智殘員工們集體跺掉身上的沙子和塵土,從“扶弱助殘·積善行德”的標語下依次進入廠房。

易勤早早地便起了床,她總會在凌晨5點30分左右習慣性醒來,然后進入車間,換工作服,戴工作帽,洗手消毒……在廠裡,丈夫劉宏濤負責跑銷售,易勤負責抓生產,她必須在“伢們”上班前做好充分准備,這樣他們來了才能直接開工。

凌晨5點,“犟媽”起床后在車間內准備各種原料。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材料頭天晚上就准備好了。瘦小的易勤要把20多公斤一箱的米粉搬到操作台上,然后稱重、倒模、壓平……長期的勞作,讓她的十指上布滿裂口,而每天十幾個小時地跑上跑下使她的左腳小趾長出了硬塊增生,新買的白布鞋必須在腳趾部位剪開一道2厘米左右的口子,才能減少腳的疼痛。易勤的頸椎和腰椎也已經嚴重變形,醫生要她住院,她不願意去,因為廠裡不可能離開她。

員工們陸續到廠后,易勤仍然無法輕鬆。智殘員工們的智力相當於幾歲兒童,勞動效率隻有健全工人的五分之一,帶領和指揮這樣一群“伢們”工作是一件更加勞心費力的事情。員工們進入車間后,易勤要把每個人要干的活一樣一樣安排好,否則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洗手消毒、拖地、封裝這樣最簡單的事情,易勤也要喊著“一二三四”,手舞足蹈地示范。有時訂單多得趕不完,員工使性子、不聽勸,易勤急得直跺腳。

“跟這些伢們溝通,一句話可能要重復講一百遍,天天講年年講,他們才能記得住。”易勤連晚上做夢都在念叨,由於長年用嗓過度,她的咽部長滿了息肉,聲音長期嘶啞。她特地配了一個擴音器,上班時就斜挎在身上。

深夜,“犟媽”對白天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登記。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盡管精疲力竭,到了工人們下班了,易勤依然不能休息。“伢們”經過充分訓練之后,對產品質量的把關十分嚴格,但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他們會把所有看上去有瑕疵的產品都挑出來扔在一邊。一天的工作結束后,總會積累下一大堆“不合格產品”,而其中的許多可能根本就沒有問題,如果扔掉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易勤兩口子隻能親自上陣,把“不合格”產品再返工一遍。八年來,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午夜。

這些年,再困難,易勤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2013年春天,常年辛苦勞作,身體每況愈下,才47歲的易勤看上去比同齡人要蒼老許多。她的視力急劇下降,喉嚨的息肉讓她無法發聲,頸椎病發作時,隻能躺在車間的地板上不能動彈……但想到瀕臨破產的工廠,家庭的拮據,易勤拒絕了親友提出的去休養、治療的建議。

“我們也不想這樣累,但是現在沒什麼選擇了,把這些‘伢們’趕出去,誰收留他們?我們又於心何忍?”易勤動情地說道。

2.嚴把關產精品 面臨虧損不忘初心

干淨的抹布整齊疊放在一起,拖把上寫著每個人的名字,抽屜裡的物品全部是擺放有序,所有的小包裝盒都嚴絲合縫……很難想象,這些都出自一群智商隻相當於三五歲孩子智障員工之手。

“我們廠房的潔淨度達到了醫院手術室的標准。”易勤的丈夫劉宏濤說。按照要求,在進車間生產前,員工們要洗手消毒,換衣換鞋,不能用手直接接觸原料,車間裡原來沒有空調,但大家在夏天時依然要戴著24層厚的口罩工作。這些健全人有時候都難以堅持的事情,這些智力有缺陷的員工都做到了。

員工們都很聽“犟媽”話,也有些孩子氣。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說洗手五遍,他們不會隻洗四次,即使是手上裂了口子,他們工作還是會認真,他們從不動歪腦筋,他們生產的食品總是安全、完美的。

“我是特種兵!我能行!”這是東方紅食品廠智障員工每天工作前都會齊呼的口號。操作中精益求精,檢查質量一絲不苟,生產的一等品由原來的23.5%上升到99.7%,打開每箱產品你都會驚奇地發現,連中英文的朝向都是一個方向。一位食品監管的干部說:“這個廠幾多年了,隨時來,都經得起檢查,沒有幾個企業能做到!”

翻倍的精力投入,卻換不來翻倍的效益。為了維持廠子,易勤先后將自己的兩套住房售賣和抵押,用於原料購買和工人工資發放。八年來,工廠共虧損了近80萬元。

很多員工不願意給家長說的話,都說給“犟媽”聽。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雖然連年虧損,但東方紅生產的酸梅膏、糕點等拳頭產品仍被看好。武漢本土頗具實力的兩家企業曾聞訊上門,希望展開合作,但開出的條件之一是“希望智殘工人們離開,由他們重新招人”。也有熟人建議,東方紅干脆徹底摘下“福利企業”的牌子,甩掉智殘工人包袱。思慮再三,這位“犟老板”婉拒了好意。“工人們在廠裡待了這麼久,我們之間已經有了感情,怎麼忍心?”易勤和丈夫商量,無論如何都要將智殘工人留下。“從做老板賺錢的角度看,目前我們是敗了,但是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我們勝了!”

3.傾小家有大愛 全家呵護智障“孩子”

2005年,易勤悄悄將自家一套30平方米的老房子賣了6萬,補貼進了工廠﹔2007年,易勤又不得不抵押了自家最后的住所,換來20萬,這些資金如同血液一般注入了經營效益積重難返的東方紅……

丈夫劉宏濤說:“放棄這些智障員工,廠和家都能很快興旺起來,但易經理是死活也不會同意的。”劉宏濤實在不忍看著妻子獨自操勞,也加入進來,每當看見曾經驕傲的“廠花”,被工作壓彎了腰,累花了眼,手上也裂口斑斑,他又佩服又心疼,“在面條裡面多加個雞蛋,就是我支持她的方式。”

易勤一家三口合影。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易勤的女兒劉欣兩年前大學畢業,本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易勤卻把她拉進了廠裡幫忙。女兒愛好時尚,現在卻每天穿著工作服,早起晚睡,沒有周末,更沒拿過一分錢工資。剛畢業時她不太理解母親的做法,吵著說,“你的世界觀、價值觀可以這樣,但是你不能要求我跟你一樣”。兩年時間劉欣漸漸明白了爸媽的苦衷,“我覺得我的命是父母給的,這個關頭我肯定不可能退出去,不能見死不救。他們說‘人在做、天在看’,我不知道天有沒有在看,但我曉得做人做事要有責任感。”

如今被稱為“小劉”的女兒已是20多歲的大姑娘,卻要在每天辛苦勞作、疲倦不堪后,和父母同擠在一張用板凳拼湊起來的木板床上休息。一位至親串門看到如此情景,把這位“犟經理”悄悄拉到一邊說:“易勤,看看這個家,你虧欠這個家太多太多了……”易勤呵呵一笑,沒有解釋,眼淚卻像斷線的珠子不斷滾落下來……

在犟媽的庇護下,12個孩子的工作和生活都變得越來越好。遇見犟媽之前,黃佳瑋曾在一家炸雞店和一家洗車店裡工作過,而這些工作經歷留給他的更多是痛苦的回憶。“犟媽對我們很好,鼓勵我們用我們自己雙手努力勞動。我能把好的食品賣出去,也能自己掙錢了。”

一名新員工談起以往被人欺負的經歷,泣不成聲,易勤溫言安撫。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犟媽就是我們的媽媽。”20歲的吳文凱是第一個叫易勤“犟媽”的孩子。員工們惹易勤生氣了,吳文凱就喊:“媽,別生氣啦。”易勤說,“第一次聽到‘媽’這個字,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易勤說,等到哪天干不動了,這些殘疾孩子有所依,有所養,她也就可以沒有遺憾地離開了。

“犟媽”易勤和丈夫的助殘事跡感動全國,社會各界伸出援手,幫其建造新廠。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昌海專門登門探訪犟媽工廠,表示將給予全力支持和幫助。湖北省殘聯、武漢市、江漢區幫助落實35萬元幫扶金。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幫殘疾員工解決了就業補貼。武漢市江漢區幫助工廠進行整修,2014年的歲末,東方紅開始調試新機器,它的門前多了一塊牌子——“武漢市犟媽食品有限公司”。

在新食品廠,一棵榔榆樹,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它頎長挺拔,立在一棟通體淡黃的4層樓廠房前。樓房頂部西頭,挂著兩個紅色大字——“犟媽”。在拔起的高樓間,新生的東方紅工廠,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

(本網根據稿件《“好夫妻”易勤、劉宏濤辦廠8年 為12名智障“孩子”撐起個“家”》、《善良夫妻辦廠苦撐8年 隻為12名智障人有一個“家”》等綜合,感謝武漢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從智障“孩子”到生產能手,隔著千百次的教導和叮囑,無數日夜的堅守和執著,為了給這群特殊的孩子找到一條生活的路,易勤沒有倒下,她用“鐵肩”扛起一個顫巍巍的工廠,撐起一片明晃晃的藍天。我們要讓更多像易勤一樣的“犟媽們”不再孤獨,要多付出關注和關懷,帶動全社會形成幫殘助殘的良好風氣。唯有用制度呵護這樣的大愛,愛心才能生根發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