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鄉村觀察)

重慶大足探索鄉村治理扁平化 把村務公開牆搬上村民手機

記者 高雲才

2015年07月05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把村務公開牆搬上村民手機(鄉村觀察)

  編者按:探索建立高效、便捷、傳播面廣、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和社會影響大的村務公開網絡平台,把紛繁復雜的基層政府工作和千頭萬緒的群眾生產生活融到一個村務台上進行扁平化管理,是農村工作的一項創新。全面、真實、長效、互動,使村務台成為“風吹不走,雨淋不掉,隨看隨有,永不消逝的公開欄”,為農村經濟和社會平穩發展增加了凝聚力。

  把村務公開牆搬到村民的手機上,是重慶市大足區鄉村治理的一大創新。雍溪鎮石堡村支書冉義民說:“過去用粉筆張牆公布,一下雨就不行了。現在,村民手掌裡的公開牆,風吹不走,雨淋不掉,村民得了明白,干部得了清白。”

  近年來,大足區針對村務公開普遍存在時間不及時、內容不全面、程序不嚴格、結果不透明等諸多問題,探索建立了村務綜合服務公開平台(以下簡稱“村務台”),設置村集體和村民事務等九大功能板塊,群眾可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隨時隨地查詢本村財務收支、惠民資金、一事一議項目,以及各項惠民政策、辦事流程、辦理時限等方面的信息。大足區委書記江濤表示,把村務公開牆搬到了手機上,表面上看是鄉村治理的一個“互聯網+”符號,實際上是鄉村治理“扁平化”的重要探索。當管理層次減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時,金字塔狀的組織形式就被壓成扁平狀的組織形式,這樣的鄉村治理,提高了效率,群眾和干部的心貼得更緊了。

  隻念群眾的“經”

  “接地氣,很實際,最暢通”

  上面一根針,基層千條線。鄉村治理扁平化,就是把鄉村治理各種繁雜事物放在一個平台上,讓所有村民都能在平台上解決實際問題。66歲的雍溪鎮慈雲村李雲華大媽說:“這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誰不關心呀?別看我歲數大了,搞不懂,視力也不好,我還是經常讓外孫幫我看看,今年糧食補助是否發下來了,是多少?”

  “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參與不參與,是鄉村治理扁平化是否立得住的標准。”大足區區長周少政這樣說。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村務台於2014年11月正式開通,到目前為止,已完成用戶注冊97萬人,佔大足人口總數的93.8%,各基層組織、單位部門信息實時公開比例由過去不到10%提升至91.7%。累計監管全區各村社區財務總收入7199.61萬元,財務總支出6047.00萬元,國家惠民資金總額21944萬元,基層重大事項1200項,收到群眾意見1060條,及時反饋信息1060條,處理完成926條。

  村民對村務台怎樣評價呢?

  設計“接地氣”。“怎麼用,都方便順手,”慈雲村村民胡林軍這樣說。村務台經過不斷改進,為村民進行了批量注冊,還開放有電腦端、手機網頁端、微信公眾號等多個登陸端口,輸入身份証號碼登錄查看自己想看的內容,方便、實用。

  內容“很實際”。對此,冉義民深有感觸。村務台涵蓋了村民想要了解、參與、監督的所有村務和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監督權。特別是大家最關心的惠民政策、村級財務和自己的補助資金板塊中,村民不僅能看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信息,還能查看監督同村其他人的信息、查看監督村裡的財務支出。

  渠道“最暢通”。群眾不論在什麼時間,不論在當地還是外地,隻要能上網,就能了解村裡的大小事。周少政說,村務台的開通還很好地保障了外出務工、求學人員的知情權,成了一條能系起外出游子絲絲鄉愁的紐帶。

  撐起群眾利益保護傘

  “坨坨賬”沒了,村級賬細了

  前段日子,寶頂鎮古林村村民何懷富成了大足的“名人”。因為,通過村務台,他發現該村原文書譚賢舉冒領另一村民夏全國低保補貼,立即向區紀委舉報,促使譚賢舉退還夏全國1022元,上交廉政賬戶3018元,譚賢舉也因此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鄉村治理扁平化,撐起群眾利益保護傘,有力地保障了群眾利益,在“明白賬”中,群眾的心平了,氣順了。大足區紀委書記弋渝生說,平台將村級賬單的公開納入規范化管理,財務收支、資產資源賬單必須公示明細,接受群眾監督,有效遏制了報假賬、“坨坨賬”等賬務不規范行為。村務台運行以來,發布資金資產類信息191萬條。

  撐起群眾利益保護傘,一手堵住漏洞。

  周少政說,“群眾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從大足的鄉村治理看,公開‘三資’明細,就是為了堵住亂報賬的漏洞,堵住集體資產流失的漏洞。”

  村務台每月定期公開村級財務收入和支出、財務月報表,並注明時間、項目名稱、金額及責任人,村民可通過該平台詳細了解本村財務收支賬單明細,消除了以前收支一本糊涂賬和群眾猜忌舉報現象。將村集體資產情況、資源情況、區鎮兩級分配給村集體的各類項目資金、本村農村土地承包流轉情況等涉及集體資產的具體事項、撥付時間、來龍去脈等信息在平台上及時發布,接受群眾監督。

  撐起群眾利益保護傘,另一手突出民計民生。

  大足將涉及民計民生的各類事項在村務台上公開,並通過村務台的延時預警、智能糾正等功能加強對惠民資金補貼發放的跟蹤監督,確保各類資金足額、按時發放到村民手中。

  公開政策依據,發放補貼有章可循。村務台匯總全區所有涉及民生的政策法規並按部門、分類別公開,用戶在一個平台即可查詢到所有的惠民政策,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使用關鍵字搜索等功能進行自主查詢。適時將種糧直補、醫保報銷、低保、五保、計生獎勵扶助、貧困慰問金等的名稱、起始時間、補助標准、主管部門及科室在村務台上公開發布,每家每戶有哪些補貼項目,補貼多少一目了然,有效杜絕了少數基層干部“人情操作”“暗箱操作”。通過平台公示后,全區共清退城鄉低保6164戶14805人。雍溪鎮書記謝洪說:“村務台讓惠民事項由暗變明,村民歡喜,我們這些基層干部心裡踏實。”

  村民訴求通道“由曲化直”

  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難題

  看著稻田裡秧苗茁壯成長,棠香街道水峰社區五社社長楊家富最近可順心了。今年春上插秧大忙的時候,村裡的排灌站缺電,灌不上水。他在村務綜合服務公開平台發了一條信息,3天后水就灌上了。村子裡的寬帶出了問題,發個信息在平台上,很快電信部門就來解決問題,事后還要來四五個電話,問滿不滿意。

  鄉村治理扁平化,村民訴求通道“由曲化直”,確保政民雙向互動。

  群眾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身份識別后登陸平台,對整個平台公示的基層事務、財務收支明細、個人享受惠民資金等情況提出意見建議,並實時與平台管理人員進行互動,對基層無法直接解決的問題可以提交至“陽光大足”進行處理,“陽光大足”平台按照首問制,由紀委向相關部門移交辦理,各部門在工作平台內限時答復,並將答復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並通過網絡提供全方位、優質化的服務。

  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難題,就這樣迎刃而解。截至目前,村務台監管涉民資金項目41個,涉及金額2.1億元,公示基層重大議事項目1200項,記錄基層行權4000余次。

  根據職能職責的不同,大足村務台實行“紀委統籌,部門、鎮街、村(社區)‘三級’發布”的信息管理機制,分級公開為民服務的政策法規、職責范圍、經辦人員,讓群眾辦事有據可依、有門可找、有人可辦。村務台帶來了基層行權監管的“大改變”。部門亮出規章制度,辦理流程一查便知﹔鎮街亮出服務指南,群眾辦事一路通暢﹔村級亮出具體事項,群眾權益一清二楚。

  弋渝生說,村務台開通以來,基層干部作風明顯改善,自我約束力明顯增強,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明顯提高,鄉村治理的效率上來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