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用大腦去戰斗 成空某團大討論在戰鷹鐵翼下展開

2015年06月16日09:48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用大腦去戰斗 成空某團大討論在戰鷹鐵翼下展開

大討論,在戰鷹鐵翼下展開

——成空航空兵某團以80后飛行團長蔣佳冀為標尺討論確立“飛翔標高”的調查訪談

□引子

一場無法坐下來展開的討論

酷夏,成空航空兵某團“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大討論也逐漸升溫。為了讓大討論更加入腦入心、動情動理,他們把大討論的“課堂”搬到戰鷹鐵翼下,把大討論的“標尺”標定在團長、被空軍授予“矢志打贏的模范飛行員”榮譽稱號的蔣佳冀身上。

作為80后團長,蔣佳冀2011年、2012年連續兩次奪得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檢驗性考核“金頭盔”,成為空軍首個蟬聯“金頭盔”的飛行員。

然而,為採訪這次大討論,記者出乎意料地遭遇了“冷落”——

大漠對抗、邊陲巡弋、本場改裝訓練……任務,飛行!飛行,任務!這個長年征戰、歷練四方的新戰機部隊,處於隨時准備凌空出擊的戰斗狀態。

而作為討論的“標尺”——團長蔣佳冀,既要帶隊藍天翱翔,還要掌控多個“戰場”,使“空中殺手”們集中圍坐討論成為“奢望”。

“新一代空軍飛行員應該是什麼樣子?”“‘四有’標准怎樣在任務中落地?”記者隻得將一個個“?”發給官兵,利用戰斗間隙對這場分散、分段進行的特殊“討論”展開了調查訪談……

劉應華

戰機在我手中 祖國在我心中

今年初春,當該團接到赴西南邊陲執行緊急應對任務的命令時,團先遣小分隊官兵正在赴另一地域執行任務的途中。

“以最快速度趕到,迅速展開保障!”接到團長蔣佳冀的命令,裝備保障負責人、團機務大隊副大隊長熊烊,立即帶領官兵中途換車,馬不停蹄奔赴新戰場。

從那時起的數月裡,全團分為三路人馬,同時在三地擔負起3項重大任務。面對艱巨任務、重重困難,蔣佳冀態度堅決:“守疆衛土的事,再苦再累再難,我們都必須不打折扣、堅決完成。”

記 者:在開赴外訓場的途中接到蔣佳冀電話時,你從他的語調裡聽出了什麼?

熊 烊(團機務大隊副大隊長):堅決果斷、聞令而動。作為戰機維修保障工作者,從2005年他作為新飛行員改裝新戰機到現在當了團長,我們一起執行過10余項重大外訓任務,無論多危險、多艱巨,他都有這麼一股勁。當團長后,更是每時每刻都在把這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傳遞給官兵,成為我們這個團隊的靈魂。

記 者:作為和蔣佳冀搭班子的團政委,通過這件事,你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什麼特質?

張紅平(團政委):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當一個人有了可以完全信賴和用生命付出的某個目標時,內心就會變得無比強大。那個目標,常常就是我們的信仰。”我想,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信仰,蔣佳冀才會把飛行當事業,激情投入、全身心投入,厮殺藍天戰場,挑戰生死極限。

用大腦去飛行去戰斗

今年陽春,成空部隊在雲貴高原上空展開了激烈的體系對抗針對性訓練。一天,蔣佳冀與飛行大隊長王體,同另一新機部隊兩名飛行員進行空中對抗。兩次激戰,他均在遠距離發現目標。

“在這麼遠、沒有任何參照物的天空發現目標的難度非常大。”王體這名蔣佳冀帶教出來的優秀飛行員觸動很大,“蔣佳冀當團長后,要統籌兼顧全團工作,參加技術研究和針對性訓練的時間相對少了,但依然保持精湛的技戰術水平,的確讓人佩服!”

記 者:蔣佳冀擔任團長后,盡管工作繁忙,卻依舊保持著精湛的技戰術水平,你覺得他這種能力來自哪裡?

王 體(飛行大隊長):我和其他戰友交流過,團長即便沒有升空,大腦也從沒間斷過琢磨,而且對每個課目、每種戰法、戰機怎麼操作更有利於打仗,比我們琢磨得更細、更超前。一旦升空作戰,他腦子裡就像有個電腦軟件,快速搜索反應,確定最佳方案。

戰爭沒有預備期,怎麼能像蔣佳冀這樣隨時拉上去就能打、打得贏,是我們每名飛行員都應該潛心歷練的本事,否則何談“時刻准備戰斗”?

記 者:面對繁重任務、繁雜工作,怎麼“用腦子飛”?

李生華(團作戰訓練參謀):定力。從2012年他當大隊長時,我們就一起做飛行計劃,一起外出執行任務,知道他有睡覺前將飛行難點在腦子裡“過電影”的習慣。當團長后,又有一個習慣“雷打不動”——無論多忙,飛行前一天的晚飯后都要一個人圍著營院“暴走”兩個小時。這是他“用腦子飛行”的時間,邊走邊用腦子過飛行技術難點,還不時用手比劃戰術動作。這時候,誰也不能打擾他。

高危行業需要頑強的精神

初春至初夏,雲貴高原,體系對抗針對性訓練場,突擊突防、自由空戰、低空山谷等高難課目訓練次第展開。

翻看飛行計劃,每一項課目訓練的首次飛行,第一個名字都是蔣佳冀。團長第一個飛,骨干、老飛行員緊隨,之后全團展開……

而在另一處邊陲戰場,飛行員常常一升空警巡就是連續3個多小時,但大家都爭著上、爭著飛。跟隨該團小分隊執行任務數月的師副政委李豎峰發現,“見任務就上,見紅旗就扛”已成為蔣佳冀團隊的共同姿態。

記 者:你和蔣佳冀是航校同學,從航校起在一起16年了,為什麼每次還都爭著飛?

張壽海(副團長):飛行,是勇敢者的職業,更是降大任的職業。領導骨干都沒有膽氣底氣,怎麼讓部屬搏擊藍天?當年,我們的老師長、老團長沖在前面,帶領我和蔣佳冀這些年輕飛行員完成了首次高原試航、邊境駐訓等一項項險難任務,現在我們必須沖在前面。

記 者:這些年,您和這個團隊南征北戰,見証他們完成了體系對抗、高原試航、邊境駐訓等多項重大任務,您對這個團隊的血性傳承有什麼感想?

李豎峰(隨隊執行任務的師副政委):忠誠獻身的品質能夠點燃沸騰的熱血,敢於擔當的意志能夠凝聚無敵的力量。在蔣佳冀團隊,我看到了這種無私無畏的血性傳遞。團領導聞戰則喜的狀態感召著部隊,每名官兵都在不辭辛苦維護團隊榮譽,都在努力爭取和團長一樣“怒放”的機會。

□連線蔣佳冀

團隊意識,比飛行本身更重要

酷夏,蔣佳冀房間的燈亮到很晚。連續數月翱翔在不同“戰場”的他與副團長張壽海和馬驥3個老同學,總算有了一次任務間隙的交流。

訓練難題、團隊氛圍、骨干培養,蔣佳冀的團隊建設“路線圖”、張壽海的體系對抗感想……“好的及時表揚,弱項當場提醒。個性不同,但對團隊建設坦蕩無私、有啥說啥。”這是他們這3個自航校至今一直一起飛行的同年招飛同學,堅持已久的習慣。

“團隊至上,又保持個性,這才是打勝仗的團隊。”蔣佳冀說,不帶私念的“陽光飛行”,是老師長王燕崎帶給他們的理念,現在他們也帶著這樣的胸懷和責任,帶領官兵延續發揚團結向上的團隊精神。

“當團長后,你想得最多的是什麼?”蔣佳冀回答說:“我現在想得最多的是,激發團隊能量,讓更多年輕人超越我,鍛造更多忠誠、無畏、精飛、善戰的‘金頭盔’飛行員。這是我的目標,更是我的責任!”

讓大討論來得更生動些

■風 雲

這個夏天,一場生動的大討論正在活潑潑地展開——機翼下、戰車旁、巡邏路上、發射架下、駐訓場內……有形的討論、無形的思考,讓“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這12個字像火種一樣植入每一位官兵的精神世界,化為新一代革命軍人成長的“思想火炬”。

這個夏天,一場深刻的大討論正在全方位地展開——照鏡子、查短板、找准問題、瞄准實戰、對接崗位……走心的討論、入心的感悟,讓“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在一遍遍的“描紅”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立體,直至融入官兵的血脈。

有人說,教育的使命,就是為了培養人的精神譜系。那麼,討論的作用,就是為了讓官兵對照“四有”標准擦掉思想深處的各種“灰塵”,以昂昂然的精神狀態,亮出新一代革命軍人的精氣神。

一切不以進入頭腦為目的的教育,都是偽教育﹔一切不以進入心靈為目的的討論,亦非真討論。

生動起來,方能深刻下去。這個夏天,因為這場入腦入心的大討論,而顯得更加酣暢淋漓——

讓大討論來得更生動些吧!(特約記者 胡曉宇)

(《解放軍報》2015年06月16日 04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