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勵志的“高考橋段”讓人百味雜陳

張 健

2015年06月08日09:26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勵志的“高考橋段”讓人百味雜陳

今年高考前,出現了一個“高考橋段”。據說是省內一中學畢業生自發拍攝了一段視頻,由一名高考狀元領銜的近百名優秀學長為學弟學妹加油。其中不乏有趣溫情的鏡頭:一位同學在北大食堂前咬了一口雞腿,感言道:學弟學妹們,如果你們不快點來,飯就涼了。兩名清華男生寫了一首打油詩,“大學還是清華好,學妹不要跑”。諸如此類,等等。

這個高考橋段,也許是為了減輕考生的壓力,但長久看來,反而加大了社會整體的應試壓力。如果真是為考生減負,完全可以找一些普通學生。比如,一名三本大學的學生啃雞腿﹔又比如,在一個風景絕佳、名氣一般的校園裡邀請學弟學妹。豈不純粹和真誠得多?誰都明白,優秀學長就是高考狀元和高分考生的代名詞。所以,在外表輕鬆溫情勵志之下,隱藏著名校崇拜和分數崇拜。觀者自然百味雜陳,難以言說。

以優異者激勵大眾或疏導壓力本無可厚非。但以高考狀元說事,早已走了樣、變了味。自2004年開始,教育部門就叫停炒作高考狀元,要求不得對高分考生和高考升學率宣傳﹔2011年又明確表態,不得公布和炒作高考狀元,不得排名高考成績﹔我省教育主管部門也曾與全省14個市教育局簽訂責任狀,對於學校或者教育部門的過度炒作現象,將在全省通報批評,取消一年評優資格……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高度功利化教育的氣氛降降溫,為孩子們留一些安靜的空間——假使執行到位有效,可以淡化狀元情結,自然能使許多學生和家長安心。

到了今天,我們不再直言“狀元”,而改稱“優秀學長”、“學霸”或者五花八門的委婉詞,就可以安然過關了嗎?或者,不再正式高調地公布狀元名單和經驗,而改走為考生加油的“曲線”策略,就不顯得突兀和可以容忍嗎?對於禁炒狀元政策的執行能力,實質上折射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真實反映出一些人的真實想法。一方面,他們要比一般老百姓更明白這裡面的利害關系,清楚炒作狀元的諸多壞處﹔而另一方面,禁止炒作又是與利益切割,無異於動刀割肉,下不去刀。

過些時候高考就會放榜,不出意料,狀元熱又將東山再起。這對考生及家長來說,有虛榮心作祟的因素﹔對於商家,有挖掘狀元商業價值的目的﹔對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而言,作為教學成績加以宣傳,以便在來年的招生工作中佔得先機……主管者理應從屢禁不止的“狀元”炒作中看到根源,感到緊迫,從控制信息源頭做起,加強政策執行的嚴肅性,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多元化的人才標准,讓社會的目光從幾個“狀元郎”轉到廣大孩子的健康成長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