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而非中國的獨唱

徐黎麗 余瀟楓

2015年06月08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的合唱而非中國的獨唱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提出、沿線各國響應並合作的跨國經貿戰略,但個別勢力卻認為,這是“中國威脅論”“中國勢力擴張”“中國新殖民主義”的體現。事實不是如此。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發言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因此,這一戰略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以共商為原則建立“利益共同體”、以共建為原則構筑“責任共同體”、以共享為原則邁向“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和諧共同發展。

一、以共商為原則建立“利益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洲,60多個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文化豐富多元、社會制度千差萬別的國家,約有44億人參與其中。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地理空間內共謀人類生存與發展大計,隻有以共商為基礎,才能啟動和實施。所謂共商就是凡涉及“一帶一路”的舉措都必須共同商議。雖然“一帶一路”的提議者是中國,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底子薄、人口多、資源少、產業弱,發起和參與這一戰略的目標和大部分參與這一戰略的發展中國家一樣,是為了解決國內民生問題。因此大家必須坐下來共同商議如何通過揚長避短、互學相幫解決這一頭等重要問題:參與這一戰略的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程度高、速度快,但由於大家都是國際社會中平等一員,必須切實尊重信任、求同存異,在此基礎上形成資源與技術的互補、傳統產業與現代企業的銜接,最終才能實現同在地球、共同發展的目標。

共商就要尊重各國的利益。具體來說就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時最大限度地照顧他方利益,特別是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之所以能夠延續幾個世紀,在各國間的經貿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就是沿線各國能夠彼此尊重各自利益,維護和擴大核心利益,最大限度地照顧不同習俗、傳統和制度,使東西方文明得到溝通交流。這是我們今天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應該很好借鑒的歷史經驗。因此,共商是利益共同體建立的前提。

二、以共建為原則構筑“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戰略是基於沿路各國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且經過各國前期調研反復修改而制定的宏偉計劃,它適合各國的發展需要。但要實現這些發展目標,必須依靠沿線國家積極地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在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產業等方面加強協作和互補,在文化、社會、制度、思想、意識方面加強溝通和了解,在實施過程中發揚有耕耘才有收獲、苦盡甘來等責任精神。除此之外,“一帶一路”與任何其他戰略規劃一樣也會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也要隨時代變化不斷解決新出現的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參與其中的沿線各國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具有擔當意識和時代使命感,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隻有盡到責任和義務,共建的各項目標才能實現。

目前,在“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設計和初步實施方面,各國已經顯示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顧全大局意識。以中國為例,作為這一戰略的提出者和發展中大國,向各參與國鄭重倡議,在戰略總體目標與某個國家某項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要“摒棄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在初期建設階段,沿線各國首先要盡全力疏通促進經貿合作和交流的鐵路、公路、航空口岸及各類關口、卡哨,特別是加強與此相關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從目前這一戰略的運行情況來看,提出國和參與各國均在共建原則指導下自覺維護這一戰略實施的“責任共同體”。

三、以共享為原則邁向“命運共同體”

如果說在共商原則上形成的“利益共同體”是“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實施的基石,在共建原則上形成的“責任共同體”強調的是患難與共、同甘共苦的過程,那麼在共享原則下逐步邁向“命運共同體”則是必然結果。可以說,這一必然結果不僅是沿線各國自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時期形成的唇齒相依、命運與共的關系的延續,而且也是由這一戰略的共享特征所決定的。因為與世界以往的區域一體化戰略相比:“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種單向性援助,而是一種多向性共建﹔不是一種對抗性結盟,而是一種合作性結伴﹔不是一種“例外主義”的算計,而是一種“關系主義”的互惠﹔更不是一種“殖民主義”的強制,而是一種“和合主義”的聯動。它是共同謀劃,共同實施、共擔風險后的共同分享。

這一共享,也不是簡單地對某種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的享受,而是對整個戰略成果的全方位共享。我們可以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堅持”中找出共享的答案。這就是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即從戰略理念、合作方式、資金籌備、經貿成果、文明互鑒等全方位共享。從“一帶一路”戰略初級階段的成效來看,各國已經初步共享到這一戰略帶來的成果。據測算,“一帶一路”帶來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亞投行、絲路基金等致力發展亞洲價值、亞洲投資、亞洲市場,聯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初步體現了沿線國家的利益。隨著這一戰略的深入發展,沿線各國能夠共享的成果將會更多,“命運共同體”的向心力將會越來越強。

總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沿線各國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會實現利益、責任、命運三位一體的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就是沿線國家合唱而非中國獨唱的結果。

(作者分別為:蘭州大學中國邊疆安全中心主任、敦煌與絲路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教授﹔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合作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