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維護世界和平 展現中國風採

我軍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25年回眸

2015年05月29日10:15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維護世界和平 展現中國風採

今年5月29日,是第13個國際維和人員日。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也已走過25個年頭。

1990年4月,聯合國第一個維持和平行動任務區——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司令部的簡報上,首次出現了關於中國軍人的消息:5位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觀察員抵達大馬士革。這張特別配發了圖片的簡報,也成為中國軍人首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見証。

此后25年間,我軍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經歷了兵力規模從小到大,部隊類型從單一到多樣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維和軍人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贊譽,並受到駐在國民眾的廣泛歡迎,成為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中的中堅力量。我軍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歷史,既是一段探索史,也是一段發展史,更是一段光榮史。

從有限參與到積極支持

伴隨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規模不斷擴大,派兵的地域和類型也在不斷拓展

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遣軍事觀察員,是我軍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起點。一年之后的1991年4月,我軍派出的15名軍事觀察員奔赴聯合國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同年9月,聯合國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團也出現了20名來自中國的軍事觀察員。

工作在上述三個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的中國軍事觀察員,以出色的業務能力和高度的敬業精神,為中國贏得了良好聲譽,也為后來中國拓展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積累了經驗,鋪平了道路。此后,我國每年至少有40名軍事觀察員戰斗在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一線。他們日夜巡邏,觀察著任務區內的種種跡象,寫出一份份高質量的觀察報告,為聯合國總部評估當地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上,1992年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當年4月,應聯合國請求,我向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了第一支400名官兵組成的整建制工程兵大隊,主要承擔道路和機場修建工程。此舉不僅結束了我國隻派遣軍事觀察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也為日后派遣其他后勤保障分隊奠定了基礎。

2002年,中國正式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一級待命機制,即在聯合國請求下派遣人員和裝備可在90天內部署完畢。在此機制之下,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規模不斷擴大,派兵的類型也在不斷拓展。

——2003年4月,向聯合國剛果(金)特派團派出由175名官兵組成的工兵分隊和由43名官兵組成的醫療分隊,將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維和分隊擴展到醫療領域。

——2003年12月,向聯合國利比裡亞特派團派出了由275名官兵組成的工兵分隊、240名官兵組成的運輸分隊和43名官兵組成的醫療分隊,維和分隊類型擴展到運輸領域。

——2007年11月,向聯合國/非盟蘇丹達爾富爾特派團派出315人的多功能工兵分隊,其中配備了一支打井分隊。

——2011年1月,向聯合國馬裡特派團派出155人的工兵分隊、170人的警衛分隊、70人的醫療分隊。其中,警衛分隊是我軍首次派遣成建制安全部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2015年,首次向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派出維和步兵營,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截至2015年5月,我軍共向聯合國6個維和任務區派駐15支維和分隊2837人,另向聯合國9個任務區派有軍事觀察員、參謀軍官89名,合計2926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從內部規范到對外交流

內部機制建設趨於完善的同時,維和工作也成為中國對外軍事交流的重要內容

2001年12月,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正式成立,成為專門負責協調和管理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工作的機構。此后,我軍還陸續制定了維和部隊干部、財務、人員待遇、著裝等規章制度,為加強維和人員管理、提高維和人員待遇、保障維和人員權益提供了依據。而維和分隊骨干培訓、行前訓練,也早已有矩可循。

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1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條例(試行)》頒布施行。條例對我軍參加維和工作的任務范圍、組織領導、派遣與撤回、教育訓練、管理保障等做出了系統明確的規范,為維和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

內部機制建設趨於完善的同時,維和工作也成為對外軍事交流的重要內容。2009年6月,中國國防部維和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該中心的成立,不僅為培訓我國維和人員提供了正規化、實戰化場所,還成為培訓外國維和人員和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我國維和培訓和交流走向國際的重要標志。此后,維和交流已成為中國軍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頻頻見諸媒體報道。

——2009年6月底至7月初,我軍首次與蒙古國軍隊舉行代號為“維和使命-2009”的維和聯合訓練,這是我軍首次組織實施中外軍隊維和聯訓,開創了我軍與外軍維和聯訓的先河。

——2011年3月底至4月初,由中國國防部與聯合國維和部共同舉辦的聯合國維和教官國際培訓班在中國國防部維和中心舉辦,這是我國與聯合國首次共同舉辦維和教官國際培訓班。此后,維和行動高級指揮官培訓班、軍事觀察員國際培訓班相繼在這裡舉行,中國國防部維和中心也被聯合國指定為全球核心維和培訓基地。

——2014年10月,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與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和瑞典伯納德特學院,在北京共同舉辦“和平行動挑戰論壇”國際維和年會。

與此同時,中國軍官不僅經常參加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各類國際性維和研討會和專業培訓,一些具有豐富維和經驗的軍官還走出國門,為聯合國組織的維和培訓活動授課,將專業知識和中國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的維和人員。

從貢獻力量到貢獻智慧

在維和分隊之外,中國軍隊還向聯合國總部和一些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派出合同制軍官擔任重要職務

據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統計,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5年來,中國軍隊累計派出維和官兵3萬余人,先后有10名官兵犧牲。中國維和官兵新建、修復道路1.1萬余公裡和300多座橋梁,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診病人14.9萬多人次﹔運送各類物資器材110萬噸,運輸總裡程1200萬公裡。“敢於擔當”“吃苦耐勞”成為外界對中國維和官兵的普遍評價。

在此期間,我國還向聯合國總部和一些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派出合同制軍官,擔任重要的職務。他們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樣式,也在各個領域發揮著中國式的智慧,促進了聯合國維和事業的發展。

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和部隊下轄三個任務分區,部署在長達180公裡的緩沖區內。在2011年1月劉超被任命為聯塞部隊司令之前,不同任務分區的維和部隊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流。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在聯塞部隊中推行了輪崗制度,定期安排青年軍官在不同任務分區之間交換任職,開拓眼界,體會多元文化。這一舉措推出后,受到各方極大歡迎,並被寫入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和部隊的訓練大綱。

中國維和軍人在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25年裡,“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形象深入人心,“中國速度”“中國質量”都已成為一些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的標尺和樣板。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09年11月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的維和部隊是聯合國任務部隊中水平最專業、效率最高、訓練最有素和最守紀律的隊伍”“中國在維和行動中的良好形象提高了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效率並且加強了維和行動的合法性”。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我對中國維和人員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正是他們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和平、安全和自由。”

展望未來,在地區戰亂頻仍、沖突不斷的形勢下,國際社會需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中發揮支柱作用。我軍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領域將更加廣泛,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劉強 作者系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戰略與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曾兩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