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國際博物館日專題

2014年度十大精品展覽揭曉

2015年05月19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2014年度十大精品展覽揭曉

“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入選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人們在河北博物院“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上參觀金縷玉衣。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的第十二屆(201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揭曉。

本屆推介活動共收到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報送的75個陳列展覽項目的申報材料,經過資格審查、初評、終評,最終評選出10個精品獎、10個優勝獎和兩個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真彩秦俑”、河北博物院的“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南京市博物館的“六朝歷史文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抗戰歲月基本陳列”、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家園·生命”、中國海關博物館的“漫漫雄關——中國海關博物館常設陳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廣西民族博物館的“BEIXNUENGX(貝儂)——壯族文化展”、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基本陳列”、首都博物館的“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裡的霸國”獲精品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西域歷史的記憶——新疆歷史文物陳列”等10個展覽獲優勝獎。

本屆活動還首次擴大了參評范圍,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產生良好影響,並符合相關條件的出入境展覽,可參與國際及港澳台合作交流獎,山西博物院的“印度的世界——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印度文物精品展”和廣東省博物館的“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首獲殊榮。

國家文物局於1997年開始的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已成為全國博物館界翹首以盼的一項盛事,被譽為中國文博界的“奧斯卡獎”評選。

又訊:“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同時公布

18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在石家庄公布:福建省博物院和建川博物館榮獲2015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榮譽稱號。該稱號由中國博物館協會設立、組織評選和頒發,其宗旨為推動我國博物館在當地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鼓勵各博物館在業務功能領域進行實踐創新。評選自2012年啟動以來,上海博物館、廣東孫中山紀念館、山西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寧波博物館先后獲此殊榮。

【記者點評】“讓文物活起來”成為著力點

從主辦方提供的入圍展覽簡介可以看出,與此前的11屆相比,本屆活動有三個亮點:

一是開始關注博物館文創。每個展覽都專門介紹了配合展覽研發的文創產品及銷售額。雖然這些文創產品的類型仍然集中於文具、飾品、擺件,呈現一定的同質化,但將文創作為評選項,是與新頒的《博物館條例》相契合的﹔而這種導向性的措施,對今后博物館文創的發展必定會起到促進作用。

二是基於研究成果舉辦的展覽漸多。比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抗戰歲月基本陳列”是在重慶實施“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研究與保護工程”的背景下設計的,充分吸收了工程實施以來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有些展覽則是“老樹新花”,用新的視角和語言闡釋人們熟知的文物,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真彩秦俑”,就是以展示秦俑的色彩美為重點內容,為觀眾還原真實的秦帝國的色彩世界。

三是基本陳列越來越精致。由於基本陳列要承載的內容往往十分龐雜,在展陳設計時容易出現兩種極端:主次不分地堆砌各種材料,讓觀眾覺著太雜﹔抑或學術味濃重。記者瀏覽了各博物館的網上展廳,這次“十大精品”中的基本陳列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河北博物院的“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展,對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和王后竇綰墓進行了全方位展示和解讀,重點是對出土文物的展示。1605件(套)文物展品和175件輔助文物採用了主副雙展線設計,主線上的精彩文物,在多媒體、場景展示等副線的幫助下,更加易於理解,兩條線相得益彰。

無論是加強文創、滿足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還是以科研帶動展覽、讓學術成果惠及普通觀眾,抑或精心打造基本陳列、讓觀眾看懂看好文物展覽,“讓文物活起來”無疑是本屆十大精品展覽的著力點,而且還將是博物館人努力的方向。(記者李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