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敢拼敢干敢說,大膽辦事的村民小組長。”
“自家事情不搞,剛50出頭,頭發全白了。”
“他豪爽大方,熱情好客,愛喝酒、愛干淨、愛熱鬧、愛動腦筋,一天到晚閑不住,我們都叫他丙爹。”
眾人口中的這位“丙爹”,便是長沙市金山橋街道桐林坳社區銀孔圍組的胡丙炎,拿著5元一天的工資,他樂享其中。在他的帶領下,銀孔圍從遠近聞名的臟亂差村組,一躍成為各地爭相觀摩和學習的最美村落,銀孔圍也被稱為“鮮花盛開的村庄”。
胡丙炎近照。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1.意外當選 他放棄高收入當起“四沒官”
“他們都叫我胡瘋子,的的確確我也是個瘋子,如果沒有這股瘋子勁頭,瘋子精神,我想我沒法帶領村民們打造出如今的銀孔圍。”面對記者的採訪,胡丙炎淡定而從容,輕描淡寫的述說自己的故事。
年過半百的胡丙炎,依然像年輕人一樣“愛追星”、“愛追夢”。他說:“我的夢想,是能將銀孔圍建成城鄉結合部的五星級村組。”
胡丙炎是地道的銀孔圍人。退伍后,他隻身在沿海地區闖蕩,先后從事過普工、海鮮批發等工作。后來由於腰椎間盤突出極其嚴重,被迫回家進行療養。為了補貼家庭生計,他在家鄉辦起了養豬場,喂了200多頭豬,年收入最高時達到了20多萬元。正當他准備擴大養殖規模時,2008年的一次村民小組長選舉,徹底改變了胡丙炎的命運。沒有參加競選的他,竟獲得了當屆村民小組長最高票選。
胡丙炎(左一)和鄉親們探討銀孔圍的生態建設。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面對這突入其來的票選結果,軍人出身的胡丙炎,在村民們的厚愛前,果斷結束了養豬場,當起了這“沒品、沒級、沒權、沒工資”的“四沒官”。很多人不解,認為他果真是“瘋”了,可胡丙炎不這麼看,他說:“人活著就要有信仰,就要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銀孔圍。”從此,這位“小小當家人”便管上了組裡事務,大到紅白喜事,小到雞毛蒜皮,組民們都要他過問,有時候,晚上12點接到電話,即使已經睡下,他都會起身去解決。
“以前的銀孔圍,到處都是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和養殖垃圾,簡直就是垃圾圍村。”胡丙炎回憶道。多年前,胡丙炎剛回到銀孔圍生活,就立刻感覺到這裡的農村生活環境十分惡劣,村民們把塑料袋隨意丟棄,雞鴨等養殖動物隨意放養,生活垃圾更是隨處可見,尤其是夏天來臨的時候,空氣中彌漫著腐臭的味道,生活環境不容樂觀。在他的心裡,改造銀孔圍的願望已然萌發。
2.見招拆招 他面對群眾不解先從親娘“開刀”
萬事開頭難。胡丙炎在著手鄉村環境整治的路上並不一帆風順。
縣區調整后,地處鄉村的銀孔圍劃入了金山橋街道桐林坳社區,要按照城市標准來開展城市衛生評比。作為一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村落,一方面,農活繁忙、項目建設任務重,村民們沒有時間顧及環境衛生﹔另一方面,從村民轉為市民,思想觀念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根本轉變,以城市的環境衛生標准來要求農村,很多人都覺得這是“趕鴨子”上架,無法完成的任務。在2012年年末的環境衛生評比中,銀孔圍差點就被評為全市的十差村組,環境整治成了一個大難題。
特色垃圾分類小木屋成為銀孔圍的標配。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為了號召村民參與進來,行動起來,胡丙炎曾挨家挨戶的宣傳。碰釘子是常有的事。“這麼多年沒有一點變化,就憑你一時頭腦發熱,能搞出什麼新名堂?”面對村民的將信將疑、冷嘲熱諷,胡丙炎並沒有打退堂鼓。
在宣傳勸說並沒有取得太大成績后,胡丙炎秉著“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的理念,決定身體力行,以自身的行動來改變村民的觀念和想法。於是,他開始從扮靚自家庭院做起,每天都把裡裡外外打掃的一塵不染,還依著時節播撒花籽。而在自家院子的整理中,胡丙炎就發現,破壞環境衛生的一大“禍首”就是放養的雞鴨。
“雞一出籠就把門前屋后弄得雞屎滿地,我辛辛苦苦種的鮮花都被貪吃的雞啄食了。”面對這一難題,胡丙炎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動員農戶將雞鴨由放養改為圈養。但計劃並沒有得到大伙兒的認同,在遭到村民的強烈反對后,他見招拆招,又想出一個妙計。“我娘是鄉上遠近聞名的‘老頑固’,先從我娘這‘開刀’准成。”不多久,在看到胡丙炎母親的工作都被做通之后,大伙才漸漸開始配合起他的工作計劃來。
而在衛生的衡量標准方面,胡丙炎就以當年部隊裡的內勤標准為“准繩”,並挨家挨戶的“測量”。在檢查張大姐家時,胡丙炎就發現鞋子擺放“不合格”,於是馬上親自示范,將拖鞋、皮鞋一雙雙分類整理、有序擺放。胡丙炎在這方面的固執,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張大姐的理解,“定這麼高的標准,有必要嗎?”所以,張大姐也就沒放在心上。第二次的檢查,胡丙炎還是二話不說,重新示范。前后來回七次,張大姐才意識到自己的尷尬。“胡丙炎一個大男人,彎腰教我擺鞋子,再不搞整潔,我實在對不住他啊!”
胡丙炎把自己庭院打理的整潔大方。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銀孔圍的人口結構和大多數村鎮一樣,以老年人和小孩子居多。培養好孩子的生活習慣,既是惠及他們一生的好事,也有利於幫助胡丙炎去解決村民的生活習慣問題。基於此,胡丙炎和鄉村學校達成共識,全力培養孩子們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並把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對孩子們的年度評優結合在一起,不達標則不能獲評“三好學生”。慢慢地,孩子們不僅養成了好習慣,還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家裡人,讓愛衛護衛逐步成為銀孔圍的文明時尚。
“農村人的事情,就應該用農村人的語言和行動來解決!”胡丙炎就是用一次次的言傳身教去慢慢地感化村民的舊觀念,率先從思想上帶領村民走上鄉村整潔衛生的道路。
3.說到做到 他被酒勁意氣逼上修路的“梁山”
銀孔圍是個小村落,且以農業種植為主,經濟並不發達,基礎設施也有待完善。記得有一年春節,原先跟胡丙炎做生意的朋友開著寶馬車前來銀孔圍拜年,由於道路不好走,那朋友就開玩笑說:“你那條路太差啦,把我的車刮壞了要賠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喝了點酒的胡丙炎聽罷,當場就承諾第二年要修條寬敞的好路。
整潔寬敞的道路,鳥語花香的環境,銀孔圍告別“臟亂差”,成為了“白富美”。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我當時是被酒勁和意氣逼上了修路的梁山。但講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了,必須要做到。”回想起修路這件事,胡丙炎感慨萬分。翻修一條2.58公裡的路,至少需要35萬元的資金,而且需要專人負責。
當時,上級的修路款已安排到了其他的村組,不可能再爭取到錢,而自己所在的村組猶如一盤散沙,突然之間要籌這麼多錢,幾乎是不可能。如何解開這個困局呢?還是自己帶頭出錢吧!打定主意后,胡丙炎在自家經濟境況困窘的情況下,瞞著妻子帶頭捐了一萬元,並不顧腰間盤嚴重突出的痛楚,主動到修路工地上去監工。他的熱情與意氣感染了全組村民,大家你一萬我兩萬的,很快便湊了21萬元,並紛紛主動到工地上去勞動,修路工程熱火朝天地干起來了!第二年,說玩笑話的朋友再到銀孔圍,果真走上了一條扎實寬敞的路。
湖南省、長沙市兩級領導到銀孔圍調研。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4.一舉多得 他改造環境衍生出產業發展“新路子”
2013年,湖南省舉行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考評,望城區在參評的111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銀孔圍成為美麗望城的經典縮影。
“面對未來,銀孔圍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又該如何走好這條路?”在這個問題上,胡丙炎結合實際,提出了“五不”原則,即不推山、不填水、不拆屋、不砍樹、不要錢。他萌發出一個設想:“銀孔圍竹林遍地,竹料綠色環保,何不利用竹子打造以‘竹’為主的景觀呢?”深思熟慮后,胡丙炎找來組上的殘疾篾匠張二毛,兩人成天一塊討論竹藝設計方案,並開辦了“丙炎竹藝”工廠。
這個工程,一舉多得,既低成本高效能地利用了竹資源,為美麗建設充當了提款機,還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在胡丙炎的創意帶領下,銀孔圍申請了三項專利的分類竹屋,美觀的竹制晾衣架,挂著五星竹籃花的路燈杆,各式各樣的主旨宣傳牌……精美的竹工藝品成為了銀孔圍組一道靚麗的風景,甚至在旅游觀光期間,有游客掏出自己的腰包,想將漂亮的垃圾分類竹屋帶回家鄉。如今,銀孔圍的手工編織的竹籃、竹椅已經暢銷湖南全省。
文化下鄉活動在銀孔圍開展。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長沙站
銀孔圍的竹,不僅美化了村鎮,還讓銀孔圍人摸索出一條竹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目前,銀孔圍的“錦上添花”分類竹屋、滑動式竹蓋正在申請國家外觀專利和實用專利。打造美麗鄉村進程中,銀孔圍正凝聚起強有力的內生動力,讓美麗在鄉村持久綻放。
(本網綜合《中國好人榜——胡丙炎》、《 “好組長”胡丙炎:用瘋子精神打造出“最美鄉村”》、《我們都叫他丙爹——訪銀孔圍胡丙炎》等稿件,感謝中國文明網·長沙站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