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計劃》明確,我國將推動和引導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
“廢舊資源回收和綜合利用,回收是關鍵。”賽迪顧問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成宇濤說,根據相關規劃,到“十二五”末,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15%,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但從實踐層面看,回收體系建設是目前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
近年來,我國循環經濟穩步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份發布的數據,以2005年為基期計算,2013年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指數達到137.6,平均每年提高4個點,資源消耗減量化穩步推進,廢物排放減量化效果明顯,污染物處置水平大幅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成效明顯。
不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再生資源的回收體系建設進展十分緩慢,資源回收利用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軟肋。
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我國廢物回用率指數持續下降,2013年僅為108.2。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說,當前,我國廢鋼等廢舊資源回用率近年來不升反降,表明在資源回用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2013年,廢鋼回用率下降6.6個百分點,廢銅回用率下降8.2個百分點,廢鋁回用率下降0.9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認為,廢物回用率指數下滑,與我國對資源的使用習慣、觀念密切相關,更與回收體系建設滯后關系緊密。據分析,我國有著豐富的廢舊資源,2013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1.6億噸,回收總值4817億元,回收企業10萬余家。不過,我國許多廢舊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仍然處於“吃不飽”的狀況。
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新戰表示,長期以來,我國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理行業存在小企業較多、經營不規范、偷漏稅嚴重、回收成本高、環境危害大等問題,導致正規再生鉛企業的再生原料長期緊張。山東省一家以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公司年設計產能10萬噸的生產線已經建設完工,但是由於“地溝油”的回收渠道並不暢通,生產原料無法及時供應,企業的產能隻好處於閑置狀態。
此次《計劃》在提出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園區和區域循環發展的同時,明確提出,將推動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成宇濤分析認為,此舉有利於加快補齊回收體系短板。(記者林火燦)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