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出游,不能忘了規矩——盤點一些黨員干部出游中的不正之風

2015年04月17日14:5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出游,不能忘了規矩

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紀委工作人員在轄區景點周村古商城進行明察暗訪,聚焦違規公務消費、公款旅游、公車私用等“節日病”,嚴查頂風違紀行為。 呂桂玲 攝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大地回春、百花競放,正是出門踏青的好時光。想必不少黨員干部也想利用這個機會,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和家人朋友一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暢游祖國大好河山,甚至走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本無可厚非,不過公款旅游、公車私用之類就說不過去了。

本文對黨員干部出游中的5類違規違紀問題和不良行為進行梳理,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引以為戒,也提醒大家出游不要忘記懂規矩、守紀律、講文明。

1 公款旅游披上遮羞布,“考察柵欄和垃圾箱”為哪般?

“要聚焦突出問題,緊盯‘四風’的新形式、新動向,警惕穿上‘隱身衣’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查處公款吃喝、旅游和送禮等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如是強調。

2015年前兩個月,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公款旅游問題202件、公款出國(境)旅游問題24件,分別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51人、31人。

梳理各地近兩年通報的公款國內游和出國(境)游問題,主要有以下3類:一是考察、調研時擅自更改行程,借機公款旅游。二是以接受紅色教育、拓展訓練、慰問等名義包裝公款旅游,“挂羊頭賣狗肉”。為此,有些單位和人員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甚至“考察柵欄和垃圾箱”也能成為出行的奇葩理由。三是一般的公款旅游,不少都屬於“有錢就是任性”型,如廣東省河源市公路局公路勘察設計院私設小金庫,並支出近11萬元組織本單位人員到西安等地旅游。

上述這些問題花的大都是自己單位的錢,難免會留下蛛絲馬跡。因此,另有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打起了下屬單位和基層的主意,但由於手段隱蔽,此類問題被曝光的並不多,而被查處的更是少之又少。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公務接待中,基層習慣於“盡地主之誼”,安排上級領導到景區、景點看看,即使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也是如此。而如果領導個人提出要求,比如帶自己家人、朋友到景點看看,基層也會做好相應的接待工作,並以會務費的形式報銷,或通過虛開消耗品、辦公用品發票及找有關企事業單位資助等方式解決費用問題。

“領導提了要求,我們哪敢不落實?關鍵還是在這個‘上頭’,他們要以身作則,別總為難基層啊!”中部某縣一位科級干部的話,代表了不少基層干部的心聲。

2 非公款旅游,真與權力不搭界嗎?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大對“四風”問題的監督和懲治力度,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公款旅游問題得到初步遏制。不過,那些不花公款的國內游、出國游是不是完全就沒有問題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個別黨員干部在省城甚至中央當了領導,節假日回家鄉會請自己認識的地方同志帶自己和家人轉一轉、看一看。大過節的,有時候地方的同志也不好找單位幫忙,隻好自己開私家車、當導游,陪吃陪喝陪玩,倒貼錢也就罷了,還耽誤了陪伴自己家人的寶貴時間。這樣的游覽,表面看是個人行為,但難道這裡面就沒有權力的影子嗎?

而比這個影響更壞的,應該屬商人通過請領導干部及其家屬休閑旅游等感情投資對干部的拉攏和腐蝕。不少領導干部就是在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感情籠絡中喪失原則,在人情往來中開始了貪腐的第一步。而這樣的政商關系,必然導致“利益輸送”,最終是領導干部被“你好我好”的商人哥們兒“用轎子抬著送上法庭”。

此外,還有極個別干部規避相關審批程序,利用手中權力,通過使用假身份証等方式辦理護照和港澳通行証自行出國(境),這樣的行為同樣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

3 輪胎轉轉就花錢,出行你開誰的車?

近期,福建省龍岩市紀委通報了11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一起是這樣的:2014年6月18日,龍岩市民政局主任科員、救助站原站長黃林興帶領鄭福升等人在公務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乘坐龍岩救助站公車到白水洋景區游玩。龍岩市直紀工委分別給予黃林興、鄭福升黨內警告處分。

白水洋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難拒美景誘惑,就把黨紀條規丟在腦后,結果背了處分不說還被通報曝光,想必再秀美的景致,也難以平復黃林興、鄭福升他們的懊悔之情吧!

除了在公務活動中違規使用公車參觀景點,公車私用帶著家人游山玩水的則更為普遍。而除了普通公務用車,警車甚至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現身景區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

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出游違規使用公車現象有所收斂,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現在旅游,明目張膽開公車的少了,但一些變通術也日漸風行。如有的干部出游時,會給公車換其他號牌以躲避監管。

此外,有的干部開私家車出行,卻想辦法由公家承擔相關費用,如在加油站加油,要麼把賬直接記單位頭上,要麼用單位的加油卡加油,或將產生的費用通過別的發票報賬﹔或者借用下屬單位、服務對象或管轄區域內企業主的車輛,或接受由上述人員提供的加油卡,等等,加大了問題發現和查處的難度。

4 旅游景點不是“御花園”,“特權旅游”何時休?

“經常都是打電話交代好,車過去就放行。”福建省邵武縣一名干部告訴記者,出於環境和交通因素考慮,離他們縣較近的武夷山景區從前幾年起開始推行車輛限行管理,非本地村民車輛和旅游車輛不得進入保護區。但有些干部想方設法找人打招呼,以便把車子開進景區,“就是為了少走幾步路,或者帶親戚朋友去的時候顯得有面子。說到底,就是特權思想作怪。”該干部表示。

邵武縣的情況並非孤例。“特權旅游”現象,在全國其他景區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從政府相關部門給景區管理方開具介紹信、公函,讓某些人享受免費游覽,到延緩其他游客進門參觀的時間,甚至直接封閉景區為領導提供“綠色通道”,再到景區工作人員帶前來游覽的黨員干部參觀那些不對普通公眾開放的區域,等等,不一而足。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兩年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嚴查公款旅游等頂風違紀行為,加之各單位各部門在接待來客時,要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相關規定,不好明目張膽地安排與考察、調研等無關的參觀游覽活動,因此,通過打招呼免門票的情況在一些景區還較為普遍,甚至成為主賓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這樣的“特權旅游”,不僅會給普通游客帶來不便,也影響了旅游行業健康發展,更滋長了歪風邪氣,對整個社會環境具有極大的腐蝕性。

“景區既然要在當地‘混’,必然要和‘有關部門’、‘相關領導’搞好關系,誰都得罪不起。”談起“特權旅游”,不少景區也是一肚子苦水。

不過,現在已經有景區開始對“特權旅游”說不。如去年國慶前夕,湖南南岳衡山景區表示“國慶起停辦免票審批,取消進山貴賓卡”。

“景區運營就應按市場需求辦事,不能讓行政資源綁架旅游公共資源。”有關專家表示。

5 陋習“煞風景”,這樣做不臉紅嗎?

“某縣委統戰部一干部與朋友在該縣某景區游玩時,與景區門衛發生爭執,雙方當場互摑耳光”﹔“不滿飛機服務,一正廳級干部將開水潑向空姐”……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是社會的中堅,本應在文明旅游方面做出榜樣,起到表率作用,然而網絡上時不時曝光的這類新聞,讓網友大跌眼鏡。

此外,禁煙區吞雲吐霧、隨地吐痰扔垃圾、踐踏草坪亂採花草等不文明行為,在不少黨員干部身上還時有發生。

不過,這些人今后要小心了,今年4月6日,國家旅游局依法制訂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全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工作同時開展。

據此《辦法》,游客不良信息將被保存一至兩年,會影響到游客再次旅游,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出境、銀行信貸等。

根據該《辦法》,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的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等6種情況。

有關人士建議,游客旅游不文明行為既要入檔更要追責,特別是對黨員干部的旅游不文明行為更要嚴格問責。對其不文明行為,不但公開曝光,還要通報其所在單位和紀檢監察組織,情節嚴重的,還要根據相關規定,給予其相應的組織處理和黨紀政紀處分。(記者 於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