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縣委書記這個崗位很重要,官不大,責任不小、壓力不小,這個官不好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下,縣委書記們會遇到哪些現實的難題和困境?

走近縣委書記之二:“縣官”有啥難?

2015年04月13日08:30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走近縣委書記之二:“縣官”有啥難?

令西安市田家炳中學校長王小戰沒有想到的是,縣委書記苗志忠會如此關注傳統文化教育。

王小戰校長告訴記者,田家炳中學作為藍田縣唯一的省級示范學校,為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在校園裡建立起了鄉土文化教育基地並被媒體報道。在看到報道后的第一時間,苗志忠書記就專門趕到了學校進行調研。

談到教育,苗志忠動情地說,辦好教育,不僅是要給下一代傳遞知識和技能,更是破解貧困的根本之道。“在我們藍田,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學校。”苗志忠滿是欣慰地說。相對於西安其他兄弟縣區,藍田縣貧困人口最多,扶貧的難度也最大,如何讓眾多的貧困人口盡快脫貧,成為苗志忠到藍田任職后思考最多的問題。

十年,苗志忠在藍田一待就是十年。憶起過往,苗志忠對自己來藍田工作第一天的那場暴雨始終記憶深刻。由於縣城排雨設施落后,某些偏僻的路段甚至還沒有雨水給排設施,暴雨之后的藍田縣城,活脫脫地變成了一座水城。也恰恰是這樣的切身感受,讓苗志忠在上任之初,就對藍田這樣一個落后縣區如何發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經過長時間的實地調研之后,確立了“基礎立縣、產業興縣、生態新縣、城鄉統籌”的發展思路。

“不同的地區之間的發展不能用同一個思路來解決。”苗志忠表示,“藍田是一個山嶺面積佔80%以上的山區農業縣,結合藍田自身特點,我們確立了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群眾增收的主要渠道,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為把我們這些住在山裡的散戶搬到路邊,能幫的一定幫,苗書記也是操盡了心。”東溝村村民任會群說。2015年4月1日,記者一行驅車趕往藍田縣東溝村,在大山裡踏尋脫貧致富的足跡。從溝道土路、土坯房,到水泥路面、戶戶太陽能,從人均1700元到人均3200元,僅剩8戶尚未脫貧,這座西安東南方向最偏遠的貧困村如今已舊貌換新顏。

東溝村是苗志忠的對口幫扶村,任會群的家就安在東溝村村口。沒開農家樂之前,任會群和丈夫鮑永群生活艱辛,上有生病十余年的老人要贍養,下有一雙兒女要撫養,就靠丈夫打零工和賣豬羊的錢維持日常開銷,平日種的糧食也僅夠糊口。因為地理優勢,他們兩口子成了苗志忠在東溝村試點發展的第一家農家樂。任會群清楚地記得,2013年試營業的那兩個月,純收入就達到了1.2萬元,2014年開張的兩個多月,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和任會群話別時,她一再叮囑記者要代問苗書記好,給苗書記帶句話:工作重要,身體也重要。

2015年是藍田縣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前兩年全縣實現了2.8萬戶113976人脫貧,目前還有12565戶44411人貧困群眾,剩下的都是些勞動力不足、自然條件差的特困群眾。“按照兩不愁四保障這個標准,今年內要全面促使剩余人口全面脫貧,任務不可謂不艱巨,難度不可謂不大,同時,脫貧后如何保証他們不再返貧是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作為縣委書記,這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和挑戰。”苗志忠說。

生態是條高壓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視察時提出,要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黃龍縣而言,做好護林防火工作就是對這一指示的最好貫徹。”4月2日,黃龍縣委書記劉亞寧說。據介紹,素有“陝西一葉肺”之美譽的黃龍縣,林草覆蓋率高達92%,是橫亙在關中和陝北之間的一道綠色屏障,對維護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境內河流以縣境制高點神道嶺為分水嶺,呈放射狀分流注入黃河和洛河,為宜川、韓城等8個縣市提供生產生活用水,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作為縣委書記,我最大的壓力就是防火。不管什麼時候,隻要氣候干燥,心就一直懸著,就怕哪裡出事。我的辦公室常年放著防火服、防火靴,隨時准備應對突發情況。”劉亞寧邊說邊向記者展示他的防火裝備。“普通的鞋在火場裡根本就站不住,燒的不行,隻有這種特制的膠鞋才可以。”

事實上,為了保護好良好的生態資源,黃龍縣所有干部、群眾、公安武警全部被發動起來,不定期地進行防火演練,全民防火在這裡絕非一句口號。“防火最重要的是增強全縣人的防火意識。在黃龍,小學生入校的第一課就是學習防火知識,假期離校時學校致家長的信強調的也是防火。”劉亞寧說。

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同樣重要。黃龍縣生態資源豐富,但工業基礎薄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縣”。“我是2009年擔任的黃龍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在發展經濟方面,壓力確實也很大。”劉亞寧說,“最愁的是兩件事,一個是錢怎麼來,也就是發展資金的問題。另一個是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怎麼去完成。”

向上爭取資金是工業幾乎為零的黃龍縣必然的選擇。“我們每個鄉鎮、部門都有爭資引項的考核,包括我在內,所有人都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想方設法從省、市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我的精力有一半甚至2/3都用在了向上爭取資金上。”劉亞寧說,“在爭取資金的同時,最關鍵的還是把項目實施好,贏得上面持續的支持。否則,一旦當年項目驗收不合格,第二年就沒人敢把資金項目再放到黃龍了。”

“在目標責任考核方面,黃龍主要是GDP、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幾項上不去,別的都不錯。不過,經過我們的努力,黃龍目標責任考核一直排在全市前十名。縣情就是這樣,我們不想著當先進,但我們也絕不當最后一名。”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縣上下的艱苦努力下,黃龍縣生態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核桃、蘋果、玉米這三大傳統產業去年產值超過8億元,中蜂養殖等新興產業也方興未艾。劉亞寧說:“黃龍隻有不到4萬農民,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上不低,但這個人均數掩蓋了絕對貧困的那些家庭。中蜂養殖投資少、見效快、不佔地,還有利於森林的保護,是我們給那些貧困戶尋找到的一條很好出路。”去年,黃龍中蜂養殖規模突破5萬箱。

“現在,我們確定了‘生態強縣’的戰略,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將生態旅游業、風能太陽能產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困難很多,最大的阻力就是交通不暢。”劉亞寧說,由於不通高速,目前從西安、延安到黃龍都需要4個小時左右,很不方便。“我是上一屆的省人大代表,每年開省兩會我都會提和黃龍交通有關的議案建議。對黃龍而言,隻要路通了,人來的多了,機遇自然就多了,發展也就更順暢了。”

據了解,陝西省“2637”高速公路規劃網中規劃的榆商高速,是我省重要的一條南北大通道,將途經黃龍縣。“希望這條高速公路能列入省上的‘十三五’規劃並順利實施。一旦通車,黃龍的發展肯定會迎來一個大跨越。”劉亞寧滿懷期待地說。

時間都去哪兒了

1995年作為第一批援藏干部走進阿裡﹔在縣一級工作20年﹔當縣委書記、縣長10年。談起這些,三原縣委書記孫景宏總是淡然地笑笑:“這麼多年來,虧欠家人的太多,有些可能是無法彌補的。”

“雖說近了些,卻還是經常見不到。”孫景宏的妻子總這樣跟他講。2013年6月,孫景宏從長武縣調任三原縣當縣委書記,從距離上看,離自己的家更近了,但卻與妻子相聚的機會更少了。“是三原養育了我,我是帶著感情來的﹔三原的發展我不敢說全知道,但‘病’在哪裡我知道。”2013年以三原縣委書記身份上任的時候,孫景宏用的就是這樣的開場白。自1981年在三原上學開始,他就與三原結下了緣分。在這裡學習、工作,讓孫景宏對三原有了更加特殊的感情。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孫景宏一直把“民”放心中,並欣慰地說:“農民的手我們要多握,農民的話我們要多聽。”2013年8月,孫景宏提出,干部駐百村,一包五年不變,要有常態化,要將聯戶幫扶、幫民切實落在實處。各機關干部於每月第一周必須要下訪到工作點,或每部門拿出一天讓干部輪流下村,堅持了一年多的這個駐村工作組解決了基層2600余個實際問題。

蔡家村婦女主任鄭彩英說,去年4月,孫書記在鄉鎮調研時,她反映村上農家書屋的書太少,婦女們跳廣場舞音響設備壞等問題時,孫書記聽完發言立即表態,給村裡撥專款解決這些問題。隨后,孫書記還看望了蔡家村因病返貧的困難戶李承發,並從自己口袋裡掏出1000元慰問金。對孫景宏而言,“基層”這片故土和這裡的鄉親,與他有著太多交集,亦把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在這裡,郡縣治、縣域強是他對崗位職責基本的承諾。

“為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我們曾一次處理了3名科級干部,也打擊了一批影響發展的黑惡勢力,在這方面我們是下了大決心的。要發展就得有好的環境,要做事,就不能怕得罪人,特別是對影響發展的歪風邪氣要敢於亮劍。”孫景宏說。

周五下班之后才能回家,周日晚上十點前必須到崗。這是孫景宏對縣裡干部的要求,更是對自己的要求。“我一直在縣區工作,回到家裡反而休息不好,可能也是一個人生活慣了。”孫景宏除去工作的時間,業余時間喜歡找老干部聊聊天,了解三原的歷史,征求他們對三原發展的建議。最大的業余愛好就是看書,孫景宏說他看的書比較雜,但《中國為什麼能》是孫景宏近期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我看了以后覺得寫得非常好,這些年我們了解西方的多了,但反觀自己國家發展的少了,這本書看了以后能增強我們隊自己國家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不禁推薦給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還專門買了一本寄給了在國外工作的兒子,這本書39元,光郵費就花了300多元,我告訴他,在國外工作更要心系祖國,你要能夠給外國人講清楚‘中國為什麼能’,你要為祖國和民族而感到自豪。”

談到縣委書記的困惑,孫景宏說,自己常常感到工作時間不夠用,總擔心工作沒有做到位,不知時間都去哪兒了。但談及未來的三原,他則有著更多構想:在做實“三個基地、四大產業、五大戰略”的同時,將不斷發掘三原紅色的革命基因,創新性的開發“地坑窯”文化旅游,在區位優勢中搶抓發展先機。(記者 賀小巍 姚志偉 杜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