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委書記這一職位可謂舉足輕重。國家的政策法令,千頭萬緒,大都要落到縣一級來貫徹。一個縣發展的水平如何,雖不能說全仰賴縣委書記的水平,但若是縣委書記沒有水平,那這個縣的發展一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在今年年初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上,習近平總書記以“一線指揮部”裡的“一線總指揮”來形容縣委書記這一崗位的重要性,要求縣委書記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小單位,作為政府服務群眾的最直接環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當中的每一條,都必須最終落實到縣裡,才有實現的可能。
那麼,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級,現實生活中的縣委書記如何謀劃一個縣域的發展?如何做出影響全域的決策?決策的背后,內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解析縣委書記這一群體的所謀所干,實際上就是回答如何將“四個全面”的建設落到實處的問題。
據一縣之首,責任無限
越是責任重大的崗位,遇到的壓力肯定會越大,這就叫有擔當。黨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負重,能不能“超負荷”。——習近平
留壩,秦嶺南麓腹地的一個山區小縣,全縣總人口加起來也隻有4萬多人,財政收入不到4000萬。與陝南大多數縣區一樣,既是國家限制或禁止開發區域,同時也是扶貧開發的一個重點縣。
3月27日上午,一場由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檢察院檢察長和政府多個部門領導參加的會議正在縣委大院的會議室裡舉行,主題是安排推進紫柏山南麓的留侯鎮營盤村的旅游開發項目。放眼望去,整個會場當中隻有一位女性,她就是縣委書記許秋雯。此時,離她就任這一崗位已經將近4年的時間。作為漢中市屈指可數的女縣委書記,她對會議議程和節奏的把控能力絲毫不弱於任何男性領導。
盡管縣小人少,但用許秋雯的話講,在這裡做事,“事情一件都不少”。一方面,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這四套領導班子一樣都不少。每一套班子的隊伍建設,她都有責任去維護和提升。另一方面,留壩縣在歷經前幾任領導制定發展規劃后,近年來正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縣、藥菌興縣、旅游強縣”戰略,100多項重點任務正在逐項推進。作為繼任者的許秋雯也同樣必須將其一一落實。
正因為如此,許秋雯的生活是異常忙碌的,一周往往連與家人吃一頓飯的工夫都沒有。“一個縣裡的事情千頭萬緒,事事都可以找到縣委書記的頭上。遇到事了,別人可以推,但縣委書記不可以,隻能擔了。”許秋雯說。剛來留壩工作的時候,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壓力接踵而至,她每天連睡一個安穩覺都覺得是一種奢侈。有時候天還沒亮,下面官員們的手機上便會收到她的工作安排或是指示,而這些指示,往往都是她權衡了一個晚上的決定。
事實上,感覺到擔子重的不止許秋雯一個縣委書記。擔任藍田縣委書記快4年了,苗志忠對這一職位最大的感慨就是“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對這句話,他如此解釋道:“權力這個東西,用好了可以造福一方,用不好則可能身敗名裂。作為縣委書記,絕不是外界所以為的在一個縣想干什麼就可以干什麼。你的每一個決定和政策,對上要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對中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對下要得到老百姓——至少是大多數老百姓的認可。另一方面,權與責也是統一的,掌握了權力,就必須對老百姓事事負責。經濟、民生、安全、穩定、干部紀律,這些方面任何一個點出了紕漏,縣委書記都面臨被追責的風險。”
處底層地位,干在山巔
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習近平
由於國家戰略布局和石泉水庫建設等因素的影響,與留壩縣一樣,地處秦巴山區的西鄉縣的發展也受到了環保等方面的約束,第二產業的發展長期滯后,全縣至今尚無一家中省市駐縣企業。但生活於此的老百姓畢竟也渴望富裕,渴望發展。環保和民生,對西鄉來說,就像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又必須兼得。這種兩難的局面,其實也是新常態下全中國的難題。
作為西鄉縣的當家人,縣委書記馬世生坦言自己面臨的最大壓力也是來自於縣域經濟的發展:“越是在經濟大環境不行的時候,就越是要將發展搞上去。隻有經濟發展了,才能解決一些基本的社會矛盾問題,比如老百姓的就業、收入的增加。”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國家宏觀層面上的發展規劃細化到西鄉的具體實際,在兩難的局面中將西鄉的經濟發展上去。這個局如何破,坐鎮“一線總指揮”的馬世生選擇了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三產活縣、開放興縣的發展戰略。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縣上工作,有很多硬性指標,做書記的不能只是做到一個盡力就好,而是要實事求是,設定一個可預見的目標,弄清楚怎麼干,將大的計劃分解到每一個領域和行業當中。”馬世生說。落實計劃、推進工作是最費精力的事,為了落實計劃目標,他也曾經對下屬發過脾氣,但“都是對事不對人”。功夫不負有心人,西鄉的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比馬世生4年前剛來時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在領導一個縣各條戰線齊頭並進的背后,是以馬世生為代表的縣委書記們深覺對於家人的虧欠。在記者採訪的當周,又有北京客商來電說周末要來西鄉考察,為了更好地促成雙方合作,馬世生決定全程陪同。這意味著,跟過去幾年很多次一樣,這個周末他又不能回去陪身體不太好的妻子。與他有同樣虧欠感的苗志忠,從到藍田縣擔任副縣長開始,至今在這片土地上的工作已經進入到第9個年頭。據藍田縣委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這9年來,苗志忠隻有在周末才會回家一趟,但剛回家便又被叫回來的事情實屬家常便飯,有一次是在凌晨四點鐘。“時間長了,家裡人也都習慣了。”談到工作的辛苦,苗志忠無奈地聳了聳肩。
其實,卸下縣委書記這一稱號,他們也是普通人,只是肩上擔子更重一些,付出的犧牲更多一些而已。
率千萬民眾,謀其生計
縣委書記心中要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到不謀私利、克己奉公。
——習近平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在那次習總書記主持的座談會上許多縣委書記談到的自身抱負。同樣的,在習總書記的故鄉陝西,這裡的縣委書記也有自己的深謀遠慮。
2011年6月25日,許秋雯在正式接到組織的任命之后,她便開始對這個耕地面積不足2%的縣域的貧困情況進行摸底。全縣1970平方公裡,共計98個行政村,在2014年年底前都已被她走完。很多地方由於山高路遠,本地干部也不曾去過。
走訪的過程中,有一幕景象讓她至今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在一個土坯房子裡,住著何樹清一家4口人,何本人行動不便,妻子和大兒子有些智障,小兒子的眼睛也不太好。此情此景讓她無比心酸,回去后便要求有關部門去清查一下,全縣究竟還有多少這樣的貧困戶。緊接著便將這些貧困戶分類,然后針對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對因病致貧、因學致貧、沒房住的村民實施精准扶貧。為了幫助何樹清家脫貧,縣上專門為尚能勞動的小兒子找到了一份工作,使其可以在短時間內最快脫貧。
“扶貧工作必須隻爭朝夕,決不能讓貧苦地區掉隊。到2020年,如果貧困地區面貌改變不大,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說不出口的。”在年初中央黨校的縣委書記培訓班上,習總書記如此評價扶貧的重要性。他還提出,作為縣委書記,關鍵是要通過調研搞清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要修老百姓想修的房子”,馬世生認為這是移民搬遷工程的核心之一。在制定搬遷方案之初,他便要求各鎮必須主動征求搬遷老百姓的意見,並將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建設、主導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起來考慮。“同樣的工作,思路和出發點不一樣,效果就截然不同。但說到底,這其實就是一個人為官一任,有沒有將老百姓放在心中的問題。”馬世生說。
作為一個潛在的旅游資源大縣,許秋雯特別羨慕馬嵬驛、袁家村一天十幾萬的游客量。在寶漢高速即將修成之際,許秋雯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為即將到來的旅游經濟打基礎上。她對形勢的判斷很清楚:“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高速通了游客就馬上會來,若是旅游的項目沒有搞好,高速的修成不僅不會帶來游客,還會加速本地人才的外流。”
“靠天靠地,不如靠我們自己,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每一個藍田人都以身為藍田人而感到自豪。”藍田縣委書記苗志忠說,“當自己有一天要離開藍田之際,隻要這個縣有一半人說我干得還可以,為百姓做過一些事情,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