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景山與北海之間的大高玄殿,紅牆內的院落已封閉了60余年。這座明清皇家道觀,回歸故宮博物院管理后,日前迎來了首次整體大修,並將於2017年分區域逐步開放——

大高玄殿將重現原貌

2015年04月08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大高玄殿將重現原貌

圖片均為大高玄殿整體大修的施工現場(4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賀攝

“明年,這裡將恢復歷史原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4月2日,綿綿春雨中,大高玄殿修繕工程正式開工了。這座明清皇家道觀,回歸故宮博物院管理后,迎來了首次整體大修。張忠培、鄭欣淼、單霽翔三任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到場見証了這一歷史時刻。

被“借走”了60年

景山與北海之間的大高玄殿,紅牆內的院落已封閉了60余年。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道觀,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這座緊鄰故宮神武門的道觀一直是紫禁城的組成部分,但在1950年,這裡被原佔用單位以一紙借條“借”走,“當時說要辦展覽,隻有口頭協議。”單霽翔說,1956年展覽結束后,大高玄殿在未經故宮博物院同意的情況下,再次被轉借。事實上,國務院1956年便確認了故宮對其擁有產權。不過,直到2010年,故宮才與原佔用單位簽訂了《大高玄殿移交協議書》,並在2013年5月徹底完成了騰退移交。

大高玄殿整體院落坐北朝南,共分五進院落,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文物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沿中軸由南往北依次為南牌樓、兩重綠琉璃仿木結構券洞式大門、大高玄門、大高玄殿、九天萬法雷壇、乾元閣(坤貞宇)等,其左右各布置有配殿、鐘鼓樓及值房等建筑。

恢復歷史原貌

由於長期被用作辦公用房,大高玄殿大木結構多已年久失修,瓦面、彩畫及台基望柱、欄板、排水龍頭等石構件缺失傷損嚴重。同時院內違章建筑亂搭,火災隱患也很嚴重,建筑本體險情頻發。2011年,故宮博物院對大高玄殿院落內的乾元閣進行了搶險修繕工程,其他各殿宇也紛紛在修繕前期做了搶險加固工作。據了解,五一假期前,院內的20多個違建將被拆除。

此次修繕工程將分階段進行,首先對各建筑本體進行現狀整修及重點修繕,建筑工程包括屋面揭瓦、苫抹泥灰背、牆體剔鑿挖補及局部拆砌、修補台基、整修加固大木結構以及檐部木裝修等,預計於2016年底竣工。之后對油漆彩畫、院落地面環境及基礎設施等進行修繕,計劃於2017年完成。故宮博物院將投入400萬元,按照文物保護修繕原則,通過科學嚴謹的修繕,排除各類安全隱患,還原建筑及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最終恢復大高玄殿原有的歷史風貌。

成為開放區域

“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單霽翔說,“2017年,這裡將分區域逐步開放,觀眾有望夜訪紫禁城。”

大高玄殿修復完成后,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承擔疏解、分擔故宮現有的觀眾接待壓力和展示教育功能。而且由於大高玄殿位於紫禁城外,可以不受閉館時間的限制。故宮博物院計劃在九天萬法雷壇區域設置數字展館,利用“數字故宮”豐富多樣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展示和傳播故宮文化﹔還基於維護歷史原貌的原則,計劃舉辦道教相關展覽,以恢復和提升其歷史和文化氛圍﹔此外,這裡將作為故宮文化活動場所,舉辦“故宮講壇”等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活動,對觀眾和青少年開放。通過這些豐富的展陳手段,讓公眾認識、體驗皇家道教文化和建筑空間,擴大故宮文化的影響力、感染更多公眾的心靈。(記者 李 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