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古韻今聲情相通

中國文學在儒家文化圈流傳

2015年04月07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古韻今聲情相通

韓文版《許三觀賣血記》

日文版《酒國》

越南文版《步步驚心》。資料照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3月15日,當聽到幾十位日本漢詩愛好者吟詠起這些中國古詩的時候,旅日多年的日本僑報出版社總編輯段躍中,對中國文學的魅力有了更真切的體會。這場在東京舉行的“21世紀詩歌朗誦懇親會”,除了朗誦以“詠月”為主題的古詩,還邀請到日本知名漢學家石川忠久,為人們解讀這些傳誦千載的詩作。從2004年起,這項活動已經持續了12年。

由於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在包括日本、韓國、越南在內的“儒家文化圈”曾廣為流傳,至今仍余響不絕。近年來,中外交流日益頻繁,折射當下中國社會生活、文化生態的當代文學作品,也越來越受到這些國家讀者的歡迎。

古韻:中國古典文學在儒家文化圈

“在古代日本曾經流行一種奇特的習俗——不得隨便望月。究其根源,居然來自白居易的詩句‘莫對月明思往事,損君顏色減君年’。”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長期研究日本史,他介紹,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雋永深厚,在古代日本最受歡迎,“在當時的日本宮廷中,很多人都是白居易的‘鐵杆粉絲’。現在,在京都‘祗園祭’這樣歷史久遠的民間祭祀巡游中,還有叫作‘白居易山’的花車,非常引人注目。在日本的中小學教材中,也有白居易的詩。白詩對日本的影響可見一斑。”

與白居易的詩作一樣,《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中國古典小說也在日本影響深遠。“這些小說在17世紀就傳入日本,古代的日本百姓對書中的精彩情節耳熟能詳。其中,又以《水滸傳》流傳最盛,甚至出現了解釋《水滸傳》詞語的《水滸傳解》《水滸傳譯解》。《三國演義》本來在古代就流傳很廣,近現代更得到吉川英治等作家的青睞,出現了十余種改寫本。”劉曉峰說,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款名為《三國志》的電腦游戲在日本流行開來,很多年輕人因此成了“三國迷”。

據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教授何明星統計,日本有1000多家大學圖書館收藏了《三國演義》的日譯本,而以《三國演義》故事為原型改寫、衍生的口袋書、插圖本、漫畫繪本在日本有4000種以上。

“越南人有崇拜關公的信仰,對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故事非常熟悉。”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講師張家權說,在越南語中,有些日常用語就來自中國古典文學,比如,用“曹操”比喻生性多疑的人,用“豬八戒”比喻好吃懶做的人。而《金雲翹傳》這部在越南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就是以中國章回小說《金雲翹傳》為藍本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

因為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熱播,劇中男主角都敏俊的“人生之書”《九雲夢》為人們所熟知。其實,誕生於李氏朝鮮時期的漢文小說《九雲夢》,不僅在故事情節上借鑒了中國傳奇小說的元素,而且全書的歷史背景就設定在中國的唐代,書中大量成語、典故和社會風俗都帶有明顯的中國文化印記。

今聲:中國當代文學在儒家文化圈

2015年1月,韓國導演河正宇執導的電影《許三觀》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這部由中國作家余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改編而成的電影,讓不少國人感慨:在影視產業發達的韓國,竟然能看到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身影。

早在1999年,《許三觀賣血記》就在韓國翻譯出版。其后,余華的《活著》《世事如煙》《兄弟》《第七天》等小說也陸續在韓國出版,余華隨之成為韓國讀者最為熟知的中國當代作家之一。此外,莫言的《生死疲勞》、蘇童的《碧奴》、畢飛宇的《青衣》、張煒的《古船》等大批中國當代知名作家的作品也都被介紹到了韓國。

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系統地譯介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15卷本的《現代中國文學全集》、20卷本的《中國現代文學選集》、12卷本的《現代中國文學》、13卷本的《現代中國文學選集》,幾乎囊括了中國現當代所有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培養了一大批關注和喜愛中國文學的日本讀者。2012年,日本漢學家飯塚容參與組織編譯的10卷本《Collection 中國同時代小說》出版。這套書收入了阿來、王小波、韓東、蘇童、劉慶邦、遲子建、方方等十位當代作家的作品。據中國翻譯家李錦琦介紹,日本還有一個成立於1976年的民間團體“《人民文學》讀書會”。讀書會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都是中國文學愛好者。他們每月舉行一次讀書活動,專門研討《人民文學》雜志發表的作品,分享心得。

“1978年以來,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度和重視度在不斷攀升。”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李朝全說,這些國家有一批翻譯家、漢學家、評論家、學者對中國當代文學具有濃厚興趣,陸續翻譯介紹了大量的作品,特別是實力派中青年作家的作品格外受到重視。

近年來,通過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東京國際書展、首爾國際圖書展等平台,中國出版機構與相關國家的文學版權交易不僅越來越活躍,而且逐步走向規范。與此同時,中國網絡文學版權輸出的繁榮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新現象。晉江文學城網站已向越南輸出200多部作品的版權,並與日本、韓國的出版機構開展合作。網絡文學作家桐華的《步步驚心》成為韓國的暢銷書,當年明月的代表作《明朝那些事兒》也出版了日文版、韓文版。

“可以說,網絡文學輸出對象國和地區,首先是儒家文化圈,即日本、韓國、越南這些文化傳統乃至語言文字都與中國有著深厚淵源的國家和地區。”李朝全這樣分析。(記者 杜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