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指揮員在軍官訓練中心進行模擬聯合訓練。徐 廣攝
3月初,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組織的一場紅藍艦機協同反潛演練正在進行。不過,這場涵蓋艦艇、飛機、潛艇等多個要素的聯合訓練並未擺兵大洋,而是在該支隊軍官訓練中心的模擬系統間悄然展開。
走進軍官訓練中心,記者看到,通過計算機模擬仿真,各系統分別擔負直升機吊放聲納偵聽、潛艇水聲對抗和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等任務,紅藍雙方指揮員在各操控台分別指揮艦艇、飛機和潛艇作戰。綜合導演顯示屏上,代表著艦艇、飛機、潛艇等作戰要素的圖標在不斷變換著陣位……
“系統模擬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聯合訓練的‘門檻’。”該支隊支隊長翟保然告訴記者,現代海戰是海上、水下、空中、電磁等多維空間的立體作戰,提高指揮員聯合素養至關重要,但頻繁組織實兵實裝聯合訓練面臨不少困難。以潛、艦、機協同訓練為例,協調隸屬不同部隊的參訓兵力耗時長,潛艇和飛機訓練對氣候、海區環境等要求高,裝備耗損成本高、經費開支大……以往,聯合訓練大多是結合大項演習活動“以演代訓”,訓練機會難得,參訓人員有限。
“聯合訓練再難,也不能等到萬事俱備再展開。”如今,該支隊依托軍官訓練中心,運用模擬系統開展聯合預先訓練,不再受裝備、天氣、兵力等條件限制,此次艦機反潛訓練就囊括了從編隊指揮員到聲納、魚雷等操作號手的多層次戰斗人員。
“報告,直升機發現潛艇目標……”話音剛落,正在進行模擬指揮訓練的衡陽艦艦長丁新民,就從指揮台位前的顯示屏上發現了一個突然出現的藍色小圖標。丁艦長介紹說,這就是系統模擬的從“反潛直升機”傳來的“敵情”,通過各種模擬輸入,可以構建起與真實演練相似的戰場態勢。
屏幕閃爍間,“敵”我態勢時刻更新。丁艦長不斷下達口令,與反潛、對海部門作戰長以及航空長密切協同,合力剿“鯊”……演練導調人員告訴記者,模擬訓練系統的台位設置、操控模式與艦艇上的實際裝備都幾乎相同,借助此系統,即使廠修不在航的艦艇戰位人員也能進行訓練。
為使模擬聯合訓練更貼近實戰,該支隊還定期邀請潛艇、航空兵、陸戰隊等兵種部隊的一線帶兵人走進軍官訓練中心,登台講授兵種作戰理念,共研聯合招法。
模擬聯合訓練的加鋼淬火,加速了官兵走向遠海大洋的步伐。近年來,該支隊先后參與完成了中俄海上聯合軍演、遠海實兵對抗系列演習、敘利亞化學武器海運護航等10多項涉及多兵種聯合運用的任務。
我在現場■玉林艦實習艦長 彭固良
把“溫室”鍛造成戰斗力“孵化器”
訓練中,相對於戰風斗浪的大洋練兵,營區裡的軍官訓練中心更像是個“溫室”。然而,隻要創新訓練方式手段,“溫室”裡也能掀起“戰場風暴”,孵化出過硬的戰斗力。模擬訓練就是這樣一種方式。
眾所周知,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是項系統工程。外軍一名優秀聯合作戰指揮員的成長,大約需要25年左右的時間,有的艦長需要10多個崗位的任職歷練,高級聯合指揮員要經過初、中、高三級院校6次培訓……
相比之下,當前我們的指揮員培養方式仍比較簡單,“副部門長-部門長-副艦長-艦長”的成長路徑,難以滿足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素質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為數不多的實兵聯演活動,就成了提高指揮員聯合素養的重要途徑,而訓練成本又成為制約指揮員參與聯合訓練的一道“門檻”。
立足現有條件在軍官訓練中心開展模擬訓練,是破解這一難題的一個好方法。通過計算機模擬真實的戰場態勢,指揮員既能充分訓練與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又能錘煉應變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當然,模擬訓練也有局限性。我們需要緊盯未來戰爭發展趨勢,充分考慮聯合制勝的多重因素,不斷採集、充實實戰化數據,升級硬軟件條件,使模擬聯合訓練的環境設置更科學、更逼真、軍兵種要素更齊全,“藍軍”分隊更專業,從而不斷拓展軍官訓練中心的功能和作用。(邵龍飛 陳國全)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