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4小時滾動新聞
分享

購書中心變“城市書房” 打造“人文社交目的地”

2015年03月03日05:1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購書中心變“城市書房” 打造“人文社交目的地”

廣州購書中心四樓的“放學回家”,打造親子生活文化互動空間。

觀眾在購書中心。

  廣州購書中心,樓層階梯式的設計一方面可更好地採光,一方面對劃分不同的功能區一目了然。

  2月17日春節前夕,歷經4個月改造的廣州購書中心重新開業,引發了廣泛關注。開業以來的十多天裡,購書中心每天都熙熙攘攘,人流如織。這座見証了廣州20年經濟變遷和文化成長的城市書房,在經過一番結構、面貌、理念和產業的脫胎換骨后,以華麗的姿態重現在市民面前,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文化能量。

  以書為媒,引入多種文化產品和多元文化業態,融合產品線下體驗、文化創意和資訊發布交流等元素,今天的廣州購書中心不僅僅是一座書城,更是集都市人學習、休閑、娛樂、體驗等於一體的綜合型文化生活中心,逐漸成為知識的樂園、精神的家園、文化產業的創意園。面對電商書城與實體書店之間的競爭,廣購在實體書店轉型中僅僅邁出了第一步。據介紹,廣州購書中心未來還計劃增加小劇場等藝術服務。在繁華的天河商圈裡,它正成為塑造城市新氣質的一股新鮮力量。

  ●專題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陳龍 楊逸 實習生 郭桐妤

  ●專題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郭智軍 劉力勤

  布局:

  閱讀與文化消費體驗相融合

  春節期間,廣州購書中心復業,吸引了大批讀者前去嘗鮮。正門入口,貫穿四層、大氣開闊的中庭空間形成了一個大氣的書房形象。一色透明的落地玻璃圍欄,構成螺旋上升的流暢線條,3.8米高、15.5米長的大堂書牆和360度可旋轉書櫃陳列不同階段上市的最新圖書、排行榜圖書、專題圖書,每天都吸引數千讀者駐足。此外,中庭還將作為每月文化活動和未來資訊發布的場所。

  此次購書中心在設計上力求塑造城市書房的溫馨感覺,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漫步其間可以看到,綠色環保的原木色書架和木地板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溫馨的家庭、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柔和通透的燈光在不同區域呈現出冷暖不同的色調搭配,樹干、樹冠形狀的圓柱設計,親近天空的天窗走廊,萬花筒般的裝修風格和色彩,公共休閑和閱讀空間的動靜分割,讓廣州購書中心增添了更多優雅的文化氣息。

  改造后的購書中心仍然以圖書為主導,在外圍有機布局多元文化業態。一樓“風尚生活”,除大堂中庭外,還包含了旅行、攝影、時尚、飲食等多種生活體驗和休閑產品服務,主打唱片和影碟的“愛樂坊”、來自澳大利亞的創意手工糖果店和極具嶺南特色、傳播富有廣府文化元素創意產品的“廣州有文化”品牌店引人注目。二樓涵蓋了購書中心最大數量的圖書集群,涉及人文社科、政法經管、科學技術和體育等眾多門類,可以稱為廣購的“藏書閣”。三樓則是文藝風味濃郁的“藝文空間”,文學、書畫、藝術設計,鱗次櫛比、編號精確的書架是文學藝術愛好者流連忘返的絕佳地方,精品文具店高端大氣,“觀古堂”古色古香,作為“鎮店之寶”的珍本古籍《二十四史》和《十三經注疏》陳列其間。

  “購書中心不再只是一個買書的地方,而是帶入更多創意體驗,將讀者的閱讀與生活樂趣融合起來的家園,這是當前實體書店體現人文關懷和‘走心’特點的重要方面。除了一樓的廣府文創產品、糖果體驗店和三樓風格優雅的‘青蘭工舍’瓷板畫之外,最具有參與感的當屬四樓的‘童夢樂園’。”購書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以親子文化和教育體驗為主題的“童夢樂園”在春節期間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家長和孩子前來參與。融購物、展覽、手工、工作坊為一體的體驗式美學生活館正成為購書中心新的特色,有望引領一場體驗互動式的家庭教育革命。

  理念:

  提供更個性細致的文化服務

  伴隨電子商務的興起和互聯網閱讀習慣的變化,實體書店命懸一線,改造生存壓力非常大。個性化的中小型特色書店的大量出現則啟發大型書城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和布局。在實體書店面臨生存挑戰的當下,廣州購書中心的升級在許多方面都邁出了一大步。

  在圖書銷售上,廣州購書中心依然保持著20萬以上的圖書供貨量,圖書銷售仍然佔七成以上,最大限度地保証城市書房的書香氣息和文化本色。這一核心命脈正是廣購吸引大量市民的根源,也為它帶來了得天獨厚的人流量和產業黏度。有調查顯示,依托實體書店的可觸感、書香氣、體驗性、交流場、活動化,電子閱讀的讀者正漸漸向綜合型實體書店回潮,“80后”和“90后”的強大求知訴求和文藝氛圍也為實體書店的復蘇提供了巨大動力。購書中心的改造方向正迎合了這一新的潮流。

  因此,在以圖書為主導類型的基礎上,休閑娛樂、生活時尚、文化創意、線下體驗、活動和資訊發布等成為實體書店的獨特優勢和勢必開拓的領域。此次廣州購書中心的項目組合中,就在傳統消費項目如文房四寶、體育用品等之外,增加了符合小資情調的文創產品項目,如“青蘭工舍”“梅私品”等非遺及手工藝精品體驗店。

  文化創意產業的聚合與孵化則是翻新后的購書中心又一大特色。據記者了解,此次進駐廣購的多家手工、藝術設計和文化創意商鋪,不僅有來自上海、北京、深圳的藝術公司,還有許多植根於廣東本土的民間設計和工藝項目,從紅專廠、T.I.T等平面創意園區吸收的產業也不在少數。廣州購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改造有意引入了一批有潛力、高品質的文化產業項目,力圖在業態調整上走在國內書店的前列﹔未來,購書中心還將提供更多的產業合作機會,讓書城成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孵化園。

  面對台灣誠品書店、方所書店等同類品牌的競爭,購書中心也力求做到自己的特色。對於其他書店的優勢,廣購則准備吸收學習,未來在文化服務的個性化、專題性、設計感上做深做細。

  在此次的數字化改造中,購書中心不僅有了方便快捷的電子標識體驗系統、可觸式廣告機和全覆蓋的免費Wi-Fi,便於快速精准定位圖書和服務,而且推出了強大的微信平台,讀者不僅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查詢、下單,還能及時接收到各類文化、資訊和活動信息。購書中心基本實現了實體店、網絡商城和移動端的立體服務結構。

  新的廣州購書中心以圖書為基礎和媒介,引入了多種文化產品,多元文化業態,多類型文化活動,多元素體驗空間,多介質傳播渠道,多媒介跨界合作,力圖將自身打造為一個城市文化家園、體驗樂園和產業創意園,樹立廣州城市新的精神符號和文化地標。

  特色:

  朝“人文社交目的地”邁進

  “除閱讀之外,這裡將生長出更多的可能性。”正如廣州購書中心相關負責人所言,重新開放后的購書中心旨在打造一座“綜合型城市文化生活中心”。走進這座新的城市書房,不少市民都感受到升級后的購書中心比過去多了幾分書香之外的味道。手工創意、旅游策劃、外語培訓、運動體驗、幼兒早教……來自不同業態的品牌店,形成了一道異彩紛呈的風景線。

  位於書城一樓的“廣州有文化”品牌店,是一個以廣府傳統文創產品為主打的品牌形象店。古色古香的西關趟櫳門,風情萬種的十三行紋飾瓷片,無不訴說著一段動人的嶺南往事。西關銅壺、旅游明信片、廣繡手提包、Q版騎樓模型等各種文創產品集時尚與懷舊於一身,引來不少文藝青年駐足。店方還為游客提供了免費的圖片打印服務。游人可以在明信片上蓋上刻有廣府名勝圖案的風情郵戳,並交由店員當場寄出。

  “廣州有文化”品牌發起人黃斌表示,開業以來,店鋪迎來的人流量大大超過了預期,平均每天就有上千人進店。除了游客前來一看究竟外,許多“老廣”也從中找到了久違的本土情懷。他透露,“廣州有文化”正計劃與廣購合作,利用中庭廣場的空間每月開展兩次嶺南文化的體驗活動。

  以少兒讀物與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四樓,號稱“廣州首個創意親子體驗項目”的“放學回家”生活館開業前已受到廣泛關注,開業后更是人潮火爆,顧客排隊結賬甚至都要花上半個多小時。為了讓消費者找到懷舊的童年感覺,館方特意將300多平方米的場館還原成水泥地板。除經營布藝、文具、玩具、手作工具、生活器具等創意產品外,館方還將開設DIY手作課程,給“放學回家”的親子生活提供多元選擇。

  “放學回家”品牌副總經理余德麗介紹說,該品牌團隊主要出自本土青年設計師和民間藝術家之手。其中一件銷量很好的裝飾哺乳雙用麻棉手版圍巾,是由廣州美院教師阿敏和一位60多歲的潮汕手工鉤針阿姨共同制作的。他們希望通過加盟購書中心,找到創意與生活的結合點,並逐漸形成自身的品牌效應。基於相似的考慮,擁有多年幼兒美育經驗的“番茄苗美術中心”也進駐其中。針對購書中心的人流特征,“番茄苗”還將增加成人的藝術體驗服務,以帶動周邊藝術氛圍的整體提升。

  “廣購的定位不僅是‘讀書人的家園’和‘青少年的樂園’,還是一座‘文化產業的創意園’。”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宜納認為,文創產業更需要人氣的聚集。隻有足夠的人氣才有利於創意的激發和交流:“書城具備這樣的條件,人們除了來這裡買書以外,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文化體驗。”

  白宜納告訴記者,首期進駐廣購的品牌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為了增加創意文化的體驗空間,廣購也犧牲了場內不少鋪租“黃金地帶”。而廣購形成的空間聚合,也促成了不同項目之間的跨界。她向記者透露,“放學回家”與“番茄苗”正計劃進行合作,“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創意青年,能在廣購找到他們的創業平台”。

  “重新開張只是轉型升級的一個開始。”白宜納向記者透露,接下來,購書中心將通過開設名家講座、圖書和歌曲發布會、影片和讀書分享會等文化活動,朝著“文化資訊集散地”與“人文社交目的地”的方向邁進。書城還計劃向社會借用“外腦”,邀請知名人士和市民一起“當”店長,共同推薦好書。

  “其實,小型劇場也在我們的計劃之中,只是暫時還未能與市民見面。”至於遲遲未現身的“24小時不夜書店”是否還有機會落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別具特色的“書吧”業態必將現身廣州購書中心,但未必是24小時經營。“總而言之,無論對於書城還是企業,創新都應該融入到基因中,廣購的轉型升級永遠‘在路上’。”白宜納說。

  ◎聲音

  購書中心不再是

  教輔書的大賣場

  廣州購書中心在本次轉型升級中的業態調整,是人們廣為關注的一個焦點。轉型前的購書中心曾因經營服裝、電器的商鋪進場而受到質疑,而面對重開后的廣購,市民中也出現了褒貶不一的聲音:有讀者認為,琳琅滿目的品牌店感覺突兀,與書城應有的氣氛不相協調﹔但也有游客表示,人們買書的途徑越來越多,他們更希望在購書中心收獲更多不同文化的信息和體驗,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

  對此,購書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圖書以外業態的加盟與廣購的身份定位不相排斥。“實際上,經過本次改造,廣州購書中心已減少了原先與文化無關的商業項目,圖書業務的比例應該比以前更高。”

  據介紹,購書中心在每年新進圖書的數量上將保持不變,但在圖書分區作出了用心的調整。“因為大堂人流較大,比較嘈雜,我們將一樓設定為生活休閑區,而將人文社科類圖書放在二樓,讓讀者能有更安靜的環境進行深度閱讀。”至於教材教輔類圖書,則被悉數移往負一層。“以前人們都覺得廣州購書中心是個教材的大賣場,但現在這裡已經真正成為廣州應有的購書中心了。”加盟廣購的“廣州有文化”品牌店負責人黃斌說。

  談到廣購改造的預期,不少讀者不約而同地以台灣的誠品書店作為參照。黃斌對誠品的發展模式進行了長期觀察。他指出,與誠品書店相比,國內不少書店還存在細節上的差異:誠品有著成熟而文藝范的建筑風格和導向識別系統,細致而個性化的功能分區便於讀者各取所需,書店內設的小型劇場更能滿足讀者的多元需求。然而,白宜納認為,與誠品相比,廣購有著更務實的風格和特色:“廣購是一座大型書城,必須立足於本土的文化土壤,兼顧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我們力求成為一個服務多元人群的綜合型城市文化生活中心。”

  備受電商沖擊,廣州購書中心的營業額在前年首次出現下滑。本次“變身”也被寄予“逆襲”的厚望。“很多‘90后’、‘00后’現在並不是為了買書而買書,更多可能是買一個品牌和體驗氛圍,也就是書的香味、咖啡的香味。依賴這種黏度,再去產生別的文化附加值,實現消費體驗性價比的最大化。”黃斌則對此較為樂觀,“廣州購書中心的空間與人氣可以使之與城市文化發生更多聯系,這是許多獨立書店辦不到的。”

  購書中心新布局

  功能布局上,縱向四層空間分別為“風尚生活”“博閱天下”“藝文空間”“童夢樂園”四大板塊,分別布局休閑生活類、綜合類、文學藝術類和教育少兒類的圖書及相關多元業態,使閱讀與文化消費體驗相融合。

  樓層及主題 圖書 綜合服務(品牌店)

  

4樓  “童夢樂園”少兒讀物、卡通動漫、課外讀物童夢園、放學回家、番茄苗、玩具、“天空之城”
3樓  “藝文空間” 文學、藝術、美術、設計、書法、觀古堂青蘭工舍、文具、歐洲胡同、貢茶  
2樓  “博閱天下”哲學宗教、歷史文化、政法經管、科學技術、體育 CASIO、派克筆、美聯英語、眼鏡直通車
1樓  “風尚生活”暢銷書、主題書、新書廣天藏品、愛樂坊、Candy Lab、凱撒旅游、廣州有文化、貓屎咖啡、梅私品、
-1樓  教輔區教材教輔、語言KFC、卓越琴行、電教產品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